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9卷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论劳动者个人信息处理的#br# 合法性基础#br#
    张 继 红, 郑 书 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1): 1-17.  
    摘要1145)      收藏
     劳动场景有别于一般生活场景,劳资双方在经济地位、技术认知上的非对称性关系所形成的权力势差,极易损害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益。传统告知同意机制在劳动场景中面临着实质要件虚化的困境,劳动者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性判定方法逐渐转向“必需”事由这一客观性标准的适用。然而,现行立法模糊的“必需”亦会产生滥用问题,仍难以破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为细化“必需”事由的适用规则,建议采用场景化的分析方法综合考量信息处理活动中的利益与风险,针对用人单位个人信息处理行为的正当性、必要性构建具体的评估测试标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公民信息公平权益法律保障#br# 的完善路径#br#
    宋 保 振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1): 18-31.  
    摘要1073)      收藏
    公民的信息公平权益是基于社会公平正义理念,公民在信息获取与处理过程中所享有的重要社会利益,具体包括信息平等获取、平等使用、公平分配和信息自由。由于数字化生活中社会主体的能力差异、智能科技的隐性歧视、政府市场决策的数字依赖等原因,公民主体间的信息公平失衡急剧凸显,并亟须进行“技术—法律”二元规制。针对当下该权益法律保障所存在的专门法规不足、忽视“数字人权”诉求、偏离公平的失衡样态以及缺乏可操作对策等问题,我们可对公民信息公平权益的法律保障进行如下完善:宏观方面,应基于权益损害现实,确立平等保护、倾斜保护、及时保护和合理保护原则,并将“设权保护”作为主要模式;微观方面,应从“软—硬”结合、“点—面”结合、“公—私”结合以及“权—义”结合出发建构权利体系,并从法律责任和司法救济两方面丰富法律救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动画:不能低下高贵的头#br# ——高畑勋动画美学试探#br#
    聂 欣 如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1): 32-41.  
    摘要1086)      收藏
    摘要: 高畑勋是日本著名动画人,制作了不少动画电影作品,但他导演的许多大制作影片都不能收回成本。这是因为高畑勋坚持动画作为绘画的一种形式,需要艺术化的线条表现而不是程式化的赛璐珞动画;排斥那种使观众“沉溺”其中的主观视点表现方法,更多使用带有间离性的纵深表现方法;规避时尚的情色、暴力表现,讲述日常、民间的故事。这使其作品带有了淡雅的趣味,呈现出他个人独特的美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实在界真的那么重要吗?#br# ——齐泽克电影批评的反思#br#
    陈 林 侠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1): 42-53.  
    摘要1114)      收藏
     作为拉康的当代传人,齐泽克面对更加稳固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从晚期拉康的实在界理论中发挥出否定的批判力量,进行激烈的思想批判。其电影批评散落着指涉实在界的各种术语(如客体小a、原质、征兆),它不仅标识电影文本的深度,而且意味着特殊的思辨逻辑与思维方式。齐泽克从黑格尔主仆互认的外在辩证法推进到拉康的内在否定辩证法,彰显出思辨的种种精彩。然而,电影作为具有完整结构的叙事体,其基本构成是基于因果逻辑的日常经验。深刻未必是电影艺术的唯一标准;电影批评也并非是把文本意义揭示得越深刻越好。从这个角度说,虽然实在界对于拉康以及齐泽克的理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但对于电影及其批评来说,其重要性值得反思。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看电影:实践范式下的媒介#br# 理解及其想象力#br#
    沈 荟, 钱 佳 湧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1): 54-73.  
    摘要1064)      收藏
     可以提出一种基于实践的电影/媒介研究进路,以此表明并不存在所谓“固定”“独特”的电影/媒介,不同的观看实践形式使电影/媒介在交流信息、组织关系等方面展现出其殊异性。由此种殊异性出发,观众与世界的关系被持续变化的媒介实践不断重置。与传统意义上的传播研究不同,作为媒介的电影不仅仅指向可见的影像文本或显性的物质实体,更代表了观众通过影像观看实践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的努力。电影/媒介研究由是不仅仅是对于影像本身的关切,更关乎人们如何通过对影像的观看实现其“在世之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我国监管科技的风险衍生与路径转换:从金融科技“三元悖论”切入#br# #br#
    程 雪 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1): 74-90.  
