2014年,第31卷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节点或面:张艺谋翻拍《血迷宫》的跨文化误读
    西蒙.劳伦斯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1): 1-11.  
    摘要1037)      收藏
    “创造性误读”指的是一种文化试图理解另一种文化并转为己用时,最终会对所借鉴文化产生误解或误用。前一种文化在这种互动中会产生出新鲜的东西,但这种新鲜的东西与原文化含义可能不同,甚至相反;从文化交流与增长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重要且非常普遍的过程。创造性的跨文化误读是跨文化电影翻拍的标志,其中对“他者”的理解更非简单的“翻译”。2009年,张艺谋把科恩兄弟的惊悚片《血迷宫》(1984),翻拍成中国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由此可以展示跨文化误读产生的丰富性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中韩早期电影“对照记”:1930年代银幕的东亚想象
    聂伟, 朱青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1): 12-20.  
    摘要3076)      收藏
     21世纪以来发掘出来一批1930年代的韩国电影,其题材、主题、风格与同时期的中国电影创作存在诸多共通之处,即通过电影这种现代性媒介表现“反现代”主题。《迷梦》、《渔火》、《军用列车》是三部具有代表意义的韩国早期电影,将之与同时期中国电影创作进行对照研究,可探讨双重视角下早期电影东亚想象的银幕表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美学的超越与回归
    高建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1): 21-29.  
    摘要986)      收藏
    美学的超越不是追求一种超越性,而是超出传统美学,关注生活实践、环境生态以及社会文化。超越美学,不是美学的提“纯”,而是变“杂”,成为“杂美学”。但是,这绝不是取消美学。所谓美学过时、美学取消的言论,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杂美学”只是过渡。在当代社会,图像泛滥,消费文化主导,艺术和审美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美学的回归。这种回归,不是重回传统美学,而是创造新美学。新美学要重新阐释艺术的功能,要重新定义审美在生活中的意义,也要重新建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美学。这是对美学复兴的呼唤,也是对正在出现的现实过程和学术发展趋势的描述。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1)
    4. 四海为家的身体:“涉身的世界主义”的主体反思
    周丽昀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1): 30-38.  
    摘要2066)      收藏
    在全球性的和流动的世界中,基于主体性的探索来反观世界主义,意义重大。当前,世界主义主要呈现出三种面貌:“普遍视角的世界主义”、“具体视角的世界主义”及“批判的/反思的世界主义”,其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对待他者或者他性的问题上。批判的/反思的世界主义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主义,而涉身的世界主义是其中的一种崭新形式,是全球化和地方化的统一,承认他性,但并不绝对化。涉身的世界主义的主体是世界公民,其世界性或者全球性是通过对差异的审美品格达成的。这是对他者的一种宽容,体现了涉身自我对多元文化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涉身的世界主义体现了一种新的伦理观,即涉身伦理。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再论民事诉讼立案程序的功能与结构
    傅郁林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1): 39-53.  
    摘要1055)      收藏
    在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最混乱不堪的程序环节莫过于立案程序。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相关修改条款因囿于旧的规范框架和程序结构之内而无法在政治和谐、保障当事人诉权、加速司法效率三大宗旨之间谋求平衡。我国立案程序的混乱状况使得其结构与功能安排产生了诸多实践问题和理论困境,如:立案混合审查制产生诉讼时效起算点等法律难题;法院起诉审查截断原、被告之间的诉答程序,从而造成诉权保障与程序效率双重受损;答辩义务或权利期间缺乏适当法律拘束,从而导致程序公平与效率目标双双落空;先行调解的程序尴尬和宗旨悖逆,等等。以新法的规范和宗旨为前提,通过法律解释和司法改革,将立案程序与审前程序乃至与诉前途径之间进行界分和衔接,能够实现其基本宗旨。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1)
    6. “补正”与“矫正”:刑事再审制度功能再探——兼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初殿清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1): 54-66.  
