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1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8-01-15
    学习十七大报告专题
    创新型国家的社会建构:共识、共商、共建、共享——学习“十七大”报告的一点体会
    安维复;吴宁
    2008, 15(1):  5-9 . 
    摘要 ( 23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上的报告中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论述,我们体会到:创新型国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核心;共识是其思想基础,共商是其政治保证,共建是其运行机制,共享是其价值目标。
    学习研究深化认识党的创新理论
    钟德津
    2008, 15(1):  10-13 . 
    摘要 ( 20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创新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条件下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党的创新理论,就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习研究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文学语言
    对影视剧中母女“共生”关系的审视
    吴小丽
    2008, 15(1):  15-19 . 
    摘要 ( 20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母女之间亲密的“共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特指,并具有深度的人性和文化内涵。“共生”导致女性在潜意识中对母亲的依赖以及个体逃离这种关系的艰难;而母亲形象由于受到几千年父权文化的建构,具有了双重的属性,在父权体制中起着辅助性的功能。让母亲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让女儿从母亲的庇护下解放出来并获得个体和精神的真正独立,是影视作品女性意识建设的新课题。
    母女形象;“共生”关系;父权;建构;女性意识
    浅论电视剧结构的美学特征
    蓝凡
    2008, 15(1):  20-25 . 
    摘要 ( 15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与其它叙事类艺术形式相比,电视剧呈现出一种线性的结构特点,即:横向的叙事结构,指电视剧的连续性特征;扁平的角色矛盾,指电视剧线性结构在人物关系设置上的体现;滚动的冲突铺陈和连环的悬念设置,指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物的矛盾纠葛“高潮迭起”,而每一集都是“请听下回分解”的“小收煞”。电视剧结构的这种线性特征既满足了其长度上的要求,也满足了电视剧观赏的审美习惯。
    公共领域展开的私己空间——从纯个人问题求助类电视节目看“媒介功能的延伸”
    郝雨
    2008, 15(1):  26-31 . 
    摘要 ( 17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媒介作为社会公共领域,其基本功能在于推进人的社会化。而近年出现的那些纯个人问题求助类电视节目,则完全把纯属一己的话语投放到现代媒介这样的公共领域,所表达的问题也完全属于非公共性问题。这显然是对“公众领域”经典命题的一种撼动,也是对于媒介功能的新的拓展和延伸。媒介延伸人体,为的是使个体人最高程度地社会化。而媒介功能的延伸,则把原本作为公共话语平台的媒介,延伸到纯个人化空间。这无疑是对高度社会化之后的个体人的关注。对于把人从文化工业中由于工具理性极度膨胀造成的种种束缚中解脱出来,也有重要意义。
    詹姆逊与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
    胡亚敏
    2008, 15(1):  32-36 . 
    摘要 ( 15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批评与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詹姆逊对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在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框架下对形式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以及德里达等人加以批判、吸收和整合,显示了其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理论资源和时代特征,从而表明20世纪各种文学批评话语既是詹姆逊的研究对象,又构成其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组成部分。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理论对我国当代美学与文论的影响
    马驰
    2008, 15(1):  37-42 . 
    摘要 ( 14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毕生精力用于对社会政治、经济、革命问题的研究,他们往往从政治革命的角度去对人道主义发表意见,而少有从艺术与审美的角度去论述人道主义问题。他们对人道主义思潮的论述,大多是批判性的,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复杂性就在于,他们并不限于在艺术和美学的范围来论述人道主义;美学人道主义的批评理论来源于他们的人本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在政治上并没有获得多少实际成果,但在美学领域却结出了硕果。这从另一方面说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作为一种政治观、社会观、历史观,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但在美学观、艺术观上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论的发展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从意识到方法:“文化研究”对现代性学术体系的批判
    马睿;何开丽
    2008, 15(1):  43-46 . 
    摘要 ( 13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化研究”应被理解为对20世纪后半期西方知识运动的一次整合,从意识到方法,“文化研究”都突破了现代性学术体系的限制,在人文知识中破除了独立性、专业性、客观性三大神话,突出经验在知识生产中的作用,重视跨学科研究对人文知识整体性的修复。
    元杂剧繁兴原因新探
    胡小伟
    2008, 15(1):  47-57 . 
    摘要 ( 12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出版的文学史中,中国学者对于元杂剧在短时期内突然繁荣仍然祖述“汉人受压迫”的旧说,但是近年翻译出版的《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却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互动说”。作者同意此说,但参酌陈寅恪以近代社会学之“集团研究法”论史,借助“与中原文化迥异的胡化地域和胡化集团士族”,分疏唐代政治制度及士族政治分野的研究方法,从由金入元的北地汉人世侯文士集团,比照《录鬼簿》关于元曲作家的记载,佛教“以像立教”的传布特点,以及元人碑记中关于戏剧的记载,对于元杂剧短时期内突然繁兴的原因提出了新说。
    社会表演学:现实与虚拟之间
    孙惠柱
    2008, 15(1):  58-63 . 
    摘要 ( 18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表演学源自戏剧研究,发展到涵盖所有人类的表演活动,其四种范式是:剧场表演学、人类表演学、口头表演学、社会表演学。后者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强调要分析现实社会和虚拟表演之间多层次多样式的过渡关系,在社会表演和艺术表演领域中探索更多更好的改善方法。
    美国戏剧中的生存与选择
    刘明厚
    2008, 15(1):  64-69 . 
    摘要 ( 16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性异化是现代西方悲剧之源。残酷是生命的本质。当一个人面临死亡或生存危机的时候,往往会从一切社会与道德的约束中挣脱出来而变得真实,会把隐藏在心底的罪恶、残忍、报复、欲望等都发泄出来。这可以在阿瑟·米勒的《萨勒姆的女巫》和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里得到印证。问题是面对生存危机,不要在自身以外寻求希望,错误地采取一种消极的逃避态度和梦幻态度,一如田纳西·威廉斯笔下的布兰琪那样。一个人最终必须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要学会自救,真正至上的是我们人类自身。
    威利·娄曼与他的社会表演——从《推销员之死》看阿瑟·米勒的社会表演学思想
    俞建村
    2008, 15(1):  70-74 . 
    摘要 ( 17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推销员威利·娄曼的一生是悲剧性的,然而,与其说他的人生悲剧与社会政治相关联,不如说是他本人固守的社会表演意识才使他走上了一条人生的不归之路。从他懂得人生目标与社会表演存在内在关系时开始,他在社会表演形象的维持,表演分裂之防止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始终坚持他的社会表演观,自始至终都拒绝从社会表演世界中走出来。父子关系因此而恶化,父子之间由此而冲突不断,威利·娄曼的悲剧不单是一曲社会政治悲剧,更是一场社会表演悲剧。
    人文精神的价值与法的合理性追问 ——从法的现代性角度引发的思考
    李瑜青
    2008, 15(1):  75-78 . 
    摘要 ( 18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人类生活有法律相伴随以来,追问法的合理性是人类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思考与法的现代性问题相结合,使得法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张扬人文精神的时代内容。法的现代性讨论属于法的合理性追问的范畴,但在这种研究中,对法的合理性追问思考的品质、价值以及人文精神的价值在法的合理性追问中所体现的文化内容有必要形成理论的自觉。