    摘要1081)      收藏
     随着金融科技(FinTech)不断深化发展,它带来了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的变化,并助推了监管科技(RegTech)的发展演进:从技术层监管应用到监管数据自动化,进一步发展至以数据为中心的算法监管。然而,传统金融语境下的“三元悖论”理论难以适应金融科技发展,需要对金融科技背景下的“三元悖论”理论加以重新构建,即在金融创新发展、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监管机构在任何给定时间上最多可以实现两个目标。通过具体剖析我国监管科技的发展现状与框架体系,发展监管科技可能衍生算法黑箱与垄断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消费者隐私与数据安全风险等。对此,通过采用法律金融学研究方法,对比分析域外海洋法系(英国)与大陆法系(日本)的监管科技发展经验,发现域外采取“双峰监管”与适度的创新监管以应对“三元悖论”,从而给出我国监管科技发展路径的转换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场域性立法背景下#br# 催收非法债务罪的规范构造#br#
    汪 鹏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1): 91-104.  
    摘要1110)      收藏
     针对非法讨债领域中多种犯罪行为的危害性特征进行专项立法是制定《刑法修正案(十一)》的重要特征之一。此次修改增设的催收非法债务罪存在行为类型化程度较低,与非法拘禁罪等他罪竞合关系处理思路不明,非法债务界定不明确,与扫黑除恶中套路贷等司法规范性概念存在交叉等制约构成要件识别机能和出罪机制等问题。应以“非法手段催讨非法债务”的场域性特征为基础,基于实质解释立场明确催收非法债务罪的保护法益、非法讨债等构成要件。在犯罪竞合关系处理上,催收非法债务罪与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等存在着补充关系、择一关系以及补充与择一关系并存的多种情形,它不仅适用于高利贷案件,而且在套路贷、软暴力等扫黑除恶相关案件中也可以成为规制手段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重建时代的“社会学人”:#br# 形成过程与学术回应初探#br#
    赵 超 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1): 105-120.  
    摘要983)      收藏
    社会学的恢复与重建产生了一批特殊的社会学人群体,他们既作为社会变迁和重建过程的亲历者,又作为最早从事学科知识生产的学术人,在社会学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先锋的作用。通过所建构的分析框架,可以对“社会学人”的形成过程以及社会结构与变迁的学术回应做出初步的解释,而知识社会学和口述历史则是对该解释进一步探索的视角与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找回城市:城市政治学的现状与未来
    王 瀚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1): 121-129.  
    摘要1089)      收藏
    当下的城市政治学研究存在着城市缺位的问题,即城市只是作为一个容纳各种经济、政治、社会议题的容器,而不是作为形塑上述现象的结构性因素。改变这种现状的方式是重拾城市性,将城市塑造为一个发挥结构性作用的实体,并以此作为城市研究的学科边界。对于处在引介西方学说为主的国内城市政治研究来说,通过找回城市的视角构建,可以为确立自身的研究脉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总体符号学的双重维度:#br# 从瘟疫的命名和修辞出发#br#
    彭 佳, 严 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1): 130-140.  
    摘要1089)      收藏
    总体符号学作为西比奥克提出的符号学构想,兼有总体性与全球性的面向,研究对象包含生命符号域内的所有符号,而对瘟疫之症状的命名、修辞与书写的研究,正属这一范畴。瘟疫在词源学上被“污染”影射,亦是“罪”之隐喻,透过与地域和人群的转喻性联接,在语义上成为被“区隔”的意指。然而,随着现代医学命名方式的发展,瘟疫的命名与书写已经被置放在包含了微生物在内的、总体的和全球的生命网络之中被重新思考,瘟疫之表征的意义生产,也由此跳脱宗教话语的隐喻,值得在伦理符号学的框架中被重新塑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元宇宙”:处于基础技术阶段的未来概念
    简 圣 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1-16.  
    摘要6253)      收藏
     “元宇宙”是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产物。人类需要构建起沉浸式互联网,从而让各领域的全仿真程度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以更具整体性的形态得以全面展开。目前“元宇宙”仍是处在其基础技术阶段的未来概念,但它已彰显了构建下一代互联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元宇宙”所涉及的最初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软件技术,以及应用端的内容生产机制都已具备雏形。虚拟现实技术的升级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契机的同时,也蕴含着相关风险,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和开创新局面是需要审慎对待的时代课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元宇宙”空间货币治理的中国方案
    袁 曾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17-28.  
