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大数据时代数据权属分析及其#br# 体系构建#br#
    刘新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6 (6): 13-25.  
    摘要17972)      收藏
    随着大数据应用的发展,数据产业竞争乱象使数据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以用户为中心的单边保护框架已无法适应当前数据经济时代对数据运用及创新的需求。在构建数据权利体系的过程中,应明确数据的权利地位与属性,结合数据经济双向动态性的特点,在区分个人信息与数字资产的前提下,分别对用户与数据经营者进行具体的数据权利配置,形成更加多元化的数据治理体系,促进大数据资源的最优保护与利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改编政治中的记忆与历史:重访#br# 《黑暗》中的印巴分治#br#
    兰詹尼·马宗达文, 刘宇清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6 (6): 26-40.  
    摘要17734)      收藏
    电视是一种生产记忆的科技或者工艺,不断地在记忆的再现和事件的经验之间制造矛盾,给观众带来集体见证历史事件的机会。根据小说《黑暗》改编的电视剧,勾起人们对印巴分治前后的黑暗记忆,形成一个熔合了整个民族的政治与记忆的公共媒体事件。结合公众对电视剧的反应,深入理解小说改编的文化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影视文化消费供给与政策探析#br# ——关于2018年影视衍生品市场趋势与产业政策的思考#br#
    宋燕飞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6 (6): 41-54.  
    摘要16706)      收藏
    利用PEST分析法对产业经济宏观背景及政策现状进行梳理,以在线数据库对2018年上映的上星剧和网络剧、电视综艺和网络综艺、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三大形态六大类别的衍生品发展现状为基础进行全面的研究和丰富的个案分析,可提炼并总结出宏观背景下影视衍生品发展的产业特点与趋势,并从产业管理角度对中国影视衍生品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试析“交叉性”在美国的实践及其困境
    陈筠淘, 黄奇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 (2): 118-128.  
    摘要7104)      收藏
    弗洛伊德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新一轮的关于种族主义的讨论,但不能仅仅将这起事件简单理解为种族问题,而应同时对由此而引发的“黑命攸关”运动进行全面审视。“黑命攸关”运动与过去传统的民权运动存在着差别,它实质上是一场由“交叉性”所主导的身份政治运动。“交叉性”是黑人女权主义者为回应人们对身份政治狭隘群体意识的诘难而提出的理论,其目的在于消除多元身份之间的隔阂以增强反抗力量。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交叉性”却遇到了诸多严重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身份政治漠视经济问题的错误,在本质上仍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改良方案,因而难以在现实中有效聚合反对资本主义的力量。这启示我们,新的社会变革仍应重回寻求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之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何谓共同体?——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支撑和问题意识
    刘晓希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 (2): 29-38.  
    摘要7100)      收藏
     共同体具有满足个体需要,以成员的和谐、安定、组织的稳固为目的以及浪漫梦幻的精神特质。如此包容的内涵得以不断将之嵌入到新的语境中予以重构,这也成为电影审美层面与共同体进行联姻的基础。中国现代艺术美学尤其是中国电影美学历来强调影像文本及其与相关艺术门类的关系,此外,中国电影美学同样具有感官愉快的功能,且与伦理性的社会情感相联系。事实上,我们没有将中国电影美学的共同体本性很好地融入实际拍摄实践中,这不仅是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讨论所应当持有的问题意识,也应该从对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思考中找到解决当前电影困境的路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劳动作为出路——新中国成立初期动员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的问题史
    常利兵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 (2): 50-71.  
    摘要6981)      收藏
     1957年4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文章《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其中指出,1957年仅有小部分初中和高小毕业生能升学,绝大多数将不能升学,主要出路是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以这一社论为切入点,通过对1957年动员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这一问题的讨论,可呈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小学普通教育和适应国家治理需求的历史实践过程。其典型表现是将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劳动视为“做新中国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的重要议题,那么,如何对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作出时代性回应就成为理解这一问题史的关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债务问题影响的实证研究
    张恒龙, 张玲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 (2): 88-104.  