    志愿精神的德性分析
    陶倩;刘海云
    2008, 15(1):  79-84 . 
    摘要 ( 15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下,从德性层面对志愿精神进行深入剖析有着重要的意义。将志愿精神从德性的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分析考察,可得出以下结论:“奉献”是德性的最高境界,“友爱、互助”是德性的核心要素,“进步”是德性的实现结果。

    历史
    生态批评的三维知识空间 ——兼与鲁枢元先生商榷
    苗福光
    2008, 15(1):  85-88 . 
    摘要 ( 18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类的知识系统包括自然知识系统、社会知识系统和精神知识系统三个层面;相应地生态批评包括自然、社会和精神三个纬度;这三个系统不应该是历史的和线性的,而是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的。生态批评所倡导的生态平衡必然要求这三者首先呈现“知识量”上的平衡状态,唯有如此人类才能“诗意”地生存。

    文学语言
    欧盟转基因食品立法规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宋锡祥
    2008, 15(1):  89-96 . 
    摘要 ( 14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转基因生物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发展迅速,国际社会在转基因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论争一直存在着以美国为代表的激进派和以欧盟为代表的保守派两大集团之间的分歧。欧盟是目前世界上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最为严格的国家集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的转基因食品立法经过10多年的发展完善,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作者从美欧在转基因食品不同态度着手,系统阐述和探讨欧盟及国内的转基因食品立法及其最新发展并进行深入比较和分析,在参考和借鉴欧盟的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的转基因食品立法和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立法完善建议和应对措施。

    论欧盟环保新指令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高永富
    2008, 15(1):  97-104 . 
    摘要 ( 12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欧盟 “双绿指令”的诞生与实施是新贸易保护主义和环保运动结合的产物。它的实施将对我国输欧电子电气产品的竞争力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应当正确认识欧盟的“双绿指令”的性质和特点,相关出口企业要努力提高生产与贸易领域的环保、技术水平;同时还应当对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的行为依法进行抵制和斗争。

