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电影和瓦格纳式愿景 ——对声音设计和感官历史的思考
    詹 姆 斯·拉 斯 特 拉, 何 霜 紫(译), 张 泠(校)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0 (1): 45-57.  
    摘要841)      收藏
    在美国电影《现代启示录》中,声音设计实践及环绕立体声技术的出现标志着瓦格纳式愿景的重新觉醒。这部绝对视听电影不仅是现代电影声音设计的里程碑,也是对技术、奇观和感官体验政治的持续反思。作者回顾了感官经验与声音设计历史,如19世纪感官技术构成集体感知装置的核心部分,使得人类感官与技术现代性相遇;1915年爱迪生通过一系列“声音测试”见证了留声机区别于现场表演的根本性变革;1958年,卡尔肖录制的唱片《莱茵的黄金》将声音再现与现场表演分离开,重建感官体验能力;1979年,电影《现代启示录》将声音再现从记录功能中分离出来,以虚拟感官经验取代人类实际经历世界,这也最终推动了“麻醉刺激”批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跨界公共危机治理行动者网络:一种新的解释框架
    张 玉 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0 (1): 74-92.  
    摘要834)      收藏
    摘要: 跨界公共危机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其有效治理需要构建行动者网络,行动者网络理论为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性框架。跨界公共危机治理行动者网络中的多元行动主体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政府是责任终极承担者,军队是巨灾应对中的突击者,企业是应急产品提供者,社会组织是重要补充者,公民是关键支持者等。同时,多元行动主体在跨界公共危机治理行动者网络中又具有不同的行动逻辑:政府为职责驱动与政绩追求,军队为军地平行关系下的合作驱动,企业为逐利导向下的社会责任担当,社会组织为公共价值驱动的自组织机制,公民为“经济人”理性与公共精神。多元行动主体不同的行动逻辑产生了不同的互动关系,主要涉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企业、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地方政府与公民、社会主体和公民等。遵循行动者网络构建的一般规律,从转译的不同阶段提出跨界公共危机治理行动者网络构建的具体策略:在问题呈现阶段确立共同目标,在利益赋予阶段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在征召和动员阶段形成责任共同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绿色金融研究述评
    邓 文 怡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0 (2): 87-100.  
    摘要1979)      收藏
    绿色金融是实现资金要素绿色配置、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把握国内绿色金融研究现状,厘清研究热点及主题演化路径对促进绿色金融研究,完善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助推经济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国内2008—2021年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绿色金融为主题的499篇文献为样本,分别对该领域的论文发文量、共被引文献网络、关键词聚类和研究主题演化路径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持续受到国内学界关注,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聚焦金融发展、经济绿色转型、绿色金融产品、绿色信贷等主题,研究内容在四个方向上沿着五条路径进行演化,研究前沿呈现主题融合趋势。研究同时表明,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逻辑嵌入法理的历史 ——新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70年演进
    陈金钊, 陈星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0 (1): 1-18.  
    摘要813)      收藏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律方法论研究在体系建构、知识创新、思维方式升级及法治话语塑造等方面均取得很大进步。方法论已经成为中国法理学的重要内容。法律方法论研究还逐步确立了法律思维规则在法治建设中的构成性功能;对逻辑的重视正在型塑与法治相匹配的法治思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的体系建构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新中国70年的法律方法论研究可分为:全面向苏联学习的阶级分析法学;向欧美学习推理、解释方法的技艺法学;新时代在中西结合基础上建构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与法治话语的法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现有的法律方法论研究主要是对西方法学知识、原理、方法的继受性整合,研究成果的借鉴成分较多,原创性以及对中国问题的深入度不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应急与演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共卫生治理政策变迁研究
    南 锐, 李 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0 (1): 93-114.  
    摘要802)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卫生治理呈现出鲜明的应急导向和特征,依据公共卫生应急政策变迁可探究公共卫生治理的改革历程与规律。以1978—2020年中央层面出台的460份公共卫生应急政策为样本,采用政策文献量化方法,从政策时间、政策类型、政策主体、政策问题、政策工具五方面可以对政策变迁的外部属性与内部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公共卫生治理呈现应急性演化趋势,即政策数量总体增长与阶段波动共存、政策主体权威性与多元化交互、政策主题应急性与连续性共生、政策工具组合性与主导性共在。据此,从政策角度提出优化我国公共卫生治理改革的对策建议,即协同政策主体,提升危机应对能力;强化政策工具,提高应急响应效率;优化政策议程,实现智慧应急治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数字普惠金融、数字鸿沟与共同富裕——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尹应凯, 陈乃青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6): 2-31.  