    摘要6953)      收藏
    自2013年至今,“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其中,携手共建互利共赢的全球经济体系。但仍有个别国家为了维护其自身地位和利益,肆意炒作中国借此推行“债务陷阱”,阻碍了倡议的顺利发展。因此,通过选取“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的GDP、货物和服务出口以及外债总额存量等重要指标进行分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债务情况做一个整体研究,对比考察其负债率、债务率及其增长率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的变化,并建立计量模型,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外债总额存量以及负债率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增加了沿线国家的外债存量,加重了部分国家的债务负担,部分沿线国家也存在债务问题,但倡议对沿线国家的负债率及其增长率影响都显著为负,减轻了其债务风险,中国并不是造成其债务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没有使其陷入“债务陷阱”,关于“债务陷阱论”的指责是缺乏事实依据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英国文学叙事中的民族认同建构
    吴庆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 (2): 129-140.  
    摘要6909)      收藏
     民族认同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身份认同,是民族成员对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念、神话原型、象征体系和文化风俗的复制和诠释。文学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文学样态、创作范式叙述和建构着不同时期的民族认同,英国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叙述、复制和彰显了民族认同的时代特征。早期的英国文学叙述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学、文艺复兴以及17世纪文学准确地表征了民族认同中不断演变的英格兰性;18世纪以降的英格兰文学、苏格兰文学和爱尔兰文学的多样性准确建构出民族认同的不列颠性;20世纪少数族裔文学的兴起拓展了英国文坛的全球化文学叙事样态,同时建构出英国文学民族认同的世界性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区乡村干部群体发展的涌现与流动机制——以农民协会为考察中心
    何志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 (2): 72-87.  
    摘要6869)      收藏
    20世纪50年代初期,乡村干部匮乏是新区建政面临的普遍问题,并一度对新政权的正常运行产生消极影响。征粮、减租退押、土地改革等运动中逐步组建的农代会和农协会,为新式乡村干部群体的大量涌现提供了重要契机。通过在大会上组织“诉苦”是发动农民改变“宿命论”和“变天”思想顾虑的重要手段,而在诉苦过程中涌现出的积极分子,往往成为农协会早期的骨干成员。因任务紧迫,一些农协会领导职务在早期往往被阶级成分和道德品质存在瑕疵的乡村社会成员所占据。随着减租退押和土改等运动的深入开展,针对这些成员的人事轮替也随之发动,新发现的贫雇农积极分子顺势填补他们的位置,使此时期乡村干部群体呈现了较明显的流动现象。在这一过程中,运动式治理手段与阶级斗争学说的高度耦合,最终形成此时期乡村干部群体发展的涌现与流动机制,为乡村社会新的权势转移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实践探索、理论集成与传统承继——再谈共同体美学的三个维度
    饶曙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 (2): 20-28.  
    摘要6776)      收藏
    共同体美学作为电影美学的新方向,具有三个重要品质:其一是实践性,即同步追踪电影实践的新发展、新可能,包括社会环境、文化语境的发展变化对电影的影响,以及电影科技尤其是电影高科技如数字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对电影的深刻影响乃至改写与重写。其二是集大成,即要批判性、创造性、建设性、整合性地继承过去电影理论研究、美学理论研究当中有价值的成果。其三是承继性,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继承与转化,也是与世界电影精神互通的产物。或许,共同体美学可以提供一种理论方法、理论构架、理论模型,开拓具有强大包容性、互动性、实践性的理论空间、理论张力、理论境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什么是文科?——现代知识的型塑与体系
    刘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 (2): 1-19.  
    摘要6735)      收藏
    在逐渐融入现代世界体系的过程中,中国在知识观念、模式和体制方面呈现大量矛盾、断裂、变异和转换。通过追溯文科(liberal arts)在欧洲现代知识模式中的谱系发展,可以探讨现代中国知识体系与模式的西方来源与基础。在此将对西方和中国传统做扼要的比较与历史回顾。随后讨论欧洲知识模式与思想观念在中国的翻译、接受和转换,梳理文科在中国的历史演变、制度和知识模式的变化,在思想史、学术史的框架下,反思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从理论的中国问题的角度,来把握西方知识体系在中国的百余年遭遇,以期开启中国当代思想史的新路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与政府职能界定
    杨振轩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 (2): 105-117.  
