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7-07-15
    哲学
    主 持 人 语
    陈新汉
    2007, 14(4):  5-5 . 
    摘要 ( 8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评价论研究的本体论方向
    吴德勤
    2007, 14(4):  6-8 . 
    摘要 ( 13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评价论研究在认识论方向和价值论方向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被限制在主客体模式之内。为此提出开辟评价论研究的本体论方向。具体表现为:对“价”的意义追求,通过对人的意义领域追求来实现评价论研究的本体论方向;探究“评”的语言活动,通过对语言本体论的探究来展示评价论的深层根据;追求评价的实践本体,作为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一的评价之特征恰恰来源于实践的特征。
    评价论视野中的自然价值
    彭学农
    2007, 14(4):  9-12 . 
    摘要 ( 12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自然价值论,虽然对哲学价值论的基本观念有一定的冲击,但不能从哲学价值论的高度来区分物理世界和价值世界,陷入了二元论困境。评价论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从评价活动的社会性出发,把自然价值当作一个由民众评价活动和权威评价活动交织过程中凸现出来的具体的历史的概念,从而为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媒体时代的社会评价话语
    张艳芬;孙斌
    2007, 14(4):  13-16 . 
    摘要 ( 11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媒体时代。从社会评价话语与媒体信息的联系出发,可揭示出构建社会评价话语需要克服的一个重大问题:信息不对称。社会评价话语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物和人自身在内的一切都是在社会话语中得到评价并从而得到规定的。在社会评价话语后面,不存在着一个脱离评价活动的抽象社会。
    论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
    王刚
    2007, 14(4):  17-20 . 
    摘要 ( 11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是指权威机构不能顺利地获取必要的所属群体民众的忠诚,其评价结论对所属群体民众不再具有约束力,更无法转化为所属群体的实践行为的状态。这一状态的形成,是由于权威机构失去了合法性,丧失了作为社会群体的现实主体的资格;是由于权威评价活动失控,不再具有合理性;是由于权威机构对权威评价的权威性机制缺乏自觉,从而使权威评价的权威性无法通过良性机制发生作用;是由于社会群体不再具有统一的价值观念,因而对权威评价的权威性的认同发生危机。
    影视艺术
    全球化视野:西方电影审查与分级制度研究
    郑涵;金冠军;等
    2007, 14(4):  21-30 . 
    摘要 ( 12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电影不断走向世界的同时,国际电影也愈来愈深刻地影响中国电影市场,如何在全球化视野中推进中国电影业的发展,这就成为中国电影应对国际国内电影发展新挑战的关键所在,而重构中国电影审查与分级制度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研究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电影工业发达国家相对成熟发达的电影审查与分级制度及其历史性转型经验,不仅对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分级制度有着实际而又重要的借鉴作用,而且对于深入透视西方当代传媒制度也意义重大。
    上海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的现代性(下)
    钱乃荣
    2007, 14(4):  31-35 . 
    摘要 ( 14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重读评议20多部影片,可以看到上海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佳作迭出,群星灿烂,具有与世界先进文化同步发展的深刻的现代性。
    应用数学和力学
    生存价值与情爱思想的新“在场”——析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的女性意识
    薛中军;杨岳征
    2007, 14(4):  36-40 . 
    摘要 ( 13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的女性意识极具象征性,其内在意义是“超性别”的。它通过对中国农村几名年轻人不同情爱生活的诠释,以及对女性价值及情爱思想的展现,折射并关注现代女性的一种自我总结、自我发现的成长经历。它同所有艺术作品一样,产生于对当下社会文化的审美诉求,其女性意识的活力同样来自和这一社会背景所构成的文化张力。
    经济学
    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分析
    刘玉平
    2007, 14(4):  41-45 . 
    摘要 ( 11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现代经济泡沫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金融资产的独立运行规律上,而且体现在金融系统的内在脆弱性上。认识中国经济金融化进程中泡沫问题的一个基本思路是,金融资产交易所形成的泡沫对经济运行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增大的交易量已经不代表实体经济交易的需求,就会成为一种纯粹的虚拟活动而形成泡沫。总体上看,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并没有显示出泡沫的特征,然而,它们与金融系统的关系却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对于“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新认识
    张昆仑
    2007, 14(4):  46-48 . 