    摘要6060)      收藏
    “元宇宙”是基于新科学技术条件下建立的与物理世界平行的虚拟数字空间,其与传统互联网最大的差别在于其空间内活动与现实社会产生真实联系,货币的价值交换是提供跨空间联系的重要逻辑基础。目前,在“元宇宙”下适用于交易结算的为数据平台企业发行的数字代币,虽然具备价格标识、支付清算等一定的货币职能,但由于去中心的发行主体与缺少国家信用背书,始终面临币值不稳、无法监管、规模受限等难以克服的缺陷。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化形态的人民币,以中国国家信用为背书,具备先进的数字技术优势与数据市场优势,对数据权益的识别与保护存在公信力,契合“元宇宙”空间的货币治理。确定“元宇宙”空间下的货币治理标准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以软法形式先行开展双边或多边数字货币治理合作,明确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过程中的监管、数据保护等关键合规标准。应通过加强对数据平台企业权力的限制,逐步提高数字人民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抢占“元宇宙”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司法区块链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路径
    韩 旭 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29-44.  
    摘要6094)      收藏
    司法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的信任机制,在推进诉源治理、提升审判效率、实现司法便民、深化司法公开、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已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价值。司法区块链作为智慧司法的重要环节,必须秉承传统司法的人文底蕴,坚守司法的本质属性,以实现数字正义为建设目标。从应用价值、建设目标、必要性三个维度,可对司法区块链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检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与风险。例如,系统安全风险,可能造成新的诉讼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重复建设”“建用脱节”,部分应用场景不利于权利保障,与司法被动中立的属性存在一定冲突,部分应用可为其他信任机制所替代,等。唯有坚持去中心、开放式的架构设计,以人的权利保护为中心,规范限制司法区块链的多维应用,形成司法区块链与其他信任机制之间的良性协同,方可最终实现司法区块链的价值目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作为共时系统和历时过程综合体的类型 ——西方类型电影经典研究思路考源
    桂 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45-55.  
    摘要6168)      收藏
    西方类型电影研究从“二战”后起步,通过早期巴赞西部片研究的先驱开拓,其间经过以托马斯·沙茨研究为代表的仅仅将类型作为共时系统带来的困境和启发,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形成一种将类型看作共时系统和历时过程综合体的研究思路。到20世纪90年代末,里克·奥尔特曼和史蒂夫·尼尔的代表性著作《电影/类型》和《类型与好莱坞》几乎同时问世,标志着这种研究思路的成熟。这两本著作至今仍然是西方类型电影研究中引用率最高的文献,将类型电影看作共时系统和历时过程综合体展开研究由此成为经典思路。它的形成过程,是西方研究者对类型电影作为复杂研究对象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深刻的选择,值得国内类型电影研究进行学习和借鉴。以类型这个复杂和多向度的研究对象为聚焦,还能够将很多的研究问题整合起来。在我们目前这个文艺与商业、科技、媒介等多种因素复杂交织的时代,类型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以“空间中的身体”为符号——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中“农民老父亲”的群氓形象和视觉叙事
    喻 宛 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56-66.  
    摘要6158)      收藏
    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塑造了大量隐喻性的“农民老父亲”形象,以此阐释农村社会关系、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城乡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农民老父亲”群像脱离了智慧老人的文化原型,从革命和建设的先锋英雄转化为有待启蒙的群氓,并通过强化图像叙事、减弱语言叙事的方式,使图像的隐喻性更为突出。“空间中的身体”是该影像的核心,关系到人与环境的各类对比关系,其内涵可以向性别、阶层、个体/集体、公共/私人多个面向展开。苦味肖像、“劳动空间中的身体”和“人际空间中的身体”三类图像是分析的切入点。肖像镜头背离了中国电影传统,呈现出大面积阴影、沉默和隐匿表情的共同特点。“劳动空间中的身体”图像突出身体和劳作空间的关系,强调身体性(暗示劳作),忽视个体主体性的体现。“人际空间中的身体”图像将视觉传统中“父—子”间隐喻性的上下空间关系反转呈现,将父亲们描述为既处于对立立场又缺乏话语权的旁观者,需要被“子一代”启蒙。“空间中的身体”作为符号帮助建立“农民老父亲”的群氓形象,将相关的文化、经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视觉化,参与启蒙叙事,同时,也将“父亲们”塑造成他者化的“沉默的异化的劳动机器”,参与了对城乡界限的意指实践,使之成为银幕上的文化地理学案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国产动画电影的新女性叙事困境
    宋瑜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67-81.  
