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生命政治免疫范式的文学书写
    王 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130-140.  
    摘要5994)      收藏
    无论是霍布斯契约国家论以降排异的否定性生命政治,还是继福柯之后的政治哲学家们所提倡的生产性生命政治,都能在西方文学的瘟疫叙事中找到表述。更有意义的是构想异质生命共同体的文学书写,契合了埃斯波西托所论述的生命政治免疫范式的双重逻辑以及在语义分歧间存在的辩证关系。文学书写细致入微地呈现了风险与危机之下政治论述的复杂性、微妙性、开放性以及非完成的时态。基于生命政治理论的免疫逻辑和共同体概念,从文学研究的社会及历史维度探讨现代生命政治空间的矛盾、危机与未来展望,可对后疫情时代共同体新秩序的构建产生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元宇宙”:处于基础技术阶段的未来概念
    简 圣 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1-16.  
    摘要6260)      收藏
     “元宇宙”是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产物。人类需要构建起沉浸式互联网,从而让各领域的全仿真程度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以更具整体性的形态得以全面展开。目前“元宇宙”仍是处在其基础技术阶段的未来概念,但它已彰显了构建下一代互联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元宇宙”所涉及的最初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软件技术,以及应用端的内容生产机制都已具备雏形。虚拟现实技术的升级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契机的同时,也蕴含着相关风险,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和开创新局面是需要审慎对待的时代课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元宇宙”空间货币治理的中国方案
    袁 曾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17-28.  
    摘要6061)      收藏
    “元宇宙”是基于新科学技术条件下建立的与物理世界平行的虚拟数字空间,其与传统互联网最大的差别在于其空间内活动与现实社会产生真实联系,货币的价值交换是提供跨空间联系的重要逻辑基础。目前,在“元宇宙”下适用于交易结算的为数据平台企业发行的数字代币,虽然具备价格标识、支付清算等一定的货币职能,但由于去中心的发行主体与缺少国家信用背书,始终面临币值不稳、无法监管、规模受限等难以克服的缺陷。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化形态的人民币,以中国国家信用为背书,具备先进的数字技术优势与数据市场优势,对数据权益的识别与保护存在公信力,契合“元宇宙”空间的货币治理。确定“元宇宙”空间下的货币治理标准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以软法形式先行开展双边或多边数字货币治理合作,明确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过程中的监管、数据保护等关键合规标准。应通过加强对数据平台企业权力的限制,逐步提高数字人民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抢占“元宇宙”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以“空间中的身体”为符号——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中“农民老父亲”的群氓形象和视觉叙事
    喻 宛 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56-66.  
    摘要6163)      收藏
    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塑造了大量隐喻性的“农民老父亲”形象,以此阐释农村社会关系、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城乡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农民老父亲”群像脱离了智慧老人的文化原型,从革命和建设的先锋英雄转化为有待启蒙的群氓,并通过强化图像叙事、减弱语言叙事的方式,使图像的隐喻性更为突出。“空间中的身体”是该影像的核心,关系到人与环境的各类对比关系,其内涵可以向性别、阶层、个体/集体、公共/私人多个面向展开。苦味肖像、“劳动空间中的身体”和“人际空间中的身体”三类图像是分析的切入点。肖像镜头背离了中国电影传统,呈现出大面积阴影、沉默和隐匿表情的共同特点。“劳动空间中的身体”图像突出身体和劳作空间的关系,强调身体性(暗示劳作),忽视个体主体性的体现。“人际空间中的身体”图像将视觉传统中“父—子”间隐喻性的上下空间关系反转呈现,将父亲们描述为既处于对立立场又缺乏话语权的旁观者,需要被“子一代”启蒙。“空间中的身体”作为符号帮助建立“农民老父亲”的群氓形象,将相关的文化、经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视觉化,参与启蒙叙事,同时,也将“父亲们”塑造成他者化的“沉默的异化的劳动机器”,参与了对城乡界限的意指实践,使之成为银幕上的文化地理学案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作为共时系统和历时过程综合体的类型 ——西方类型电影经典研究思路考源
    桂 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45-55.  
    摘要6171)      收藏
    西方类型电影研究从“二战”后起步,通过早期巴赞西部片研究的先驱开拓,其间经过以托马斯·沙茨研究为代表的仅仅将类型作为共时系统带来的困境和启发,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形成一种将类型看作共时系统和历时过程综合体的研究思路。到20世纪90年代末,里克·奥尔特曼和史蒂夫·尼尔的代表性著作《电影/类型》和《类型与好莱坞》几乎同时问世,标志着这种研究思路的成熟。这两本著作至今仍然是西方类型电影研究中引用率最高的文献,将类型电影看作共时系统和历时过程综合体展开研究由此成为经典思路。它的形成过程,是西方研究者对类型电影作为复杂研究对象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深刻的选择,值得国内类型电影研究进行学习和借鉴。以类型这个复杂和多向度的研究对象为聚焦,还能够将很多的研究问题整合起来。在我们目前这个文艺与商业、科技、媒介等多种因素复杂交织的时代,类型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br# 居民权利与义务的失衡#br# ——基于上海社区田野调查的思考#br#
    俞 祖 成, 黄 佳 陈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 (5): 56-67.  