    摘要6729)      收藏
     纵观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历程,政府对养老问题的态度非常明确与坚定,其间不断调整对养老问题的介入,从过去的大包大揽走向全社会、多方面共同承担,从只做运动员走向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也是由于养老活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所决定的。但中国仍然存在养老体系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到位、政府职能和市场职能不清晰等问题,应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厘清政府职能和市场职能的边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共同体美学的多维想象——基于近年国产影片发展趋向的分析与反思
    鲜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 (2): 39-49.  
    摘要6684)      收藏
    作为对想象的共同体之审美层面的强调,共同体美学存在着社会、国家与人类的多重维度。这些维度不仅在近年国产影片发展趋向中有所体现,也呈现出共同体美学内部的复杂层次和关系。其中,近年来最为常见的以国家共同体想象为主导的影片虽然致力于以共同体美学来缝合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但对社会共情的征用效果往往又成为缝合成功与否的关键。相较而言,强调社会共同体想象的影片虽然以对社会问题的影像呈现来唤起观众共情,却又往往与国家共同体想象形成紧张关系。而作为共同体美学新趋向的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想象为主导的影片,虽然在与国家共同体想象的配合中形成了以中国经验来讲述人类命运的宏大叙事,却又在不经意间暴露了其在社会共同体想象上的薄弱环节。因此,如何协调共同体美学内部的多维想象,使之最大化地形成合力,仍然是今天打造共同体美学应致力思考的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元宇宙”:处于基础技术阶段的未来概念
    简 圣 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1-16.  
    摘要6260)      收藏
     “元宇宙”是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产物。人类需要构建起沉浸式互联网,从而让各领域的全仿真程度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以更具整体性的形态得以全面展开。目前“元宇宙”仍是处在其基础技术阶段的未来概念,但它已彰显了构建下一代互联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元宇宙”所涉及的最初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软件技术,以及应用端的内容生产机制都已具备雏形。虚拟现实技术的升级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契机的同时,也蕴含着相关风险,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和开创新局面是需要审慎对待的时代课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自由贸易协定深度对国内增加值出口的影响研究
    赵 金 龙, 张 润 琪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82-97.  
    摘要6189)      收藏
    过去30年,全球价值链和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两大新特征。旨在加强成员间“贸易政策协调”的深层次自由贸易协定(FTA)超越了WTO授权范围,对全球价值链驱动下的增加值贸易产生了深刻影响。实证分析表明:首先,自由贸易协定深度对成员国的总出口和增加值出口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自由贸易协定不仅提高了简单价值链和复杂价值链贸易的出口水平,而且对各子项增加值出口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效应。深入研究发现,自由贸易协定成员间的经济水平差异和组成结构对增加值出口具有异质性效应。此外,从自由贸易协定内容条款来看,WTO-X条款对国内增加值的出口效应更为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作为共时系统和历时过程综合体的类型 ——西方类型电影经典研究思路考源
    桂 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45-55.  
    摘要6171)      收藏
    西方类型电影研究从“二战”后起步,通过早期巴赞西部片研究的先驱开拓,其间经过以托马斯·沙茨研究为代表的仅仅将类型作为共时系统带来的困境和启发,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形成一种将类型看作共时系统和历时过程综合体的研究思路。到20世纪90年代末,里克·奥尔特曼和史蒂夫·尼尔的代表性著作《电影/类型》和《类型与好莱坞》几乎同时问世,标志着这种研究思路的成熟。这两本著作至今仍然是西方类型电影研究中引用率最高的文献,将类型电影看作共时系统和历时过程综合体展开研究由此成为经典思路。它的形成过程,是西方研究者对类型电影作为复杂研究对象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深刻的选择,值得国内类型电影研究进行学习和借鉴。以类型这个复杂和多向度的研究对象为聚焦,还能够将很多的研究问题整合起来。在我们目前这个文艺与商业、科技、媒介等多种因素复杂交织的时代,类型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以“空间中的身体”为符号——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中“农民老父亲”的群氓形象和视觉叙事
    喻 宛 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56-66.  