    摘要6150)      收藏
    受到女性主义思潮和文化消费市场的影响,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开始发生改观。近年来,多部以女性为叙事主体的动画电影先后上映,以颠覆传统的女性人物塑造和迎合市场的女性话题讨论,尝试塑造出观照时代审美的新女性形象。这些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并未挣脱传统男性话语体系的桎梏,既定的性别窠臼仍然存在。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构建更广泛的性别话语体系,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性别叙事新美学,创造出具有性格魅力和审美张力的女性形象,中国的动画电影工作者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自由贸易协定深度对国内增加值出口的影响研究
    赵 金 龙, 张 润 琪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82-97.  
    摘要6186)      收藏
    过去30年,全球价值链和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两大新特征。旨在加强成员间“贸易政策协调”的深层次自由贸易协定(FTA)超越了WTO授权范围,对全球价值链驱动下的增加值贸易产生了深刻影响。实证分析表明:首先,自由贸易协定深度对成员国的总出口和增加值出口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自由贸易协定不仅提高了简单价值链和复杂价值链贸易的出口水平,而且对各子项增加值出口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效应。深入研究发现,自由贸易协定成员间的经济水平差异和组成结构对增加值出口具有异质性效应。此外,从自由贸易协定内容条款来看,WTO-X条款对国内增加值的出口效应更为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产能过剩、产业政策与非效率投资——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颜 恩 点, 侯 明 辉, 李 路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98-116.  
    摘要6027)      收藏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2015年公布的各地区分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应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了产业政策对产能过剩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对产能过剩企业投资效率的改善具有监管效应。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在非国有、无政商关联、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中,产业政策监管效应更加显著。在稳健性部分,发现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政府补助、并购重组两种途径影响投资效率;替换了被解释变量,研究结论依然稳健。该研究不仅对理解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产能过剩难题和探讨制约企业投资效率的机制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为推动政府去产能、供给侧改革和经济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全球化、中西对话与可理解的共同体 ——论弗朗索瓦·于连的《论普世》
    吴 攸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117-129.  
    摘要6047)      收藏
    伴随着全球化力量席卷世界,文化的多元融合、异质碰撞形成了具有强大张力的全球社会场域。一方面,同质性力量在屏蔽甚至湮没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弗朗索瓦·于连在《论普世》一书中分析了“普世”“划一”和“共同”这三个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并指出呆板、雷同的“划一”与霸权主义的“普世”均非理想的文化交往模式,只有主张“和而不同”的“共同”方为多样性文化共存并进、对话交流的理想方向。基于此,于连提出要构建一种“可理解的共同体”,打通中西之间的对话通道。于连的哲思给中国带来诸多启发:中西文化交流应从近代单向度的西学东渐输入模式转向双向度的多元共生对话模式,中西双方均应就人有我无之“未思”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应将中国文化和中国问题置于全球化的世界文明谱系中去审视,重构中国文论话语,以“对话主义”的方法实现“共同”的文化理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生命政治免疫范式的文学书写
    王 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2): 130-140.  
    摘要5991)      收藏
    无论是霍布斯契约国家论以降排异的否定性生命政治,还是继福柯之后的政治哲学家们所提倡的生产性生命政治,都能在西方文学的瘟疫叙事中找到表述。更有意义的是构想异质生命共同体的文学书写,契合了埃斯波西托所论述的生命政治免疫范式的双重逻辑以及在语义分歧间存在的辩证关系。文学书写细致入微地呈现了风险与危机之下政治论述的复杂性、微妙性、开放性以及非完成的时态。基于生命政治理论的免疫逻辑和共同体概念,从文学研究的社会及历史维度探讨现代生命政治空间的矛盾、危机与未来展望,可对后疫情时代共同体新秩序的构建产生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司法适用
    郑少华, 王慧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3): 1-16.  