    摘要1215)      收藏
     以终局裁判为逻辑前提的刑事再审制度,其正统性来自两方面:一是原来的程序运行本身出现了重大瑕疵;二是原程序尽管已经按照相关规则进行并完成,但其制度功能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实现,并且触犯了其他重要价值。据此,刑事再审的制度功能可以从形式理性理论和程序规律角度区分为修复原程序运行瑕疵的“补正”以及帮助原程序功能复位的“矫正”。以“补正”和“矫正”的分类视角重新检视刑事再审的制度定位问题,有助于正确设计和解读刑事再审的具体制度,尤其是再审的启动制度。为了应对刑事再审实践困境,一方面需要从程序规律的分类研究视角将刑事再审启动事由加以整合和清理,另一方面也需要强化作为再审逻辑前提的原程序的制度建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试论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
    朱立元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1): 67-90.  
    摘要1419)      收藏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进入中国二十多年以来,对中国当代文论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其积极影响集中体现在它在被有批判地接受的各个阶段都实际上参与了当代中国文论的创新建构,并取得了若干重要的实绩。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1)批判性、反思性的启迪;(2)助推中国当代文论走向多元化;(3)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有力冲击;(4)后现代“文学终结论”引发的争论;(5)后现代生态批评对中国文论的建设性影响。这种积极影响之所以能够发生,不仅仅由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中确有可供我们借鉴的合理因素,而且更决定于作为接受者的中国文艺理论工作者能够以敏锐的眼光、宽广的胸怀、本土化的态度,紧密结合中国语境和中国问题,对它进行批判性的审视、改造和吸收,使之融入中国文艺学的创新建构过程之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6)
    8. 王应麟诗论的文本特征及其诗学史意义
    蒋寅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1): 91-98.  
    摘要1038)      收藏
     以文献考据名世的王应麟在文学研究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文献学治文学的倾向。相对词科之学而言,诗学在他并非专门之学,但仍显示出南宋诗歌批评的时尚,即注重由追溯语词、典故的出处来治诗学,属于广义的互文性研究。而王应麟的独到之处,不仅涉及保证文本正确和理解修辞,还在于凭藉博学发现古今诗歌创作的相似性,从而对一些文学现象提出独到的见解。其论诗方式通过《困学纪闻》一书对后世的诗歌批评尤其是清代诗话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9. 空间视域下《浮现》对工具理性霸权的批判
    王影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1): 99-108.  
    摘要2427)      收藏
     工具理性霸权源于现代社会人类对知识及其技术产品极度推崇的信仰,体现为对绝对技术理性的追求,贬斥了人的感性价值,造成了人性的异化。根据后现代空间理论,这种异化总是凭借资本向乡村空间的流动,以机械文明对乡村空间的侵入为表征,从发达地区蔓延到发展中地区,客观上提出了人性救赎的问题。阿特伍德的小说《浮现》生动地展现了这种蔓延,并通过对工具理性霸权所造成的人性异化的描绘,对其展开揭露和批判,同时提出回归自然的人性救赎之途。《浮现》在创作理念上远超过一般的生态女性主义作品,在全球化背景下独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
    10. 基于行动者—网络的三网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岳宇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1): 109-123.  
    摘要1160)      收藏
    我国三网融合于2010年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与之相关的技术问题、利益问题和规制问题等都备受关注,探索三网融合发展模式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基于行动者—网络研究表明,上海市三网融合发展是混合外生与内生的发展模式——“过程由产业部门控制,决策由政府推动和产业部门选择”的模式。通过网络组构发现,在上海市三网融合过程中发生过“伪取代”,“势均力敌”的资源持有状态有助于融合各方力量加以发展,并亟待制度方面的“顶层设计”。同时,案例研究表明,行动者—网络理论成为三网融合研究范式,仍需要从内部与外部空间分割问题、内生与外生因素界定、网络大小问题、网络数量问题和政府权力问题等方面进一步探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协同治理概念考辨
    田培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1): 124-140.  