    摘要 ( 11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将变得越来越难以计算,甚至无法计算,由此,必须对传统的与商品价值相关的一些经济范畴进行新的审视。其中,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应表述为“价格尺度”职能。再有,由于无法论证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和全社会范围来看商品的总价格等于总价值,由此,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要求应表述为“等价格交换”。实际上,商品的交换价值才是商品的真正价值。
    国际贸易政策合作的政治经济学视角
    宋世方
    2007, 14(4):  49-53 . 
    摘要 ( 10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与单边贸易政策一样,贸易政策合作同样具有分配效应,也表现为各合作方国内政治经济过程的结果。用利益冲突的均衡去理解和研究贸易政策合作,比建立在政府追求国民福利最大化假设之上的传统理论更贴近现实,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它在国际贸易政策合作研究领域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应用。
    青浦旅游的社会分析
    彭沉雷
    2007, 14(4):  54-58 . 
    摘要 ( 11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上海市青浦区旅游市场的定位是:立足上海地区,拓展江浙两省,辐射全国各地,延伸国外市场。在此基础上,用SWOT方法,对青浦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诸要素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对青浦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及途径作出判断,提出了要搭建好三个平台,即古文化平台、水文化平台和服务平台。其指向性目标是找准市场、提升功能、形成特色、确立优势,使青浦成为有较高知名度的亚太地区重要的旅游度假胜地。
    V与M博弈的启示——“民工荒”彰显和谐社会的制度缺失
    刘铮
    2007, 14(4):  59-63 . 
    摘要 ( 13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珠三角等地出现的“民工荒”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追逐剩余价值与劳动力的工资增长之间的矛盾永远难以解决。企业主过分追求剩余价值,在其他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带来对农民工利益侵害。而农民工的工资作为特殊型的要素报酬,具有其特定的内容,突破工资内涵的要求底线,农民工只能选择用脚投票,“民工荒”是农民工利益比较的理性选择。“民工荒”表明农民工的利益缺乏制度保障,这与建设和谐社会目标是相悖的,要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唯识学
    阿赖耶识、真如空性与如来藏心——大乘唯识学与如来藏思想辨微
    吴可为
    2007, 14(4):  64-70 . 
    摘要 ( 19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如来藏概念相应于印度如来藏思想的三个发展阶段,可以区分为佛性如来藏、空性如来藏与识性如来藏三种不同而又有着本质关联的意义,其中识性如来藏与唯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来藏思想根本不存在所谓实体化倾向,它与唯识学的主要区别乃是解释学的原则和角度之不同。正是基于这一区别,识性如来藏与唯识虽然同样以第八识为依止,却开演成两种有重大区别的理论体系。同时,也由于两者之区别的根源只是解释学和方法论上的,则这两种看似正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之间倒正隐含着一种建设性的互补关系。
    “唯识”与“唯了别”辨析
    陆沉
    2007, 14(4):  71-76 . 
    摘要 ( 11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唯识三十颂》的四个译本中vijāna与vijapti及vijaptimātratā的语义与义理有各不相同的内涵,以“唯识”迻译vijaptimātratā,并非玄奘未经考虑的做法,即使以安慧《三十唯识释》(或译《唯识三十论》)来看,也难说就是“误译”,更谈不上由此“误译”而引来的研究唯识的千年“误区”。
    再论“唯识”与“唯了别”[1](P59-65)
    周贵华
    2007, 14(4):  77-82 . 
    摘要 ( 12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印度瑜伽行派唯识学的的基本概念“唯识”(vijānamātra)与“唯了别”(vijaptimātra)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对其内涵辨析中,获得了一些认同,但也引起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有必要对此问题作进一步分析与澄清。
    佛教唯识宗“对象”概念初探: 以《成唯识论》为据
    刘宇光
    2007, 14(4):  83-88 . 
    摘要 ( 11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唯识论》对所缘的特殊诠释不单在于提出亲、疏之分,且进一步把疏所缘依其来源再分为同聚、异聚,即自己与他人两类。《成唯识论》借助此一诠释解决表像论的单边认知所遇上的符应难题,即以个体众生之间依名言而起的相向互动,为建立共识提供可能性,从而把问题的性质由个体的、单向的静态认知如何符应物质性对象世界转换为个体之间相向地、动态地以名言主动地塑造或建构彼此的共识。
    文学语言
    《菩萨蛮》的流行元素及流行状况述论
    吴惠娟;英伟
    2007, 14(4):  89-93 . 