    摘要187)      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作为私法性的环境规制手段,被认为一方面有助于补偿环境污染受害人,另一方面能够惩罚与威慑环境污染侵权人。不过,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备受质疑,被认为是混淆了刑法和侵权法的界限,法官的裁判行为处于失控状态,有时甚至导致不必要的社会损害,威慑效果事实上较为有限。为了在司法实践中合理适用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法官应当确保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与其他环境污染法律责任构成合理的环境侵权法律责任体系;应当限制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对象;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应当遵守一定的标准;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金额应当基于个案进行合理判断;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金应当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案件中应该对被告给予合理的保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灵活用工综合服务新业态发展面临的法律风险及对策探析
    陈兵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3): 17-37.  
    摘要209)      收藏
    受互联网共享经济与新就业观念影响,我国平台经济领域灵活用工市场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衍生出能够为灵活用工多方参与主体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商业组织。相较于灵活用工其他经营模式,灵活用工综合服务业态具有化解灵活用工企业税收抵扣痛点、降低灵活用工市场人力成本、充分发挥互联网共享经济、普惠经济特性等显著优势。然而,该新业态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相关经验较少,致使新现象和新问题不断涌现,主要表现为缺乏对业态内主体定位的清晰判断,多部门监管效能不高,税收监管风险增高,劳动保障不充分、不及时,数据信息泄露、数据滥用等安全问题凸现。鉴于此,亟待完善法治思维和规制工具,以数据治税优化新业态税收监管,推进多元共治机制的建立,以“三分法”更新劳动权益保障体系,以全周期数据信息保护规范新业态发展,通过多维度多工具协同实施,科学保障灵活用工综合服务新业态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目眩神迷中浸泡、感动与想象——电影与游戏审美同构趋向刍议
    周安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3): 38-45.  
    摘要138)      收藏
    电影和游戏深层互动、多向借取所带来的银幕景观转向,颇具历史意味性,这是电影、游戏商业意识觉醒的结果,顺应了时代的变迁。从物种学上看,电影和游戏两者的亲缘性,源自它们都是指涉现实基础上的想象的艺术,写实与虚构并举;从形态学上看,电影与游戏的媒介间性——其共有的影像性显著;从要素学上看,成熟电影与游戏形态都以叙事作为根基;而从心理学上看,受众对电影或游戏的沉迷,心理需求是最主要动因。影游之审美同构,在于影游底本在美学和惯例上有诸多相同之处,建构逻辑和表意策略大体相当,未来叙事通过节点结构构成电影和游戏文本共有的枢纽性部件;冒险、战争、科幻等动作属性高、场景交互性强的类型是影游融合的最佳领域和最优契机,看似是故事、人物及经历的切入,实则是两种文化逻辑的默契共享与深度弥合,深刻反映了电影与游戏嫁接共生的热望,也证实了其实现的可能性。移动互联网语境下,面对杂混的媒介情态,电影和游戏的媒介性渐趋本体化,共通互渗、审美同构,昭示着未来两者高度合体的特别景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影游改编的跨媒体想象力与叙事机制
    范志忠, 喻文轩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3): 46-56.  
    摘要146)      收藏
    网络时代的影游改编对想象力的美学变革、理论重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类富有成效的跨媒体生产实践丰富了想象力的理论建构。影游改编的媒介转码与互媒性的文本架构、渐进机制与角色扮演的互动叙事以及受众参与的身份编码与社区认同,促使网生代受众在个体身份编码、重新部落化的同时,建构独属于人类共同体的审美意识形态,预示了跨媒体想象力时代的到来,对于电影与游戏产业的深化发展与融合、创作类型与生态的丰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论电影想象力及后电影时代的想象力消费
    李卉, 陈旭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3): 68-77.  
    摘要190)      收藏
    想象力,是人的一种心灵能力或主观能力,具体到电影,则是为电影创造新意义的一种精神能力。电影的想象力问题关涉电影理论的两个命题:一是电影如何看,即如何想象;二是电影如何影响观众或观众如何看电影,即如何想象电影。在第一个层面,从明斯特伯格开始,电影与心灵的类比便已出现,想象力作为人类心灵的隐秘机制成为阐释电影媒介之本体与效果的重要维度;在第二个层面,相比文学等其他艺术媒介,电影因与意识的同构性以及影像的具象性常常被批评为剥夺了观众的想象力。走向抽象性、实验性、先锋性的艺术电影,以及想象力充沛的幻想类电影,是在影像内容与表达形式层面进行变革,以提高观众的想象力参与程度。数字时代愈发多样化的电影形态及观影与电影消费的新方式,推动电影受众由观看者变为协作者、产消者,为观众积极发挥想象力,即完成一种后电影时代的想象力消费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审美经验与消费实践:重回电影想象力消费美学的逻辑起点
    袁一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3): 68-77.  