    摘要1396)      收藏
    最近30年,为了应对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和政府资金短缺所带来的挑战,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公民之间跨部门协同的相关实践在世界各国有了非常普遍的应用。西方学者也围绕协同治理这一概念开展了大量研究。近年来,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背景下,我国学者开始对跨部门协同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其中不乏对西方有关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分析、借鉴。但是,由于对相关概念的认识不够深入,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却较少引用西方有关“协同治理”的文献。为了更好地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有必要对西方文献中“协同治理”这一概念进行追根溯源,从历史和多学科维度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结合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进一步明确协同治理的内涵和关键特征。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2)
    12. 激浊扬清:拓展华语电影的国际视阈及其文化主体性创新
    黄式宪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2): 1-11.  
    摘要1066)      收藏
    近几年来,华语电影在中国内地市场上迎来了自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与此同时,竟无可回避地陷落于文化缺失和唯GDP至上的误区。以GDP论英雄,由GDP来主宰市场并扭曲电影之为电影的文化根本属性,这就给华语电影及其产业造成了结构性的危机。当今处于“后融合期”的华语电影共同体及其产业,无疑需要葆有一种文化的韧性和定力,激浊扬清,吐故纳新,锐意拓展华语电影前瞻性的国际视阈及其文化主体性创新,再度聚合中国内地与香港、台湾、澳门暨海外华裔多地域性的文化正能量,以实现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对接,中华人文精神与人类共通价值观的融合。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高概念”电影与国产大片
    周学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2): 12-21.  
    摘要1214)      收藏

    进入21世纪,中国电影产量逐年增长,电影票房持续走高,已逐步成为世界电影大国;在此过程中,本土生产的商业大片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些大片真是拯救中国电影免被好莱坞完全吞并的“救命符”吗?通过文本分析,比较好莱坞“高概念”电影《拯救大兵雷恩》(1998)和国产大片《金陵十三钗》(2011)的美学风格和叙事手段,借此期冀对这个问题提供某些思考与启示:中国电影要在好莱坞“狼逼门前”的威胁声中真正“走出去”,需认真思考如何平衡本土与世界(故事题材、主题意义方面)、繁复与简洁(叙事结构、美学风格方面)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镜花水月”与“天地不能久”:李安的中国宗教精神对《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重塑
    范若恩, 黄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2): 22-29.  
    摘要1713)      收藏
      英语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通过对一系列西方宗教和文学经典的互文性借用,既模仿了后者的主题、情节与结构,又继承了其隐含的对具体神灵信仰的质疑和难以超脱的精神迷惘,这也使小说中人虎共存与食人独生两个故事存在难以调和的尖锐对立。李安将自身对中国传统的道家与佛教的信仰作为底色融入他对小说的理解和电影艺术的再创作中;这一中国宗教虚空精神在电影中的无形融入,将主人公对具体神灵的信仰与困惑导向对更高意义的伟大性的感悟,并借此获取心灵的慰藉与救赎。这一顿悟的产生又微妙地调和并重塑着原作中存在根本对立的两个主题,使之在电影的中国意境中得以升华并融为一体。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熊》的创作流变与福克纳的生态伦理
    朱振武, 朱晓亚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2): 30-43.  
    摘要2057)      收藏
    福克纳的许多作品都是对其早期发表的短篇小说进行二次修改而成的,这是福克纳创作生涯中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在其短篇小说《熊》的基础上,福克纳经大量修改和扩充完成了中篇小说《熊》的创作,从而实现了作品主题思想的巨大升华与超越。从《熊》的两个版本的对比中,我们洞见到了福克纳的创作动机,考察到了作者在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背后更深层的思想嬗变。较之同名短篇小说,中篇小说《熊》不仅赋予荒野与文明以善恶对立的道德内涵,还试图据此为美国南方种族制度的痼疾和生态危机寻觅出路,表现了作家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与生态伦理的深刻思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论两宋理学“观天地生物气象”义蕴及其多向性展开
    王培友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2): 44-53.  