    摘要 ( 10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菩萨蛮》是唐宋时期较为流行的词调之一。它具有令人注目的流行元素:曲调可歌可舞,音乐有个性特色,有与诗歌相同的歌词句法,并有诸多名家名作的引领。这些元素使《菩萨蛮》在流行中充满了活力,经久不衰。《菩萨蛮》在流行中其题材表现的生活面日益丰富,表现的词境也日益开阔,其流行状况体现了词体的逐步演进。
    英国哥特式小说研究:历史与现状
    黄禄善
    2007, 14(4):  94-98 . 
    摘要 ( 14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西方严格意义的英国哥特式小说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尽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有较大规模,也不乏一定深度,但存在着观点驳杂、概念泛化等缺陷。在我国,英国哥特式小说研究才刚刚起步。要正确疏理西方研究英国哥特式小说的成果,采用“类型分析与社会历史文化阐述相结合,理论诠释与文本解读相结合”的有效研究方法,实现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根本突破。
    西方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中的城市乌托邦
    陈晓兰;戴炜珺
    2007, 14(4):  99-103 . 
    摘要 ( 13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源远流长的乌托邦思想中,城市占据着重要地位,常常被看作国家的象征。不同时代的乌托邦思想家对理想城市的设想,所关注的问题本质上基本相似,且具有历史连续性。16世纪以来的现代乌托邦城市是建立在人道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和基督教博爱思想基础上的理想社区,表现出与现实都市化的对抗,但其正义、秩序与和谐的实现与维持,是通过国家强有力的统一管理和确保行为的一致性来实现的。
    所有权转让与双宾结构——中日韩语对比研究
    董永杰;余弦
    2007, 14(4):  104-108 . 
    摘要 ( 11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所有权转让的角度讨论中日韩双宾结构,包括“出”类或“失”类双宾结构和“进”类或“得”类双宾结构。双宾结构的特点是,动词是双宾动词,能够同时作用于两个宾语,并且通常都有“转让所有权”的意义在里面。中日韩语在“出”类或“失”类双宾结构中有着一致的结构对应关系;在“进”类或“得”类双宾结构中,中日韩语并不一致。
    政治学
    解读: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政体
    沈瑞英
    2007, 14(4):  109-112 . 
    摘要 ( 19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亚里士多德构建的古希腊城邦“中产阶级”政体,是依其政治学的理想主义而设计;而其所推崇“中产阶级”的理性、中庸等品性观念,也是为制度安排的一种理论铺垫。实际上,亚氏的“中产阶级”政体不仅是主观性产物,带有先验性和空想性,而且还具有极强的阶级性。故以亚氏的中产阶级理论来引经据典,未必适合对当代中产阶级的价值判断。
    可置信承诺与诚信政府建设
    周国雄
    2007, 14(4):  113-116 . 
    摘要 ( 11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政策执行是将公共政策从理念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的关键环节,也是有关各方进行利益表达和策略互动的动态过程。其中,作为政府组织为促进政策执行做出的奖励与惩处“承诺”对于政策执行结果具有直接影响。从政策执行博弈的可置信承诺概念入手,可以发现探讨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与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力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可为政府诚信建设提供若干参考价值。
    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和平战略——一种理论分析
    李华;阎海东
    2007, 14(4):  117-121 . 
    摘要 ( 10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历尽百年沧桑的中国未来实现复兴和崛起尽管不容置疑,但未来中国将以怎样的方式崛起?中国崛起将如何影响未来的国际秩序?这是当代国际政治理论和中国外交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以国际政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为视角能对此问题展开深入分析。
    论国际联盟少数民族保护体系的确立及其特点
    茹莹
    2007, 14(4):  122-126 . 
    摘要 ( 10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际联盟少数民族保护体系是人类历史上以国际组织监督与调节的形式处理与解决族群冲突的第一次尝试。它是主要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主义运动的推动下,为维护战后世界和平而不得不做出的一种安排。这一体系继承和发展了欧洲国际社会的历史传统,并有着鲜明的自身特点:它仅仅局限于中东欧地区,强调维护秩序的优先性,深受国联自身弱点的影响,有着极大的脆弱性。
    谁发动了第三次中东战争
    杨军
    2007, 14(4):  127-131 . 