    摘要0)      收藏
    想象力消费美学是现代工业社会下想象力审美实践和想象力消费实践极度发展所形成的美学理论。在该理论下,美学和消费两者从彼此独立走向了融合、开放和持久的关系模式,并形成了互相依赖的理论话语体系。它的出现是在电影美学和消费美学之下,建立起的另外一条中层理论的知识范式研究道路,和电影工业美学一起参与到电影与社会的话语关系研究、电影和历史交融发展研究的探索过程中,为中国电影学派建设、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理论经验和研究路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双重凝视与潜能世界:电子游戏中的凝视理论
    蓝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3): 78-89.  
    摘要238)      收藏
    尽管今天存在着从“看电影”到“玩游戏”的转变,但让玩游戏成为可能的,仍然是作为其形而上学基础的凝视。从福柯和梅洛-庞蒂开始,凝视不仅仅是一种孤立的观看,还是一种权力,一种建构事物秩序的权力,它不仅建构了外在世界和事物的秩序,也将身体性主体纳入这个世界的秩序中。在电子游戏的世界中,这种凝视被双重化了:一方面是具身化的凝视,即屏幕前玩家的观看;另一方面是游戏角色的虚体化凝视:游戏的世界秩序是按照这种双重凝视构成的。双重凝视之间的辩证关系就是“玩游戏”的本体论前提。但是,如果深入游戏世界之中,会发现那个虚体化的凝视会变成德勒兹意义上的重复,它生成了不连续的内在性平面。在那里,两种凝视的关系会发生反转,即原先由具身化凝视控制虚体化凝视的游戏过程会翻转为虚体化的感触性关系,从而为现实主体开辟了一个潜能世界的空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作为真理游戏的电子游戏——跟随福柯的文本脉络探寻游戏哲学的建构可能
    姜宇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3): 90-102.  
    摘要206)      收藏
    在当今日趋游戏化的世界之中,游戏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也日益紧密,甚至难解难分。从积极的方面看,这为我们经由游戏的视角来反思生活与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从消极的方面来说,这也为哲学的反思提出了严肃乃至严峻的问题,即如何通过游戏之中的反思来说服、引导玩家挣脱游戏装置的操控。在这个方面,福柯中后期所提出的真理游戏的概念具有深刻启示。他一方面展现出从权力向治理的转化,进而揭示出治理之中的两个要点,即引导灵魂及自我和他者的关系。另一方面,他又将真理游戏细分为从政治游戏向哲学游戏的转化,而在这个过程之中,说服力成为一个关键的要点。如何像苏格拉底那般进行哲学式的真理说服,而并非仅仅臣服于智者式的信念说服,也就成为引导未来电子游戏走向哲学游戏的一个重要线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电子游戏中可公度性的身体:人与机器的系统耦合
    李典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3): 103-113.  
    摘要141)      收藏
    通过回顾维纳发展控制论的初衷,以及后来利克莱德设计军事化防空系统的媒介历史,可以发现当代动作游戏背后隐匿的人类工效学测试结构。这套测试结构的原型是SAGE防空系统和后来开发的用户图形界面。在机器和人高频的交互中,人与机器内在的两套负反馈调节系统可以互相适应。这套工效学测试结构,是基于将用户变成机器之延伸的设计理念。计算机硬件的可公度性与肉身的可逆性相互耦合,形成了一个更大的反馈循环系统。而动作游戏随着市场发展,反而在今天可以成为作者表达美学诉求和价值判断的数字媒介艺术。宫崎英高通过《血源诅咒》暴露这种过度利用玩家知觉的心机设计,来指引玩家实现某种游戏自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角色理论视角下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及其根源研究——以L市L小区为例
    陈美楠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3): 114-128.  
    摘要203)      收藏
    当前,随着绿色化、智能化社区的建立,有效的社区治理仍然是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内容。但因为地区经济、文化、资源等领域发展程度不同,业委会、物业公司、居委会以及居民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在互动过程中仍会产生矛盾和摩擦。从角色理论视角出发,以L市L小区为个案,发现存在原业委会不作为,业委会重选困难重重;物业公司态度、服务跟不上;小区居民怨气与日俱增等困境。其根源在于主体角色间各执己见、互不认同,难以达成共识;居委会角色被边缘化,难以发挥角色作用;沟通机制原有功能退化,转而成为居民表达愤懑情绪的平台。综上,由于L小区各主体未能按照应有规则履行相应行为、承担相应责任,在追求更高质量(温度与风度并存)的期望和实际情况之间产生冲突,这对建设和谐小区氛围造成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小区治理必须加强各主体角色定位与识别,严格按照角色规范实施行为,增强对彼此角色的认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及区域差异研究
    曾瑶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3): 128-140.  