    摘要1456)      收藏
    “观天地生物气象”话语来自于“观物取象”文化传统,因之具有会通性基因并发展出独特文化义蕴。之中“观”具备兼手段与目的的特性,其体用的基本方面由原始儒学“观”之义蕴发展而来,而非来自佛教。“生物”、“气象”以及“观天地生物气象”等话语义蕴,亦是层积地发展而形成的。二程在继承邵雍、周敦颐等人相关思想的基础上,对该话语之“体”、“用”与“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朱熹则从体、用及其关系方面,以具体化、超越性的发展向度,对该话语整体性义蕴进行了开掘。由此,“观天地生物气象”因其具备会通自然界与道德界的体用属性而具有重要文化价值。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王世贞《州山人续稿》成书、版本考
    魏宏远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2): 54-65.  
    摘要888)      收藏
    王世贞的著述主要分布在史部和集部,《弇山堂别集》、《弇州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为王世贞作品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弇州山人续稿》卷数最多,刊刻时间最晚,在王世贞作品中地位最重。考察《弇州山人续稿》的成书、版本是王世贞全集整理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王世贞去世前已将《弇州山人续稿》整理完毕,却因经济拮据而未能刊刻,后来因王氏子弟管护不善,至万历二十七年刊印时,《弇州山人续稿》已散佚二十余卷,后来又发现十一卷,遂补刻为《附集》。《弇州山人续稿》有明抄本、明刻本、清抄本,明刻本又分初印本、后印本。《弇州山人续稿》版本复杂,卷帙浩繁,成于多人之手,有重收、散佚、校勘错误等情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面向问题综合创新——2013年度文艺学研究前沿问题论
    吴子林, 陈浩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2): 66-78.  
    摘要1314)      收藏
     在文学研究中,文艺学向来以“先锋”的姿态出现在理论前沿;在所谓“后理论”时代,2013年度的文艺学前沿问题研究,从中国的实际问题出发,在有效“介入”现实世界,以及学术创造或突破上取得了一定实绩,显示了我国文艺学研究持续发展与创新的强劲态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论加达默尔对视觉存在论的反思
    高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2): 79-92.  
    摘要729)      收藏
    追求唯一确定性的思想指向和二元化的思维结构使视觉成为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形象化表达,加达默尔对存在之真理的探索就是通过解构传统形而上学的视觉中心主义和建构阐释学的视觉存在论来实现的。加达默尔从视觉对象与视觉主体之间存在的关系去理解视觉观看,并通过对游戏的具体论述建构其视觉存在论,消解了视觉观看坚守的主客对立和主体对客体的优先性,使视觉观看在返诸自身中具有了存在论涵义。加达默尔对视觉存在论的揭示,为重新确认沦落于现世黑暗之中的个体生命存在的本然自足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加强激励法学研究完善法治国家建设
    倪正茂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2): 93-102.  
    摘要772)      收藏
    法律史是人类解放自身的历史。法律除组织管理、惩戒外,还有激励功能。重视法律激励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国古代法制与外国思想家、外国法制的重大区别。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军事远比外国发达,可能正是这一区别所致。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之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法等激励法的作用,正是其迅速崛起的首要原因。深入探讨激励法律文化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加强激励法学研究,是改善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21. 网络著作权犯罪的实证分析与司法应对——基于100个网络著作权犯罪案件的分析
    于志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2): 103-115.  
    摘要1178)      收藏
    基于对100个网络著作权犯罪案例样本的分析,在政策和法律双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对网络著作权犯罪惩治力度不断强化。司法实践中涉及的著作权类型多元化,重视共同实行犯罪的处罚,“以营利为目的”认定问题不再突出,重视罚金刑的适用,同时坚持刑罚轻缓化。但是也暴露出忽视单位犯罪,极少处罚帮助犯,漠视移动网络中的犯罪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应当反思解决我国著作权刑法保护领域中存在的“运动式司法”和“选择性司法”现象,并提出在整体策略上应当坚持立法的“积极作为”和司法的“持重平衡”之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翻译功能探索
    傅敬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2): 116-125.  