    摘要268)      收藏
    权利与义务关系,是审视人类社会得以建构和存续的重要视角。如果将这一视角运用至城市社区治理领域,那么不难发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和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目标均同时指向“居民义务先定、居民权利后生”这一观点。破解我国城市居民在社区场域享受越来越多的服务(权利)的同时,其作为社区主人翁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正在不断消退乃至消隐这一城市社区治理困境的关键路径,在于构建居民权利与义务相对均衡的社区治理模式。基于走读观察法和定点观察法的上海社区田野调查发现,居委会的过度行政化、居民自治的低水平运转以及社区共同体意识的日趋淡薄,成为导致居民权利与义务失衡的主要原因。未来,推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适当介入和政策支持,更需要立足于居民责任和义务的居民自治以及以“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为导向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塑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全球化、中西对话与可理解的共同体 ——论弗朗索瓦·于连的《论普世》
    吴 攸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117-129.  
    摘要6050)      收藏
    伴随着全球化力量席卷世界,文化的多元融合、异质碰撞形成了具有强大张力的全球社会场域。一方面,同质性力量在屏蔽甚至湮没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弗朗索瓦·于连在《论普世》一书中分析了“普世”“划一”和“共同”这三个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并指出呆板、雷同的“划一”与霸权主义的“普世”均非理想的文化交往模式,只有主张“和而不同”的“共同”方为多样性文化共存并进、对话交流的理想方向。基于此,于连提出要构建一种“可理解的共同体”,打通中西之间的对话通道。于连的哲思给中国带来诸多启发:中西文化交流应从近代单向度的西学东渐输入模式转向双向度的多元共生对话模式,中西双方均应就人有我无之“未思”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应将中国文化和中国问题置于全球化的世界文明谱系中去审视,重构中国文论话语,以“对话主义”的方法实现“共同”的文化理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国产动画电影的新女性叙事困境
    宋瑜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67-81.  
    摘要6157)      收藏
    受到女性主义思潮和文化消费市场的影响,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开始发生改观。近年来,多部以女性为叙事主体的动画电影先后上映,以颠覆传统的女性人物塑造和迎合市场的女性话题讨论,尝试塑造出观照时代审美的新女性形象。这些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并未挣脱传统男性话语体系的桎梏,既定的性别窠臼仍然存在。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构建更广泛的性别话语体系,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性别叙事新美学,创造出具有性格魅力和审美张力的女性形象,中国的动画电影工作者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司法区块链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路径
    韩 旭 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29-44.  
    摘要6105)      收藏
    司法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的信任机制,在推进诉源治理、提升审判效率、实现司法便民、深化司法公开、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已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价值。司法区块链作为智慧司法的重要环节,必须秉承传统司法的人文底蕴,坚守司法的本质属性,以实现数字正义为建设目标。从应用价值、建设目标、必要性三个维度,可对司法区块链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检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与风险。例如,系统安全风险,可能造成新的诉讼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重复建设”“建用脱节”,部分应用场景不利于权利保障,与司法被动中立的属性存在一定冲突,部分应用可为其他信任机制所替代,等。唯有坚持去中心、开放式的架构设计,以人的权利保护为中心,规范限制司法区块链的多维应用,形成司法区块链与其他信任机制之间的良性协同,方可最终实现司法区块链的价值目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产能过剩、产业政策与非效率投资——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颜 恩 点, 侯 明 辉, 李 路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98-116.  
    摘要6034)      收藏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2015年公布的各地区分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应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了产业政策对产能过剩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对产能过剩企业投资效率的改善具有监管效应。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在非国有、无政商关联、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中,产业政策监管效应更加显著。在稳健性部分,发现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政府补助、并购重组两种途径影响投资效率;替换了被解释变量,研究结论依然稳健。该研究不仅对理解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产能过剩难题和探讨制约企业投资效率的机制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为推动政府去产能、供给侧改革和经济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不误正业”的员工反而“不务正业”?#br# ——多任务时间取向对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研究#br#
    胡 晓 龙, 马 安 妮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 (5): 110-122.  