    欧洲中央银行立法的特征和启示
    陈剑平
    2008, 15(1):  105-109 . 
    摘要 ( 15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立欧洲中央银行是欧洲联盟的一个创举,它成功避开了各成员国在政治联盟方案方面的分歧和争论,以经济和货币联盟方案先行的做法,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分析和借鉴欧洲中央银行立法①的经验,对于中国妥善处理对外开放过程中碰到的亚洲区域经济联合关系和中国大陆与港澳台之间的经济和货币合作关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纯粹经济损失探析
    田野;焦艳玲
    2008, 15(1):  110-114 . 
    摘要 ( 15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纯粹经济损失是因对人身权利和有形财产权利益以外的利益的侵害所直接导致的受害人一般经济利益的损失。纯粹经济损失的可赔偿性一直是颇具争议的问题,各国的普遍做法是以“排除性规则”为原则,但同时创设一些例外。合同法和侵权法是各国对纯粹经济损失进行救济的基本法律途径,另外将案件类型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我国应该加强对纯粹经济损失的研究和立法。
    激情转冷峻豪气兼婉约——论邵燕祥的诗
    刘士杰
    2008, 15(1):  115-119 . 
    摘要 ( 12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共和国建国初期的50年代,邵燕祥的诗是以热烈奔放、赤诚纯真而赢得人们的赞美的。然而,作为一位正直的诗人,他不愿违背自己的良知,被讥为不识时务。诗人因此获咎。诗人复出后,创作风格有很大的变化。由激情趋向冷峻,由一位乐观向上、热情奔放的诗人一变为善于思索、富有理性美质的诗人。
    论新诗运动的“前喻文化”特质
    章亚昕
    2008, 15(1):  120-124 . 
    摘要 ( 13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借用美国人类学家米德的代沟理论术语,可以说在华夏现代文化转型过程中其实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态势:一种为前喻文化制约下的中西文化撞击态势,一种为同喻文化制约下的中西文化磨合态势。总的来看,是后者在逐渐替代前者。正由于前喻文化长期制约了新诗运动的价值取向与历史走向,新诗才表现出喜新厌旧的激进型艺术特质——长处在于创新有余,短处则在于积累不足;而一旦中西文化撞击被代之以相互磨合过程,同喻文化就可以取代前喻文化。这种文化现象,有助于现代诗形成相对稳定的艺术传统。
    元明时期吴地园林兴盛的文化因素
    孙小力
    2008, 15(1):  125-130 . 
    摘要 ( 14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吴地市民商人的附庸风雅和崇尚风雅、移民文化的影响和吴地文人的审美心态及其文化自豪感产生的刺激是元明时期吴地园林活动得以兴盛的三个因素。三者共同促成了吴地园林修建和园林景观、园林活动中文化含量的提升。

    双音节动词重叠的早期表现形式
    于江
    2008, 15(1):  131-135 . 
    摘要 ( 15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音节动词重叠最早出现在明代初期或早于明代的作品中,早期共有四型八种格式:基本型(ABAB式/AB一AB式)、后置宾语型(ABABO式/AB一ABO式)、中置宾语型(ABOAB式/ABO一AB式)、已然型(AB了AB式/AB了一AB式)。直到清代中晚期双音节动词重叠才主要选用ABAB式和ABABO式,其他格式逐渐淘汰出局。
    建构和谐:宋儒理想状态的家庭邻里关系
    游彪 
    2008, 15(1):  136-143 . 
    摘要 ( 14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过所谓的“唐宋变革”以后,宋代最基层的社会关系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因应新的社会环境,宋朝士大夫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齐家”理念;同时,随着新的宗族体系的确立,还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乡约”。这些“居家礼仪”等宋代读书人倡导的理想社会关系逐渐得到统治者的认同,并被付诸实践,成为宋代以后中国古代社会主流的基层社会组织形态,这是唐代以前门阀制度崩溃以后宋代重构基层权力网络的必然结果。

    论三国时期交州的战略地位和攻守形势
    朱子彦;王光乾 
    2008, 15(1):  144-149 . 
    摘要 ( 13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国时期的割据和战争使地处南陲的交州凸显出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特殊战略意义。为此,吴、蜀以及魏、晋等围绕交州展开了数十年的较量。而交州地区形势的发展变化与各政权势力的此消彼长、整个国家的分裂聚合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刍荛鄙说到竹帛正言——略论司马迁对口传史料的考订取舍
    金久红
    2008, 15(1):  150-154 . 
    摘要 ( 12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文字材料的缺失和不完备,早期历史著述在较大程度上要依赖口传材料。但口传材料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采录之前必须下一番考辨取舍和编纂加工的功夫,否则就难以显示出其应有的价值。太史公撰著《史记》,对口传史料精审考辨,摒弃荒谬者,采用可信者,或折合诸说为一说,其考订取舍口传史料的方法,堪称中国古典史学著作在此方面的优秀典范。

    历史
    析古罗马的旅游现象
    夏正伟;高峰 
    2008, 15(1):  155-160 . 
    摘要 ( 13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西方人的出行游历的历史中,古罗马迎来了一个新高潮。古罗马时期的旅行不仅获得了古代世界难得的时空条件,即在古代世界更广阔的地域空间展现其游历行走活动,而且还在近代旅游产生之前的西方旅游史上真正引入了现代人定义的旅游,即以消遣性的愉悦和娱乐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因此,对古罗马旅游现象的探究有助于对古罗马时空世界的认识,也为加深对今天旅游现象和本质的认识提供一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