    摘要996)      收藏
    翻译功能研究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尽管翻译所涉及的因素很多,但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翻译工作者(译者、翻译研究人员、出版人等)构成翻译中三个基本要素。翻译实践的功能与翻译目的休戚相关;翻译理论之用不仅体现于翻译研究本身,对于其他学科的发展也利莫大焉;译者功能的发挥则在个性张扬与关联因素共谋的张力中得以体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8)
    23. 欧洲高校教师薪酬透视:以瑞士、瑞典、芬兰为例
    王英立, 乌力吉图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2): 116-140.  
    摘要969)      收藏
    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化环境,如何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话题。欧洲高等教育区和研究区国家对此进行了不同模式的教育改革探索。瑞士的新薪酬制度改变了原来的随资历固定薪级薪酬递增模式,通过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支持的工作环境和组织文化促进高校和个人的未来发展。瑞典在吸引、培养和保留优秀教师人才层面,从固定的薪酬阶梯转向个别化薪酬制度,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招募高质量高校教师的外部人力资源环境。芬兰推出的高校UPJ薪酬制度为提高大学竞争力、领导力,促进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薪酬制度建设不存在普适模式,也没有现成模式,但不同国家教育体系的经验能够为我们规范薪酬治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科技竞争能力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韩国大洋海军战略及其
    对东北亚安全的影响
    南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3): 1-.  
    摘要727)      收藏
    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韩国海军已悄然崛起,成为东北亚的海上劲旅。随着海军实力的不断增强,韩国海军的战略目标不再仅仅局限于近岸防御,而是要放眼全球,走向大洋。韩国大洋海军战略不但改变了东北亚原有海上力量的平衡,增加了东北亚安全格局尤其是海上安全形势的不确定性,而且加大了解决朝核问题的变数,增加了半岛局势不稳定的因素。局势的变化改变了中国的东北亚安全环境,对中国周边安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值得高度关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日本海权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丁云宝,辛方坤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3): 11-.  
    摘要959)      收藏
    明治时期,日本近代海权战略开始起步,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期间得到发展,鼎盛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衰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并再次复苏于冷战时期,蠢蠢欲动于当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一直以海洋国家作为国家身份的定位,依附美国,埋头发展经济,经济大发展刺激日本希望其政治和军事实力上也能匹配其经济大国地位,成为名符其实的海洋大国。近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增加了对海洋的依赖,逐渐开始从陆权国家向现代海权强国转变。中日在海权战略上的潜在冲突逐渐显现,在美国“重返亚太”与“亚太再平衡”战略下,日本外向型、进攻型的海权战略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侵害,也对未来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构成重大挑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
    26. 奥巴马第二任期的美国海军政策
    调整与展望
    赵雅丹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3): 25-.  
    摘要930)      收藏
    奥巴马执掌华府后重新调整了国家战略,以应对威胁和破坏国际秩序、地区稳定的国家,并将亚太和中东作为战略重地。在其第二任期内,奥巴马遭遇了“财政悬崖”,美国军费支出下降了5%,海军军费下降了9.14%。军费的缩减将影响整个海军部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对舰队行动和维护部门、海军采购合同和更换战舰计划。2013年,美国海军舰队的编制将从285艘减少至235艘,多余的舰船将进行封存,训练和研发费用也会减少。这些做法短期内可能会影响美国全球驻军的强度、海军文员的稳定性、对战争的积极程度。长远来看,美国海军面临着舰队小型化和任务多样化之间的矛盾,以及影响舰船更新计划的完成,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与其他国家海军实力的差距。尽管美国海军进行了舰船封存,但其实力依旧能够在某一地区维持着绝对优势,并为其未来的外交政策提供硬实力保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恐怖之脸的退隐:
    西方恐怖片在1960年代的嬗变
    聂欣如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3): 41-.  