    摘要264)      收藏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双重挑战。产业结构升级可分为服务化和技术化两个维度,基于2000—2019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从理论机理和实证分析两方面,探讨人口老龄化通过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1)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显著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和技术化,且通过劳动力规模、劳动力质量、居民消费水平及政府支出结构四个传导变量影响产业结构升级。(2)分区域来看,影响效应和影响路径在不同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性。(3)伴随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方向和强度会发生转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土地大市场的制度安排
    蔡继明, 刘梦醒, 熊 柴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4): 1-16.  
    摘要189)      收藏
    加快建设土地大市场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二元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资源计划配置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城乡土地分割,农村集体土地没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无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征地范围过大导致农民不能平等分享工业化、城市化成果;另一方面,土地资源长期计划配置,导致城乡建设用地分布严重偏离人口分布,城镇建设用地和人均建设用地规模水平较低,城镇建设用地在不同地区和城市之间的配置失衡与利用结构失衡等问题频出。为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土地大市场建设,在产权方面,需全面落实《民法典·物权编》平等保护产权的精神,赋予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等权能。在资源配置方式方面,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土地要素配置市场化的精神,加快推进土地的计划管理向市场化配置转变。同时,需正确处理市场决定与政府规划的关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现行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后人类主义在十字路口:危险图景、“破碎的星球”与另寻更好出路
    凯瑟琳·海尔斯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4): 17-33.  
    摘要176)      收藏
    拉图尔在新作《面对盖娅》中提出了新气候体制,进一步推进他关于行动者网络的思想,他以“行动波”这一概念,激活了物质过程,提出能动性在于环境与生物体的联合。然而,拉图尔此举无疑是抹除了物质过程和生物体的区别。我们必须在行动者与能动者之间作出区分,前者是有意向性的,而后者只是以一种隐喻的方式表达利害关系。针对拉图尔在科学与技术的人文社会学研究领域中试图化约科学与宗教的做法,我们需要认识到,否证的力量相较实证同样不容忽视,所谓事实是在社会、政治、科学等多重辩论与争夺中建构起来的。更应该警惕的是,拉图尔划分的所谓“地族”与“人类”的对立,在擦除了一切权威、民族、国家之后,各方势力互相竞争与消耗,并不会真的带来任何积极的改变。在这个意义上,N.K.杰米辛的科幻小说三部曲“破碎的星球”就像是拉图尔思想的一场具体的实验,小说中的意向性地球,以及极端条件下社会、政治、经济、情感力量的博弈与争斗,都能看出拉图尔的方案是极具危险性的。承认生物体不同于物质过程的特殊性,创建新的框架,发起所有生命形式的团结,打开人类与非人类之间建立联盟的契机,或许才是一条更好的道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新主流文化的导向和类型变化的多种可能性
    金丹元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4): 34-41.  
    摘要211)      收藏
    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新主流文化导向可能会出现如下几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是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形象地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独特而又有力的中国声音;二是加强并深化维护世界和平的主题;三是坚守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传承并光大中国的优秀文化;四是放大红色基因,积极弘扬革命浪漫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新主流文化导向的影响下,中国的类型电影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在灾难片、伦理片、科幻片、武侠与现代打斗片中会出现新的调整或重塑。与此同时,在类型电影的微调和变化中,我们也应看到高科技所营造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穿越”类型的新的叙事手法和网络传播、网评等,也可能会带来各种新的融合的机遇和弊端。因此,加强管理和规范网络的商业化运作是理所当然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史实辨析与史观反思——“第五代”再研究
    李立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4): 42-51.  