    摘要2577)      收藏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共同富裕。为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该研究采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从物质层面富裕与精神层面富裕构建家庭共同富裕指数。研究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家庭共同富裕水平,促进了居民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并且对物质层面的共同富裕促进效果更为显著;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促进家庭消费升级、提高经济活力,进而推动居民共同富裕,而数字鸿沟的存在削弱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传导机制;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出发,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共同富裕呈现正U型关系,并且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程度能在经济欠发达、教育薄弱地区取得更好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比较文学起源与德国语文学遗产
    郝 岚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0 (2): 118-128.  
    摘要1892)      收藏
    比较文学有多个起源,其中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范式,与开启于德国的现代语文学相关:它们将文本视为可被审视、批评的世俗对象,而非不可置疑的神圣文本;两者都关注语言与文献这种人所创造的精神产品,而非自然中的动植物。德国语文学后来发展出两个主要学科:以历史比较语言学为最高成就的语言学;以日耳曼学为代表的民族语文学。它们为比较文学留下了关于“起源”追溯和历史化材料的方法以及希望跨越“民族文学”的狭隘进行比较的意识。此外,德国流亡的罗曼语语文学研究也在20世纪上半叶成为美国比较文学的重要典范资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私密信息界定的司法困境及其破解方向
    姬蕾蕾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6): 94-108.  
    摘要2249)      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私密信息法条竞合的适用方式未能厘清隐私与个人信息的关系,由此导致法院的裁判立场虽然呈现从一元保护到二元区分的嫁接路径,但仍未跳脱传统先验分配范式对私密信息定义的司法僵局。无论采用“私密—公开”的场域解释,抑或是“私密与非私密”内容解读,均是对私密信息主观预判的循环定义,反映出传统隐私理论的失效。美国法调整信息隐私权的学理演进与法治实践表明,主流观点转向采用更为灵活的情境完整性理论对信息隐私进行动态定义,更能适应信息流动的价值需求。有鉴于此,我国法应依次遵循确定信息参与者的群体关系、提取具体情境中的共同利益、限定信息传播的合理范围三步骤明确信息流动规范,再辅以伦理合法性规则对既有规范加以修正,从而实现对私密信息内涵的实质把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多重场面调度:《猎手之夜》中的偶得声音在克拉尔《白昼月光》和戈达尔《电影史》中的运用
    艾 米·史 克 杰 塞 斯, 姜 清 远(译) 张 泠(校)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0 (1): 58-73.  
    摘要946)      收藏
    音乐是电影场面调度中的重要元素(“场面调度”指将观众带入电影世界的多重感官介面)。借鉴和发展米歇尔·穆赫雷(Michel Mourlet) “轮廓理论”(contour theory),来分析声音质地、震动和节奏等听觉元素如何产生与光、影、演员动作等为人熟知的视觉元素类似的影响。传统上,对音乐主题动机(leitmotif)的分析把旋律和孤立的影像符号相对应;然而在轮廓理论中,观者感受到的是连缀成线的场景调度元素,从而极大丰富了影像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为证明这一分析手法的有效性,特选取查尔斯·劳顿执导的《猎手之夜》及两部运用了该片视听材料的后作,即让-吕克·戈达尔的《电影史》与刘易斯·克拉尔的《白昼月光》。虽然《猎手之夜》作为故事片支持由主题动机切入的解读方式,但是它的配乐却像实验电影的声音一样拒绝简单直接的音画对应。轮廓理论通过分析音画叠加,使场面调度有了更多可能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清末民初的医学小说与中国医学的现代转型
    董健鑫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6): 67-77.  
    摘要2319)      收藏
     清末民初之际,在“西医东渐”的背景下,分布在商业报纸、医药专刊和文学期刊上的医学小说成为独特的文学类型。区别于作为象征的医学书写,这类小说摒弃了医学的隐喻传统,转而回归纯粹的医学题材,其创作意图在于鼓吹科学与变革,进而配合现代医学在中国的确立,具有浓烈的工具论意味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从文学和医学的互动角度出发可以发现,清末民初的医学小说分别通过揭批医界时弊、联合媒介权力普及细菌学常识和描绘美好的乌托邦世界等途径,实现了情感动员、知识生产和共识的凝聚,从而建构了一套迥异于传统的现代医学话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医学的现代化转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普遍管辖权在海洋命运共同体时代面临的新挑战与法律对策
    吕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6): 109-121.  