    摘要623)      收藏
    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是西方恐怖电影中恐怖手段使用的一个分水岭,在之前的恐怖电影中,大多依靠一张恐怖的脸以及围绕这张脸所构成的故事来建构恐怖电影。克尔凯郭尔指出了人类的恐惧与他们的信念相关,外部的未知世界便是恐惧之源,早期恐怖电影中的恐怖之脸来源于人类早期的面具文化,并和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以及观念,容颜故事一体化的恐怖不再让人感到信服,因此,在希区柯克的影片中出现了以感官刺激为主的恐怖元素。从此,恐怖电影在制造感官刺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当代中国电影明星的国际化之路
    陈晓云,缪贝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3): 50-.  
    摘要740)      收藏
    当代中国电影明星的国际化之路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其深层背景则是中国电影自身的发展及其在世界电影格局中位置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明星国际化的主要路径是走出国门,闯荡欧美,而在国际影坛上能留存一席地位的凤毛麟角,这一集体性行为的背后,则折射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电影以及电影人急切地试图与世界对话的愿望;80年代、90年代之交,中国电影明星国际化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自身的表演与本土电影文本及社会文化语境的结合,以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影片作为载体,以其在国际电影节这一平台的亮相及获奖为标志性符号,使演员走上国际影坛,巩俐作为依赖本土电影制造的国际明星,成为这一中国电影明星国际化方式的典型个案;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明星的国际化之路则呈现出多样性特质:一方面,章子怡、余男等依然沿袭着巩俐的国际化路径;另一方面,数量更多的明星则依托一些投资巨大的合拍影片,通过为其添加中国元素的方式,为本土电影市场提供一些“特别制作”的影片,其背后,则是好莱坞对于巨大而潜在的中国电影市场的觊觎与强势介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29. “白宫陷落”中认知情感
    在影像传播中的递归模型
    刘弢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3): 61-.  
    摘要754)      收藏
    以2013年上映的两部讲述白宫陷落的影片《奥林匹斯陷落》和《惊天危机》为例,探讨好莱坞模式叙事电影中的普通情感。电影中的情感,首先,从方法论的角度,排除了非认知的无意识情感,确立了我们在电影理论常态化的建构中所需要的认知情感,其次,从预置文本的适宜性标准入手,构建电影有意识的认知情感的格式塔完形;再次,在电影符号学的框架下,引入预留态度和预置文本匹配的机制,建立一个基于组合段的树型结构;最后,作为对模型的补充和完善,对如何萃取影像传播中占据统治地位的认知情感做出建议和预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意图元类式:小说叙事结构的新阐释
    ——以明清小说为叙述中心
    许建平,丁玉娜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3): 71-.  
    摘要677)      收藏
    意图是人物行为(包括内外叙述者行为)发生的根源,故而从意图层次研究人物行为,从意图间的关系研究小说叙事的结构,较之从动作行为、故事情节的外在结构研究小说更深入一层,我们称之为内结构。内结构由人物意图元类式层次、叙述意图元层次、表意意图元层次三结构组成。由于第一层次是小说内结构的主体,又是其他两个层次意图的载体,故而成为本文阐述的中心。人物意图元类式分为单意图元与复合意图元。单意图元包含了一个主导意图,分为单意图元和单意图元组两类。复合意图元包括单意图元类式的交叉,以及多个人物和多个意图的结构组合。小说的接受效果来自主要人物意图力的表现层次,意图元的组合方式以及表意的情感度与精神品格,并依次影响动人、透人、移人的深广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论《三国志演义》之行文
    “重复”及其叙事效果
    李桂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3): 82-.  
