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7-09-15
    文学史学研究
    文学史学的创建和文艺学的离合
    董乃斌
    2007, 14(5):  5-9 . 
    摘要 ( 11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百多年来丰富的中国文学史实践,催生着文学史学。文学史学反思和检讨文学史家的工作,总结文学史研究的发展历程,提炼有关文学史研究的原理性认识,是一门亟待建设和有发展前途的新学科。它与文学理论(亦称文艺学)有着天然而深刻的联系,又有着重要的区别。在互补互促的前提下各自分头发展,有利于这两门学科在当前条件下健康地成长壮大。
    不在场主体的遮蔽——关于文学史主体界定的思考
    李孝弟
    2007, 14(5):  10-16 . 
    摘要 ( 18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文学史主体及主体性的界定,可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认识到文学史内涵的双重性特征;其次认识到文学史研究的过程性特点;再次从文学史研究的过程性特点出发来阐述文学史主体的特性。这样,文学史主体并不是单单主体性所能涵盖,而应该呈现为主体间性的特点。
    文学史:历史实在性的哲学认知
    李翰
    2007, 14(5):  17-22 . 
    摘要 ( 16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哲学提供了关于文学史学的本体论认知,诸如文学史何以可能,文学史是主观还是客观,文学史的目的何在,等等。文学史作为史学的学科属性,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形而上追问,亦得以进一步澄明。
    影视理论研究
    主 持 人 语
    章柏青
    2007, 14(5):  23-23 . 
    摘要 ( 9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和弦论”:回归电影本体,重构电影美学——钟惦棐美学思想疏证
    黄式宪
    2007, 14(5):  24-28 . 
    摘要 ( 12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中国影坛,钟惦棐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文艺评论家、电影美学理论家。他的《电影的锣鼓》重在一个“破”字;而他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和弦论”,通篇强调的则是一个“立”字。他的“和弦论”为中国电影美学的重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尽管岁月流转,他的“和弦论”到今天依然具有活泼、新鲜的思想力量,对当代中国电影创作及其产业化的推进,无疑依然具有很深刻的理论启迪意义。
    论钟惦棐的电影美学观念和人格精神
    周斌
    2007, 14(5):  29-35 . 
    摘要 ( 13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中国电影美学的重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钟惦棐的电影美学观念值得认真梳理和深入研究,由此既能更清楚地看出他对中国电影美学的贡献,也有助于推动中国电影美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由于钟惦棐历来强调电影艺术家和评论家要注重自身修养,故其电影美学观念也体现和渗透着他的人格精神,对此也实有必要进行探讨和总结。
    朝花夕拾:再读“为什么好的国产片这样少”的讨论
    金冠军;付永春
    2007, 14(5):  36-39 . 
    摘要 ( 13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56年《文汇报》发起的一系列以“为什么好的国产片这样少?”为题头的讨论文章,特别是钟惦棐先生的《电影的锣鼓》一文对电影问题的批评,其核心议题均涉及到电影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回顾这一讨论的始末,试图探讨当时电影评论所触及的电影艺术本质问题,并对当下电影评论写作提出一点思考。
    历史学
    由平等时代到等级时代——以上海地区为中心
    张童心;高文虹
    2007, 14(5):  40-44 . 
    摘要 ( 11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上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使这一地区在史前时期就产生了先进的早期文明。马家浜文化与崧泽文化是上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发展脉络清晰、传承有序,属于同一谱系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上海地区两文化的发展状况表明,在平等社会与阶级社会间有“等级社会”存在。
    长江三角洲文明化进程中刻符与文字的发展
    曹峻
    2007, 14(5):  45-49 . 
    摘要 ( 12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江三角洲从新石器时代末期良渚文化,经夏商湖熟、马桥文化,到两周吴越国家的形成,经历的是繁荣-衰弱-再繁荣的文明化进程。在此背景下,陶器刻划符号和文字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并表现出相应特点。新石器时代良渚刻符是长江三角洲史前符号发展阶段最进步的水平;此后马桥文化刻符却并非良渚刻符的后继,而与中原夏商文化有了初步联系;至两周时中原铭刻文字进入该地区,取代原有刻划符号而成为当地的先进认知系统。刻符与文字的这一发展历程,与其文明化的步伐相一致,是文明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钱穆与新考据派关系略论 ——以钱穆与傅斯年的交往为考察中心
    陈勇
    2007, 14(5):  50-58 . 
    摘要 ( 13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考据派主要是指以傅斯年为领袖、以史语所为中心、以整理和考订史料真伪为职志、以“为学问而学问”的治学态度相标榜的史料学派。该派内以乾嘉史学为依托,外以西方近代实证史学为应援,曾雄霸民国史坛达20多年,是当时声势最盛的史学主流派。钱穆与史料学派的领袖傅斯年的交往、二人治史异同反映了20世纪中国史学曲折而又多途并进的发展历程。