    摘要2273)      收藏
    近年来,我国海洋执法部门遇到了以“多尔戈夫”号轮案为代表的外国IUU渔船案件。这些渔船及其非法捕捞行为,与我国缺乏实际联系,执法部门只能依照普遍管辖原则对其行使管辖并予以处罚。由于缺乏对国际公约的有效衔接,我国国内法在法律适用、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等三个方面存在难以克服的法律挑战。传统的普遍管辖权理论,无法适应打击IUU行为的现实需要。我国作为海洋命运共同体成员,对于养护公海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负有责任和义务。因此,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明确了普遍管辖权保护的客体是共同体法益,建构了全新的义务观,将尊重船旗国主权作为普遍管辖权的重要限制,从而完成了普遍管辖权的法理嬗变。与此同时,我们不妨从实体和程序两个维度建构基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普遍管辖制度,并为我国相关国内立法的修订和完善铺平道路,提供全新的国际法理论支撑和具体指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 双边条约法律机制创新研究
    任 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0 (1): 19-31.  
    摘要796)      收藏
    摘要: 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特征决定了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贸的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参与国家布局知识产权的策略。针对我国同“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家间共同加入的知识产权相关国际公约的研究表明,并没有一个公约是普遍适用于所有“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因此,加强双边合作,创新双边条约法律制度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阶段性路径,如“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知识产权双边条约法律机制须体现“共同但区别”的原则,不仅要具有对外统一之共性,也要考虑“一带一路”不同参与国家的知识产权环境,制定有区别的双边条约法律制度;须体现“双边为主、多边为辅,渐进式发展”的战略,阶段性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目标;以“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须并进原则”以及“支持能力培养原则”等为核心纲领,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双边条约体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此声非吾声:恐惧与科技之声的神话学
    汤 姆·甘 宁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6): 32-40.  
    摘要2225)      收藏
    以罗伯托·罗西里尼与弗里兹·朗等人的电影为分析范本,主要讨论20世纪前半段中,各种诞生自科技中介之声的大众神话学与意识形态。无线电、收音机等科技产物在将声音与声源抽离的过程中,不但创造出前所未闻的时空环境,更打破了人类主客体之间的疆域。此科技之声的特性遂成为法西斯媒介理论中操控人心与人体的利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悖离与纠偏:诱导性询问规则的实践性反思
    李 思 远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0 (3): 138-153.  
    摘要1266)      收藏
    诱导性询问规则在我国不仅学理争议不断,即使在法律规范层面也被赋予消极定义而遭禁止。通过分析215篇与诱导性询问有关的刑事裁判文书发现,在实践中,诱导性询问被赋予多重内涵,在侦查、起诉乃至审判环节,诱导性询问的认定和排除更是一道难题,名为禁止,实为允许,表里不一的运行模式使得立法与实践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对诱导性询问不加甄别,一概禁止,加重了司法办案人员诱导性询问的非法嫌疑。应当理性看待诱导性询问的技术中立属性,厘清其积极模式和消极模式,构建积极的庭前和庭审阶段的诱导性询问规则,完善不当诱导性询问的发现与救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棉农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反事实”分析
    王利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6): 122-132.  
    摘要2266)      收藏
    保障农民收入是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将2014年4月起国家在新疆试点的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作为一项自然实验,利用政策评估的合成控制法,对比实施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前后新疆棉农收入的实际值与“反事实”值之差,评估收储制取消后,试点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新疆棉农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棉花收储制取消后,新疆实施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有效阻止了棉农收入的大幅下跌,且随着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不断优化和稳定,棉农收入出现回升企稳趋势,表明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于保障棉农的收入起着重要的作用。建议政府在新疆进一步巩固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以稳定棉农的植棉信心,保障棉农的收入,适时可将该政策向其他优势棉花产区推广;同时,要加大对棉花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与支持,激励棉农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增加收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的法律内涵及其实现 
    杨 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0 (1): 32-44.  