    摘要751)      收藏
    《三国志演义》不仅与秦汉以来的史传文学发生先后文本互涉,而且还在其文本内部形成难以计数的大量“重复”。这些纷呈迭现的行文“重复”,大略可分为言语、修辞格等层面的“叙述用语重复”和事件或场景等层面的“所叙故事重复”两种形态。前者多用以叙述瞬间之事,后者多用以叙述时空跨度较大之事。除了不断地重申某些信念或伦理道德,小说还不断地“提起前事”,制造一系列“重复”,从而建立起眼前事与往事的逻辑联系,不仅增强了小说结构的严谨细密,而且增添了多种附加涵义。同时,在这部经典小说中,“关合”、“映照”性的行文“重复”不仅呼应了传统“前伏后应”叙事之道,而且带有反讽等修辞色彩。另外,行文“重复”具有“老生常谈”性质,令人感到似曾相识而又似是而非。作者善于把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及英雄人物悲剧的发生归因于惩罚家人或下属,并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化相貌以及日常生活大做文章,形成“祸起萧墙”、“饮酒误事”等行文“重复”系列。从创作心态看,无论是作者“津津乐道”或“念念不忘”,还是“敝帚自珍”,各式“重复”大多旨在创造某种“熟悉化”审美妙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德性对于规范的滋养
    ——论中国传统德性伦理对于彰显生命崇高价值的意义
    张周志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3): 94-.  
    摘要837)      收藏
    在工具理性和经济理性主导下的现代化进程中,面对形而上学终结和理想信念日渐式微的现实,人类自觉意识不能不重视守护道德崇高底线的生命伦理思维。而以自然人性预设和理性主体自觉为前提的西方现代伦理思维,在对于人的生命伦理的意义诠释和行为引领上,尽管有崇尚个性独立和人格自由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主客分离、价值至上、个人本位等弊端。与此不同,中国传统思维,尤其是儒家的正德利用厚生的泛伦理思维,从关注人的性命出发,坚持泛爱物的广义生命伦理思维,不仅弘扬人的德性生命,而且珍爱人乃至于万物灵灵的自然情欲生命。主张把伦理思维从主体际性推广到人与一切他者的领域。这不仅能够避免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而且有利于建构合理的生命伦理思想体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从语言哲学角度论语言习得
    ——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一个思考
    范连义,周明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3): 105-.  
    摘要961)      收藏
    维特根斯坦在其后期哲学著作中对儿童母语习得问题有很多论述。在其思想影响下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哲学语言学习理论:幸运说、社区控制说和第二天性说,它们都与意义怀疑主义相关。分析这三种理论,对照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观,这三种理论都有自己的不足。提出自己的观点:儿童母语习得过程是一个个体与社会互动的开放的过程,是人在其生活形式上的意义不断展开的过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外商直接投资与汇率风险的
    动态关系研究
    ——源自新兴市场国家的证据
    方显仓,曹海军,黄泽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3): 115-.  
    摘要620)      收藏
    在建立理论模型基础上,以15个新兴市场国家为对象,采用面板协整方法,实证研究了FDI与汇率风险的关系,用动态GMM来考察FDI与汇率风险短期变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得出FDI与汇率风险长期关系。研究发现,FDI对汇率风险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短期内,FDI的流入减少东道国汇率风险,但从长远看将增大汇率风险。最后根据新兴市场国家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提出建立健全FDI企业信息反馈共享预警机制、根据发展水平来推行FDI的经济政策、设立人民币汇率的目标区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刑法修订、立法解释与司法
    解释界限之厘定
    李翔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3): 126-.  
    摘要865)      收藏
    刑法修订、刑法立法解释与刑法司法解释在刑法制定、修改和适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刑法典与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事实沟通的桥梁,是实现刑法稳定性与明确性的重要路径。然而,近些年来,刑法修订与刑法解释的界限日趋模糊,解释性的立法和立法性的解释大量涌现。欲坚守罪刑法定原则之底线,必须厘定刑法修订、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之间的界限:司法解释只能在文本规范内进行解释,“两高”对条文理解上的争议由立法解释进行裁决,只有确实需要对条文进行增减方能进行修订。解释者不能超越罪刑法定之界限,越俎代庖进行创设性解释,立法者亦不可随意修改条文,更不能自降身价任意解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全球影像消费视野下的中国电影
    孙绍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4): 1-12.  