    《史记》与清人的史表研究
    张桂萍
    2007, 14(5):  59-64 . 
    摘要 ( 11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史表作为史学著作体例之一而被确立下来,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后代史家追踪马迁,或编纂史表,或研究史表,使史表的内涵和功能有了多方面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运用史表、研读史表的传统,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关于史表编纂和应用的理论。这一点在清代史家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其读表、研表和作表用力之勤为前代史家所少见,说明史表在清代已臻于成熟。他们对史表编纂的经验总结和理论阐述,对今天的史书编纂仍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学研究
    《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解
    杨明
    2007, 14(5):  65-69 . 
    摘要 ( 19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心雕龙·原道》云:“文之为德也大矣!”学者们的解释不一。德,原是禀性、特性之意,但在“×之为德”这个语式中,“德”字的含意虚泛化,也就是说重点在“×”,而不在“德”,因此说“×之为德”与单说“×”意思差不多,只是前者语气较为强调而已。古代汉语中有“×之为物”的语式,在许多情况下,“之为德”与“之为物”意思相近,只是前者使人感到有抽象的意味罢了。故译解“文之为德也大矣”时,无需将“德”字译出,而应译作“文这种东西真了不起呀”、“文很伟大呀”;若译作“文的功用”、“文的属性”等,反而不尽妥贴。

    遗民张岱历史散文书写中的对象考察
    潘承玉
    2007, 14(5):  70-74 . 
    摘要 ( 10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张岱的历史散文书写,代表了清初明遗民历史散文书写的动向和所达到的思想深度。他在追究明朝灭亡多方面的内在原因的同时,从庶民小人物身上看到了民族大义、过人本领和理想生活境界,初步认识到历史脉动的底层力量所在,成为《儒林外史》寄望平民奇人的先声。

    近代词学师承论
    欧明俊
    2007, 14(5):  75-80 . 
    摘要 ( 9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词学师承是具体而微的词学史。常州词派的师承是近代词学师承的主线,张惠言是“祖师”,周济是真正开宗立派者,张、周词学师承分两线发展,一线由谭献承继,同道有庄棫、叶衍兰,复传冯煦、徐珂、陈廷焯、叶恭绰等。一线由端木埰、王鹏运承继,复传况周颐、朱祖谋、文廷式、郑文焯,再传吴梅、龙榆生、夏承焘、唐圭璋等。近代词学师承的学缘、血缘、业缘、地缘“关系”皆较明显。师承中,导师对弟子的词学崇尚、治词路径、成才自立皆有极大影响,优秀弟子也在继承“师说”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近代词学师承多谨守“家法”,偏于保守,对近代学术思想的贡献有限,但有“片面的深刻”。师承中所体现的“师道”,对当下学者人格建设,对纯洁学术,极有借鉴意义。

    明刻本《六朝诗集》编纂考
    杨焄
    2007, 14(5):  81-85 . 
    摘要 ( 11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六朝诗集》是明代嘉靖年间刊行的一部六朝诗歌总集,根据有关文献推断,其编纂、刊行者很可能是蒋孝。虽然全书在刊行过程中经过了编者的改易补正,同时也造成了不少的讹误脱漏,但所收诗文大多依据了旧本,因此也就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苏童新作《碧奴》评论小辑
    2007, 14(5):  86-91 . 
    摘要 ( 12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神话重述”系列作品在创作和批评界反响颇大。如何把古代神话资源、本土文化和现代人文理念相互糅合、推陈出新,是这类创作必须面对的问题。以《碧奴》为个案,可以审视“神话重述”作品的内涵特征及隐喻色彩。在21世纪开端,我们重新回望先民时代的精神寓言和民族神话,可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文化传承和扬弃的桥梁。

    爱伦·坡哥特小说源流及其审美契合
    朱振武;王子红
    2007, 14(5):  92-96 . 
    摘要 ( 12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美国著名作家爱伦·坡因其在诗歌、小说及文学评论上取得的非凡成就在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别开生面的创作模式并非空穴来风,其哥特小说与早期英国小说明显的承继关系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而其哥特小说在美国哥特小说的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成为后人竞相效仿的模本,这主要是因其唯美主义的创作倾向及其超前的创作理念在心灵深处与读者的审美契合。

    民俗文化学
    试论近代江浙农村人口流动与习俗变革
    仲富兰
    2007, 14(5):  97-103 . 
    摘要 ( 9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安土重迁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重要习性。晚清以降,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而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因素的作用和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社会封闭的大门,无数中国农民离开土地和家园,涌向陌生的城市;同时,农村人口的流动带来了向农村习俗的挑战,推动了农村习俗的变革。

    江南游风初探
    沈习康
    2007, 14(5):  104-109 . 
    摘要 ( 9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喜好游赏,乃至爱游成癖,在江南民俗中有着鲜明的特色。无论贫富贵贱,也无论路途远近;山光水色的自然风貌,名胜古迹的人文景观;春夏秋冬也好,白天夜晚也罢;江南民众几乎会利用一切机会,甚至没有机会还要创造机会进行游赏活动,因为这已经不只是对生活的调剂,而是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衣食住行中的重要一环。