    摘要6163)      收藏
    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塑造了大量隐喻性的“农民老父亲”形象,以此阐释农村社会关系、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城乡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农民老父亲”群像脱离了智慧老人的文化原型,从革命和建设的先锋英雄转化为有待启蒙的群氓,并通过强化图像叙事、减弱语言叙事的方式,使图像的隐喻性更为突出。“空间中的身体”是该影像的核心,关系到人与环境的各类对比关系,其内涵可以向性别、阶层、个体/集体、公共/私人多个面向展开。苦味肖像、“劳动空间中的身体”和“人际空间中的身体”三类图像是分析的切入点。肖像镜头背离了中国电影传统,呈现出大面积阴影、沉默和隐匿表情的共同特点。“劳动空间中的身体”图像突出身体和劳作空间的关系,强调身体性(暗示劳作),忽视个体主体性的体现。“人际空间中的身体”图像将视觉传统中“父—子”间隐喻性的上下空间关系反转呈现,将父亲们描述为既处于对立立场又缺乏话语权的旁观者,需要被“子一代”启蒙。“空间中的身体”作为符号帮助建立“农民老父亲”的群氓形象,将相关的文化、经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视觉化,参与启蒙叙事,同时,也将“父亲们”塑造成他者化的“沉默的异化的劳动机器”,参与了对城乡界限的意指实践,使之成为银幕上的文化地理学案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国产动画电影的新女性叙事困境
    宋瑜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67-81.  
    摘要6157)      收藏
    受到女性主义思潮和文化消费市场的影响,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开始发生改观。近年来,多部以女性为叙事主体的动画电影先后上映,以颠覆传统的女性人物塑造和迎合市场的女性话题讨论,尝试塑造出观照时代审美的新女性形象。这些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并未挣脱传统男性话语体系的桎梏,既定的性别窠臼仍然存在。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构建更广泛的性别话语体系,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性别叙事新美学,创造出具有性格魅力和审美张力的女性形象,中国的动画电影工作者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司法区块链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路径
    韩 旭 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29-44.  
    摘要6105)      收藏
    司法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的信任机制,在推进诉源治理、提升审判效率、实现司法便民、深化司法公开、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已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价值。司法区块链作为智慧司法的重要环节,必须秉承传统司法的人文底蕴,坚守司法的本质属性,以实现数字正义为建设目标。从应用价值、建设目标、必要性三个维度,可对司法区块链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检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与风险。例如,系统安全风险,可能造成新的诉讼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重复建设”“建用脱节”,部分应用场景不利于权利保障,与司法被动中立的属性存在一定冲突,部分应用可为其他信任机制所替代,等。唯有坚持去中心、开放式的架构设计,以人的权利保护为中心,规范限制司法区块链的多维应用,形成司法区块链与其他信任机制之间的良性协同,方可最终实现司法区块链的价值目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元宇宙”空间货币治理的中国方案
    袁 曾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17-28.  
    摘要6063)      收藏
    “元宇宙”是基于新科学技术条件下建立的与物理世界平行的虚拟数字空间,其与传统互联网最大的差别在于其空间内活动与现实社会产生真实联系,货币的价值交换是提供跨空间联系的重要逻辑基础。目前,在“元宇宙”下适用于交易结算的为数据平台企业发行的数字代币,虽然具备价格标识、支付清算等一定的货币职能,但由于去中心的发行主体与缺少国家信用背书,始终面临币值不稳、无法监管、规模受限等难以克服的缺陷。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化形态的人民币,以中国国家信用为背书,具备先进的数字技术优势与数据市场优势,对数据权益的识别与保护存在公信力,契合“元宇宙”空间的货币治理。确定“元宇宙”空间下的货币治理标准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以软法形式先行开展双边或多边数字货币治理合作,明确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过程中的监管、数据保护等关键合规标准。应通过加强对数据平台企业权力的限制,逐步提高数字人民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抢占“元宇宙”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