    摘要815)      收藏
    近年来,中国电影业界重金投资引领的跨国合作和产业重组不断刺激着国人超越自己的想象。与业界变局相适应,中国电影研究界也不甘寂寞,可统称为“国家主义派”的某些学界领军们宏论新说频现,磅礴的话语气场重笔渲染出一幅中国电影即将一统天下的图景。不过,透过众声喧哗的“国家主义”图绘的中国电影重彩画卷,将目光聚焦在影像的全球流通和消费面向,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电影远未崛起,讨论中国电影全球影响力问题至少在目前和可预测的未来尚不具备现实基础。中国电影的基础和构型是区域电影(regional cinema)和本土电影(local cinema),而非脱离实际、好高骛远的全球电影(global cinema)。明乎此,我们也许对中国电影的现状和未来会有一个更冷静和客观的评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
    37.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意识形态构建与类型性的隐性承续及开拓
    陈旭光, 郝哲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4): 13-23.  
    摘要650)      收藏
    “十七年”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一直是新中国电影史上颇为“边缘另类”但又无法忽视的独特存在。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一方面,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有效地发挥了教化宣传的意识形态功能,完成了新生政权的合法性营造、民族政策的宣传普及、中华民族亲如一家的想象性建构;另一方面,“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以其独特绚丽的视听风格、多样杂糅的类型融合、直白热烈的情感表达为新中国电影原本单调的主流版图增添了诸多艳丽的色调。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十七年”时期的少数民族电影中,家国观念的意识形态构建与类型化的隐性承续及开拓也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共谋与和谐。相较于汉族主流电影类型性的不够丰富多元,类型性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有难能可贵的继承和发展,因而也成为我们今天很有价值的电影艺术与文化的遗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先唐文学文本的“完整性”与“碎片化”——兼论文学文本的“不可靠性”问题
    孙少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4): 24-34.  
    摘要676)      收藏
    在中国古代特殊的学术环境中,文学文献多数脱胎于经史文献。经史与文学文本都具有“完整性”与“碎片化”特征,这使“原始文本”不断衍生出多层次的“次生文本”,从而造成了文本的“不可靠性”。但是,文本的“可靠”与“不可靠”是相对的。对文学而言,“完整性”与“碎片化”,恰恰是文学文本产生的主要动因。文学文本的研究有其特殊规律,“不可靠性”并不妨碍文学研究的进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总集凡例与文学批评——以《读雪山房唐诗选》凡例为中心
    何诗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4): 35-44.  
    摘要571)      收藏
    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选》是清代中后期较有影响的唐诗选本。此书凡例系统论述唐诗各体发展历程,品评重要作家作品,不立门户,博贯兼综,体现了清代文学批评气度宽宏、善纳百川的特色。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作者打破了一书一凡例、以凡例介绍撰述宗旨和体例的常规,将凡例作为纯粹的文学批评体式,在一书之中以七篇凡例开展颇具规模和体系的唐诗分体研究,标志着凡例已获得了独立的文学批评功能,这在古代书籍编纂史和文学批评史上都是创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杭世骏诗文综论
    蔡锦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4): 45-56.  
    摘要501)      收藏
     乾隆八年,四十八岁的杭世骏因上书言朝廷用人当泯满汉之见,触怒乾隆,被罢官放还,此事深刻地影响了杭世骏的后半生,也深刻地影响了杭世骏诗文的风貌。作为清代雍乾时期一个个性独特的诗人、学者,作为一个仕途遭遇重挫的江南士大夫,其诗文创作尤其是诗歌作品体现了典型的江南文化人的精神品质:高才自信、倔强狂傲、敢于担当、坚守气节,纵然清贫、绝不媚俗。这些在许多江南文化人中一以贯之的精神品质,在清代中期的表现形式,是和清代其他时期不一样的,而杭世骏的诗文作品,则正好给我们提供了认识清代中期江南文化人的精神世界的一个窗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