    买地券、镇墓文研究及其语言文字学意义
    黄景春
    2007, 14(5):  110-115 . 
    摘要 ( 9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买地券、镇墓文研究具有多方面意义,其语言文字学意义在于:保留了古代民间口语的原生形态,证明汉字新字体、新书体的出现都始于民间书写活动。

    法学
    论我国物权立法中的平等保护原则
    赵万一
    2007, 14(5):  116-120 . 
    摘要 ( 12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物权法中的平等保护不但来源于民法中的平等原则,同时也是私法自治理念在物权法中的体现,其经济基础则根植于市场经济的土壤。平等保护原则实施的核心是充分尊重和严格保护私人财产的所有权,其关键是规范政府的各类涉及公民财产的公权行为。平等保护原则不但与我国宪法的规定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而且也与所有权主体的区别立法并不发生实质性矛盾,其实质并非是为了保护少数人的权利,而是为了保护全体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

    试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完善
    石峰
    2007, 14(5):  121-125 . 
    摘要 ( 11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物权法领域的一个新问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究竟能以怎样的方式流转,国内现有的立法已经做出若干规定。鉴于此项法律制度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合理设计和构建相配套的市场运作机制,才能使该项法律制度日臻完善。

    从“强制”到“合意”:——行政执法方式改进的路径选择
    陈保中;蔡爱平
    2007, 14(5):  126-132 . 
    摘要 ( 11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确立,将对政府法治(包括行政执法)的研究和实践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必须研究基于和谐理念的文明执法问题。传统的行政执法比较强调通过采取单方的、强制的行政管理措施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其实,不同的执法方式,有助于实现不同的法律目的。对执法方式进行改革,寻求公民和执法机构在执法过程中的互相理解、配合,有助于提高执法的效率和效能。所以,注重公民参与和沟通、减少行政摩擦和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行政合同、行政指导和行政奖励等制度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研究
    张本勇
    2007, 14(5):  133-138 . 
    摘要 ( 13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同一种商品的法律界定、注册商标的范围、超出许可范围生产销售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待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件中行为人的量刑以及销售侵权复制品的定性、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鉴定等问题,是目前司法实践中认定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主要问题,相关司法解释未能予以解决。以司法调研为基础,对上述实践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认定思路应该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恶性犯罪在社会机制骤发性缺损时期的态势及原因
    岳平
    2007, 14(5):  139-144 . 
    摘要 ( 9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犯罪原因中,恶性犯罪的升降与社会机制骤发性缺陷和失序密切相关。与社会教育机制失当、主流文化缺位密切相关。并引发“弱”转“恶”、转“黑”犯罪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恶性犯罪产生的社会原因进行深入的认识和掌握,寻找预防和遏制恶性犯罪的良策。还社会一个安宁、和谐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青年学术论坛
    也谈杜牧李商隐之不相得——为董乃斌先生文献一证
    张旭东
    2007, 14(5):  145-147 . 
    摘要 ( 9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两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有两首赠诗给杜牧,但杜牧没有回应。董乃斌先生撰文,从对党争的态度不同、文学观的不同、个性不同和两首诗本身四个方面分析比较,论述李杜二人交谊。董文侧重于对“李赠而杜不答”这一现象展开分析,中肯而有见;而对两首诗本身进行细读,并补刘蕡一例,或可为董文补充。

    梁启超“文明进化观”与福泽谕吉“文明论”
    刘雅君;叶百泉
    2007, 14(5):  148-151 . 
    摘要 ( 13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梁启超“文明进化观”鉴取了福泽谕吉的“文明论”,但二者又有着显著的、实质性的差异:与福泽心悦诚服于西方文明不同,梁启超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是中国中心意识,而且文化问题一直是他关注的重心,这也与福泽民族主义有着根本区别。在梁启超看来,福泽的“文明论”不过是他学习西方思想的一座桥梁。

    世博会域名与知识产权保护
    王骞
    2007, 14(5):  152-154 . 
    摘要 ( 13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世博会域名是具有知识产权性质的特殊标志,但是目前对世博会域名的知识产权保护却是法律空白。大量的域名侵权事实及世博会作为展会的时限性都说明应该对世博会域名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世标条例》应增设相关的专项条款。

    移动电视营销策略初探
    万喃喃
    2007, 14(5):  155-157 . 
    摘要 ( 12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要在媒介营销中获得成功,移动电视必须为受众提供风格鲜明的资讯快餐,用较低的价格获得更多的广告市场份额,建立规模化、网络化的分销渠道,采取有效的公共关系组合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


    由“功能型文化”走向“时效型文化”——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文化变革
    陈伟宏
    2007, 14(5):  158-160 . 
    摘要 ( 10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地位和经营特征决定着该行业急需推动由功能型文化向时效型文化的变革。要塑造这样一种兼具制度保障和灵活反应双重特点的时效型文化,要求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将营销、决策和学习创新活动作为文化变革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