    摘要 ( 11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爆发是各种因素聚合在一起的结果。无论阿拉伯国家还是以色列都不曾期待这场战争,尤其是叙利亚与埃及,虽然是它们的种种行动最终导致了战争。
    广告学
    中国企业建设自主知名品牌的技术准备
    张祖健
    2007, 14(4):  132-137 . 
    摘要 ( 10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是全球生产加工中低端产品最大国家之一,其产品制造蕴涵极大产业经济发展潜力。释放其这种潜力的重要工具,是中国企业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知名品牌。成熟品牌由自主核心技术与相应品牌权益组成,并衍生出品牌消费权益,最终拥有特定品牌资产。品牌已经形成专门的经营管理技术,创建自主知名品牌的中国企业必须做好产品个性研发、产品商品化孵化、品牌营销权益的设计与市场推广诸环节的技术准备。更重要的是,创建自主知名品牌的企业必须引导目标消费族群认同、保有品牌特定的消费权益,并转化为消费者参与其间的品牌文化。
    广告色彩漫谈
    钱朝阳
    2007, 14(4):  138-142 . 
    摘要 ( 11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色彩是人类最敏感的、视觉神经反应最快的一种信息,“色彩的感觉在一般美感中是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依赖于具体形象而存在,色彩在广告中具有“先于形象,大于形象”的特殊作用,是广告审美形式的重要因素。广告色彩的运用,要从深入了解产品或广告主题、媒介及广告对象对色彩的心理联想、特殊情感与喜好入手,灵活运用色彩学的原理和象征规律,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广告色彩语言。
    中国品牌世界崛起与国际传播
    张健
    2007, 14(4):  143-146 . 
    摘要 ( 11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品牌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与交流的基本形式。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大背景中,中国品牌世界崛起的概念被提出。而品牌又是一种传播现象,因此考察中国品牌国际崛起,就必须从国际传播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品牌的国际传播生态,并在其框架内分析其实现的基本途径。
    青年学术论坛
    出世和入世:论家族和宗族的概念
    江慧
    2007, 14(4):  147-149 . 
    摘要 ( 12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的家族和宗族是人类学经典研究对象,家族的重心在于,族人共享血缘及亲属伦理观念,它是出世的;而宗族的核心在于其组织性,这种组织性体现在对国家意志的贯彻和对宗族成员的管理和资源融会上,其物质载体宗祠、族田、族谱等实体都是组织和管理家族的途径,相比之下,它是入世的。
    新闻与民俗: 地面频道新闻节目的本土化——以《法治现场》为例
    邓江;易前良
    2007, 14(4):  150-152 . 
    摘要 ( 12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法治现场》对日常纠纷“主持公道”的节目形式,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意味,完全是一种民族的叙事方式。但如果不能自觉地避免祥林嫂式的尴尬情境,就违背了栏目的初衷。辨析得失,可借此探究一条电视新闻本土化的有效途径。
    中晚唐人重商说
    薛小卯
    2007, 14(4):  153-154 . 
    摘要 ( 10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深入人心,趋利的商人阶层历来备受轻视和贬抑。当然,相反的观点也一直存在。中晚唐时代,不少文人更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一种反主流的商人观。李商隐及其前辈韩愈、柳宗元等人的文章中就有赞商、扬商的言论,这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与思考,也印证了时代的发展和新变。

    电视品牌构造体系初探
    孙永超
    2007, 14(4):  155-157 . 
    摘要 ( 10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品牌战略被称为注意力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重要利器,作为企业构造品牌战略所依托的核心载体,电视媒体同样需要构造出自身强大的品牌体系。电视品牌依靠品牌知名、品牌联想、品牌认知、品牌忠诚、及附着其上的专属资产建构品牌价值体系,同时借助电视产品核心元素的品牌化,也即是主持人及栏目的品牌化,打造品牌竞争力。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琐谈
    江慧英
    2007, 14(4):  158-160 . 
    摘要 ( 9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当代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思想心理呈现的诸多新特点,提出可以把握国内环境“开放”的特点,依托社会实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国际环境“复杂化”的特点,占领网络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文化环境“多元”的特点,挖掘传统文化精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