    摘要328)      收藏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压力认知评价理论,以资质过剩感作为中介变量,探讨多任务时间取向对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以及挑战性压力评估和阻碍性压力评估的边界作用。通过对323份有效样本的分析,得出的研究结果表明:多任务时间取向正向影响员工时间侵占行为;资质过剩感在多任务时间取向和员工时间侵占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挑战性压力评估和阻碍性压力评估分别负向和正向调节了资质过剩感与员工时间侵占行为之间的关系;多任务时间取向通过资质过剩感对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中介效应受到了挑战性压力评估的负向调节和阻碍性压力评估的正向调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电影和瓦格纳式愿景 ——对声音设计和感官历史的思考
    詹 姆 斯·拉 斯 特 拉, 何 霜 紫(译), 张 泠(校)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0 (1): 45-57.  
    摘要841)      收藏
    在美国电影《现代启示录》中,声音设计实践及环绕立体声技术的出现标志着瓦格纳式愿景的重新觉醒。这部绝对视听电影不仅是现代电影声音设计的里程碑,也是对技术、奇观和感官体验政治的持续反思。作者回顾了感官经验与声音设计历史,如19世纪感官技术构成集体感知装置的核心部分,使得人类感官与技术现代性相遇;1915年爱迪生通过一系列“声音测试”见证了留声机区别于现场表演的根本性变革;1958年,卡尔肖录制的唱片《莱茵的黄金》将声音再现与现场表演分离开,重建感官体验能力;1979年,电影《现代启示录》将声音再现从记录功能中分离出来,以虚拟感官经验取代人类实际经历世界,这也最终推动了“麻醉刺激”批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br# 我国智慧养老政策分析#br# #br#
    杨 莲 秀, 胡 孔 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 (4): 118-127.  
    摘要283)      收藏
    “十三五”以来,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但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与持续增长的老龄化人口之间的数字鸿沟正不断拉大。以最新出台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为分析样本,借助政策工具理论,以内容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以政策工具和老年人需求层次为分析维度。分析结果显示,政策工具的分布存在数量上的差异,在具体的组合匹配上也有区别,老年人群体需求满足占比不均,且不按照从低到高逐级满足。因此,未来政策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观念,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调整政策工具供给结构,优化政策工具的细化分配,以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自由贸易协定深度对国内增加值出口的影响研究
    赵 金 龙, 张 润 琪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82-97.  
    摘要6189)      收藏
    过去30年,全球价值链和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两大新特征。旨在加强成员间“贸易政策协调”的深层次自由贸易协定(FTA)超越了WTO授权范围,对全球价值链驱动下的增加值贸易产生了深刻影响。实证分析表明:首先,自由贸易协定深度对成员国的总出口和增加值出口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自由贸易协定不仅提高了简单价值链和复杂价值链贸易的出口水平,而且对各子项增加值出口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效应。深入研究发现,自由贸易协定成员间的经济水平差异和组成结构对增加值出口具有异质性效应。此外,从自由贸易协定内容条款来看,WTO-X条款对国内增加值的出口效应更为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场域性立法背景下#br# 催收非法债务罪的规范构造#br#
    汪 鹏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1): 91-104.  
    摘要1117)      收藏
     针对非法讨债领域中多种犯罪行为的危害性特征进行专项立法是制定《刑法修正案(十一)》的重要特征之一。此次修改增设的催收非法债务罪存在行为类型化程度较低,与非法拘禁罪等他罪竞合关系处理思路不明,非法债务界定不明确,与扫黑除恶中套路贷等司法规范性概念存在交叉等制约构成要件识别机能和出罪机制等问题。应以“非法手段催讨非法债务”的场域性特征为基础,基于实质解释立场明确催收非法债务罪的保护法益、非法讨债等构成要件。在犯罪竞合关系处理上,催收非法债务罪与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等存在着补充关系、择一关系以及补充与择一关系并存的多种情形,它不仅适用于高利贷案件,而且在套路贷、软暴力等扫黑除恶相关案件中也可以成为规制手段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实在界真的那么重要吗?#br# ——齐泽克电影批评的反思#br#
    陈 林 侠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1): 42-53.  
    摘要1120)      收藏
     作为拉康的当代传人,齐泽克面对更加稳固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从晚期拉康的实在界理论中发挥出否定的批判力量,进行激烈的思想批判。其电影批评散落着指涉实在界的各种术语(如客体小a、原质、征兆),它不仅标识电影文本的深度,而且意味着特殊的思辨逻辑与思维方式。齐泽克从黑格尔主仆互认的外在辩证法推进到拉康的内在否定辩证法,彰显出思辨的种种精彩。然而,电影作为具有完整结构的叙事体,其基本构成是基于因果逻辑的日常经验。深刻未必是电影艺术的唯一标准;电影批评也并非是把文本意义揭示得越深刻越好。从这个角度说,虽然实在界对于拉康以及齐泽克的理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但对于电影及其批评来说,其重要性值得反思。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银幕新人的生成#br# ——电影《李双双》再解读#br#
    张 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 (4): 50-64.  