    摘要843)      收藏
    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有助于督促以网络平台为代表的个人信息处理者通过自我规制维护用户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公司法》相关规定,守法守德和维护交易安全是企业社会责任条款的核心内涵。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范体系下,守法守德既是检验个人信息处理者有效合规的重要依据,也为其建立差异化的合规体系提供了解释空间。维护交易安全可以被《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安全原则所吸收,其规范意义仅限于遵守道德底线。在实施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强制报告时,应以遵守或解释的方法来分离披露指标。建立健全合规体系是落实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合规义务的履行应当在董事会和监事会同步下沉,由外部专业人员组成的个人信息保护监督委员会也应嵌入公司监事会并向其负责。此外,社会责任条款作为概括性规范也可进入司法裁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企业数据产权与个人信息权利的再平衡 ——结合“数据二十条”的解读
    许 娟, 黎浩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0 (2): 1-19.  
    摘要1948)      收藏
    摘要: 企业数据产权是个人信息权利行使过程中围绕同意使用形成的行为规则,是使个人信息转化为数据和大数据的数据行为的产权变动法律关系的调整性行为规则的总称。数据市场的发展推动部分非人格属性的个人信息转化为数据资源进而形成企业数据产权,这一过程既是信息转化为数据的赋权过程,也是企业数据产权交易行为规则对数据权益进行公平分配的过程。通过对经同意转化出的数据财产性利益衡量建立起来的行为规则,使得企业数据产权可以在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利、企业数据权利和国家公共数据利用三方之间保持平衡。对个人而言,企业数据产权是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的运行方式;对企业而言,企业数据产权是个人数据依据产权交易规则转化的结果;对国家而言,国家得要求企业建立保护信息来源者的企业数据产权交易规则,并与消费者分享企业数据利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我国行业内收入差距的影响
    蔡 晓 月, 韩 雅 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0 (2): 71-86.  
    摘要1870)      收藏
    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趋势下,我国各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出现差异;同时,不同行业的行业内收入差距也不尽相同。文献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提高,会从中间品贸易、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等传导机制,扩大行业内部收入差距。文章选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数据,采用1996—2009年中国19个行业的数据,研究参与全球价值链初期,前向参与度对于行业内收入差距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引入中间品贸易、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等变量,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并研究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与资本密集型行业中的差异性表现。实证结论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会扩大我国行业内高、低技术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收入差距基本要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当前在双循环发展格局背景下,应当深化全球价值链参与,细化中间品生产专业化程度,优化技术发展路径,强化低技术劳动者技能水平,缩小行业内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新结构经济学自主理论创新
    林毅夫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6): 1-12.  
    摘要2325)      收藏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来理解这个重要论断,要想进入一个新的、稳定的、和平的世界格局,需要中国继续快速发展。要判断中国未来的增长潜力会有多大,最重要的不是看绝对收入水平,而是看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的差距。从这一指标看,中国后来者优势的潜力还非常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我国的经济自主理论创新带来了重要机遇。在提出新理论时,倡导要回归到亚当·斯密研究问题的方法,即“国民财富的本质和决定因素的研究”。经济要发展,必须靠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而决定产业和技术水平的决定因素就是要素禀赋。新结构经济学从各自国家在任何一个时点上给定、随时间可变的要素禀赋结构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来内生经济结构、扭曲和运行。新结构经济学把结构引进现代经济学的分析,实际上是对现代经济学的一场结构革命,不仅对发展经济学、转型经济学会有新的见解,并且对关系到经济运行的主流经济学的各个子领域都会有很多新的见解,这些新见解都是理论创新的机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以道驭技”: 电影工业美学的技术伦理路径
    韩 贵 东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0 (3): 76-87.  
    摘要1284)      收藏
    电影工业美学的构建既要遵循特定范式的美学样态,表现为一种超越性意义的主体性思考与中国电影经验,又需在开放性的考察视野中抵达“诗意境地”的技术界碑。在这层意义上,电影工业美学的拓展路径自然指向了技术之思的道德想象,即技术伦理“负责任道德向善”的核心地带。技术伦理作为电影工业美学新拓的可能存证,或将重思电影技术与人之异化、景观体验、道德物化等一系列伦理命题,重新接续电影工业美学与技术伦理尚未耦合的崖缝,从而真正在多元、宽忍、融贯一体的理论建构愿景中,实现质的跃升与“人是目的”的电影工业美学伦理关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