    摘要181)      收藏
    现有中国电影史研究中存在着对“第五代”的偏爱,对“第五代”再研究需要从史实辨析和史观反思两个维度来进行。史实辨析是指重新思考对“第五代”做出的狭义和广义之分,在整体观视野下分析“第五代”所受到的多重影响,充分认识到“第五代”自身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史观反思是指重写电影史需要反思对“第五代”的偏爱,反思电影史写作的选择性、目的性和工具性。唯有如此,重写电影史才会成为令人信服、还原历史、具有思想穿透力的历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政府研发补助方式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7—202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巫景飞, 希吉日, 倪中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4): 52-70.  
    摘要169)      收藏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企业提供了大量研发支持,如何提高补助效率从而促进企业创新成为社会热点。文章首次将研发补助划分为前后两类方式,基于2007—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PSM和GPSM方法,对两类补助方式的激励效果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后补助强度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相比于获得单一补助方式的企业,同时获得两类补助的企业创新产出更高;后补助强度越强,企业创新产出越高;对于国企、创新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而言,只有后补助能发挥促进作用,但对创新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或对于民企,两类补助均能对创新产出发挥促进作用。文章最后指出:研发补助可以激励企业创新,但不同补助方式在不同区域,对不同企业会有不同的激励效果,政府应该区别对待,精准施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人文社科研究投入绩效提升路径:可达目标研究
    俞立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4): 71-86.  
    摘要131)      收藏
    现有关于人文社科研发投入绩效改进方向的研究并不多见。基于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省际面板数据,在所提出的新的投入要素绩效分析与改进框架下,通过SBM-Super效率模型测度绩效,将完全有效率的最佳投入作为改进方向,并基于联立方程模型分析投入要素绩效,最后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稳健性检验与辅助分析。结果表明:人文社科研究纯技术效率较低,规模效率较高,近年来效率呈下降趋势;人文社科研发经费绩效较低,低于研发劳动力;可达目标情况下研发经费的贡献提升较快,但仍然低于研发劳动力;人文社科现状与可达目标下人文社科投入绩效仍然有较大差距。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作为方法的群众路线—— 19 5 7年中共关于干部参加体力劳动的实践及影响

    常利兵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4): 87-107.  
    摘要193)      收藏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新中国开始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7年始,中共反复强调,尽管在经济战线上已取得决定性胜利,但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还需要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推进。因此,在开展整风运动的过程中,中共不断动员各级领导干部参加体力劳动,重申群众路线对于克服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问题的重要性,以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进一步加强和密切党群关系。这一重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历史实践,彰显了中共在应对社会主义遭遇危机和挑战中的努力探索及其复杂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彼都人士”:以城市空间视角审视西周时期的宗族居所与宗族交际
    金方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4): 108-123.  
    摘要228)      收藏
    西周时期王畿地区诸个城邑经常成为宗族聚居的中心地点。不论是出土铭文材料还是考古遗址均显示,在西周中晚期,围绕西周几座重要的都城形成了一批带有鲜明城市特征的宗族聚居区,如“奠(郑)”“丰”和名为“周”的岐邑都是西周时期容纳多个宗族聚居的重要城址。这种城市中的宗族聚居现象通常与西周时期迁徙宗族分支前往服务王室的政治、行政需要有关,这批生活在城市中的宗族分支与大宗本家仍保持宗法层面的关系,却世代承担着王室分派的行政职守,甚至这些同居城市的分支宗族之间亦通过婚姻形成了一个贵族社会网络。引入城市空间的视角审视城市内的宗族交际,反映出西周时期的城市固然承担着重要的礼仪及行政功能,城市也因为提供了宗族分支的居所而成为了宗族社会重要的生活及社交空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信托关系视角下个人信息处理行为规则的类型化
    史晓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9 (4): 124-140.  
    摘要145)      收藏
    个人信息处理是覆盖信息流动全过程的多种不同行为,具体信息处理行为的风险因场景变化存在差异,增加了形成具有统一标准之行为规则的难度。解决个人信息处理行为标准不统一问题需要纠正目前对个人信息处理行为规则缺乏类型化的错误导向,以重构个人与个人信息处理者之间的信托关系。个人信息处理行为规则应以法律规则的效力实现方式作为类型化标准,信息关系中具体信义义务的内容和范围作为考量因素,具体包括应为模式、勿为模式、可为模式三种规则类型。个人信息处理行为规则类型化在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解释需要明确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应为模式下的覆盖信息处理全过程的告知义务和安全保护义务,勿为模式下的自动化决策要求和可为模式下的弹性化、场景化引导和激励措施,由此形成规则、标准、行业习惯的多元共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