    摘要301)      收藏
    电影《李双双》塑造的女主人公李双双,以其大公无私、美丽爽朗的形象成为社会主义时期银幕新人的代表。影片中李双双的政治意识以一种浑融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以涵容民间公义、情理的方式来发挥作用,从中可见出,乡村传统的道德伦理、情感结构和生活经验在新人的主体生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李准将敢于斗争和“不记仇”的性格赋予李双双,创造出一种理想化的主体形态。喜旺则代表着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大多数农民的状态,通过“先结婚后恋爱”,转变为更加符合农业合作化运动要求的主体,而双双也和喜旺建立起一种更为平等的夫妻关系。在新人的塑造过程中,编剧、导演与演员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张力,从中亦能够看到上海电影传统与延安电影传统的对话与冲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跨界公共危机治理行动者网络:一种新的解释框架
    张 玉 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0 (1): 74-92.  
    摘要834)      收藏
    摘要: 跨界公共危机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其有效治理需要构建行动者网络,行动者网络理论为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性框架。跨界公共危机治理行动者网络中的多元行动主体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政府是责任终极承担者,军队是巨灾应对中的突击者,企业是应急产品提供者,社会组织是重要补充者,公民是关键支持者等。同时,多元行动主体在跨界公共危机治理行动者网络中又具有不同的行动逻辑:政府为职责驱动与政绩追求,军队为军地平行关系下的合作驱动,企业为逐利导向下的社会责任担当,社会组织为公共价值驱动的自组织机制,公民为“经济人”理性与公共精神。多元行动主体不同的行动逻辑产生了不同的互动关系,主要涉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企业、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地方政府与公民、社会主体和公民等。遵循行动者网络构建的一般规律,从转译的不同阶段提出跨界公共危机治理行动者网络构建的具体策略:在问题呈现阶段确立共同目标,在利益赋予阶段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在征召和动员阶段形成责任共同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从欧盟重视东盟关系审视欧越#br# 自贸协定及其对中国的启示#br#
    宋锡祥, 孙琪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 (4): 65-84.  
    摘要265)      收藏
    《欧盟-越南自贸协定》(EVFTA)已于2020年8月1日生效实施。该协定涵盖数十个议题,囊括采取泛欧FTA文本模式,创新实行泛欧的“三轨制”原产地规则,进一步改革完善“P-G”与“G-G”争端解决机制等一系列高标准国际经贸投资新规则。相比之下,我国正在朝整体性和综合性方向逐步建立面向全球的自贸区体系,但在与其他国家签署双边自贸协定时始终存在规定较为笼统、简单,文本条款较为保守、传统,制度设计缺乏新意和新的突破等问题。现阶段,我们有必要参考、借鉴EVFTA中的有益经验及合理成分,结合中国近20年来FTA的发展经验,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FTA谈判对象精准施策,灵活选择“双轨制”原产地证明方式,完善劳工保护法律制度并建立环境与贸易协调机制,建立以“软法”为主的争端解决机制,并积极推动建设高标准的中国FTA网络体系,以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积极参与国际经贸投资规则的制定和引领,精准对接最新、全面、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加强对全球和区域及双边自贸区网络发展战略的合理布局,设计兼具稳定性和灵活性的FTA“范式”等策略来推进自贸区建设,以更加成熟的中国自贸区制度体系应对当下国际贸易投资所面临的挑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鉴赏判断及其四契机运用之必然性#br# #br#
    鲁 卡, 程 相 占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 (4): 98-107.  
    摘要207)      收藏
    鉴赏判断的一般形式是“某物是美的”,这是一个先天综合判断,康德鉴赏判断的分析论及演绎就是立足于这一判断。康德为何以及是否有必要运用四契机对鉴赏判断进行分析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第一批判”可以提供某种启示,但鉴赏判断毕竟不同于逻辑的规定性判断,无论是从现实经验的角度,还是从严格的逻辑学的角度,都不适合把它只视为一个在语言上(无论说出与否)发生的判断,从而对它进行单纯语形或语义上的分析;而且鉴赏判断所真正评判和断言的也不是把某物宣称为美的。它是从鉴赏活动本身的反思中所抽象出来的一个一般判断形式,是这一反思的表象,亦是鉴赏判断本身的概念的表象,因为构成这一判断形式的各要素即表征着鉴赏评判的各方面特征,而四契机所阐明的是鉴赏判断本身的特性。鉴赏判断的四契机就是以鉴赏活动本身为认知对象进而对它的概念进行分析,由此可见四契机运用的必然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