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问题
论中国规则下独立担保的功能与定位 ——以利益与风险分配为视角解读《独立保函司法解释》
李世刚
2019, 36(3): 1-13.
摘要
(
10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独立保函司法解释》的出台,正式承认了独立担保在中国国内市场的有效性,并确立了独立担保的中国规则。当事人各方的利益与风险分配机制成为解读这套新规则的关键。独立担保的核心功能是替代押金与保证,就其利益与风险分配机制而言,符合中国民商法的基本原则。其风险虽集中于基础交易中的主债务人身上,但仍属于正常的市场风险。独立担保具有微弱从属性和高度独立性,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应是一种与“保证”并列的“人的担保”。现阶段,独立保函开立人仅限于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独立担保的广泛适用性受到了限制。
“一带一路”实践下独立保函若干法律 问题阐释 ——兼评《关于审理独立保函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殷敏,张晖
2019, 36(3): 14-24.
摘要
(
8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独立保函作为新型担保制度在国际经贸往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实践的推进,独立保函纠纷案件更是成为涉外司法审判中的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关于审理独立保函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16年实施)应运而生。在该司法解释中,独立保函的识别、独立保函的欺诈和救济措施、独立保函纠纷的管辖权和法律适用尤为重要。对这三个问题的认识需要对比《联合国独立保函与备用信用证公约》,同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对该司法解释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细化独立保函开立人资格,明确独立保函认定标准,加入对独立保函有效期的规定、完善独立保函欺诈的规定。
影视理论研究
纪录片“客观性”之争论
聂欣如
2019, 36(3): 25-34.
摘要
(
6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有关纪录片“客观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直接电影,这一争论始于20世纪90年代,卡罗尔、普兰廷加等人对后现代纪录片理论中的代表性人物雷诺夫、温斯顿以及尼科尔斯等展开了批评,认为他们理论中对于纪录片客观性的否定既缺少哲学依据,在逻辑上也不能自恰。后现代纪录片理论否认纪录片具有“客观性”的观点普遍预设了“绝对客观”的存在,并试图从影像修辞的角度对纪录片的客观性提出质疑,从而在认识论上进行了错误的预设,并忽略了决定事物客观与否的标准只能在事物的判断者,而不能在技术与手段上。
中国古典研究
中唐韩柳古文书写的可能与规则及其限度 ——以语体为视角 (1.
安家琪,刘顺
2019, 36(3): 35-44.
摘要
(
11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古文”并非一种相对于骈文或其他时文的文体概念,“古”乃是语体“古雅”或“雅正”的标识。“古文”书写的可能,一在形式上的复古,以求“古雅”;一在主题上的“明道”,以求“雅正”。“古文”书写有其规则,书写者须明了上古汉语与中世汉语的区别,并遵守上古汉语的韵律与语法规则。由于“古文”书写者难以突破身处的思想学术传统与社会习俗的制约,故只能在部分文体上求得突破,而难以真正挑战时文的地位与影响。
影视理论研究
贾樟柯电影东方美学的“断裂”叙事
郎静
2019, 36(3): 45-57.
摘要
(
7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一个游走于国际影坛的中国电影作者,贾樟柯电影的纪实风格和为小人物立言的态度早已成为国内外学界研究的共识,而在其新写实主义影像精神的共识下,我们似乎忽视了其作为一个中国导演的那种源自东方美学的独特的言说方式。当我们将散见于贾樟柯电影中具有中国传统美学意蕴的物象提取出来,并置于当代中国巨变的时空语境中时,一条“物”“我”断裂的叙事隐意便逐渐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中国古典研究
子美集开诗世界——杜甫诗歌叙事研究
杨万里
2019, 36(3): 58-72.
摘要
(
13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杜甫的纪游诗中空间位移与时间顺序感更强,即“叙”的意识加强了。其自传诗虽然还带有古乐府叙事以概述为主、情节模糊的特征,但是诗中有了动作一贯的行动者(角色),有情节发展,有时间的流动,叙事性大大加强。其反映战乱的诗已尽量除去情绪化表达文字,加强客观“叙事”成份,在一定程度上以“再现”生活场景取代直接抒情。“诗史”云云,它只是杜甫在诗歌中成功地运用叙事策略而带来的一种貌似客观中立的表达效果。叙事性为杜甫诗歌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它不仅为唐诗语言的通俗化提供了内在的必要性,特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等诗中“外聚焦视角”的创造性运用,也为唐诗探索出了新的表现手法,也为中唐叙事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哲学美学
根本恶,绝对无 ——列维纳斯与后人类的断裂主题
姜宇辉
2019, 36(3): 73-84.
摘要
(
9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阿伦特的平庸恶概念不仅颠覆了对根本恶的传统思辨,更是尖锐指向了现时代以来的核心困境。鉴于她的判断概念的明显局限性,我们试图转向列维纳斯的时间性理论寻求回应之道。重新发端的当下,全然陌异的未来及其留存的创伤之痕,这一条时间性的脉络既从根本上为绝对分离的哲学原则奠定了前提,更是为重新开启根本恶的视角提供了真正起点。由此,在列维纳斯和晚近后人类思潮的断裂主题之间,亦产生着明显的相通与共鸣。
社会学研究
乡村振兴中的微自治:历史、空间 和现实的三重逻辑 王扩建
王扩建
2019, 36(3): 85-95.
摘要
(
9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国家乡村治理政策的升华。乡村的转型是国家政策推动的结果,乡村治理形态的变革也是国家政策影响的结果。随着国家乡村的政策由资源汲取型向输入型转变,作为嵌入国家治理体系的村民自治模式也应随之发生相应的变革。微自治这一乡村治理的新探索,通过自治基本单元下沉,能够激发基层自治活力,是村民自治的有益补充,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微自治有其历史制度底色,是对村治自然空间的回归,更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主体基础、行动保障和平台支撑。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数据农业的实践 经验及政策设计
李娟,王洪乾
2019, 36(3): 96-106.
摘要
(
10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我国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新征程。因为“农业兴,乡村兴”,所以乡村振兴必须落脚在农业产业化上。基于云计算架构的大数据技术为农业全产业链流程再造创造了可能,是对农业产业的革命性变革。在对我国目前大数据农业的实践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指出,必须通过加快农业大数据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土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联盟构建和适应大数据农业发展的新农人的培育等措施来推进大数据农业的发展。
经济学研究
基金经理团队特质对私募基金 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多样化观点抑或群体转移
倪中新,孙怡沁,巫景飞
2019, 36(3): 107-125.
摘要
(
11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私募云通数据库、朝阳永续、Wind数据中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的股票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绩及基金经理个人信息数据的研究可以发现:(1)多样性观点更多地能体现对收益的影响,群体转移则更多地能解释对风险的影响;(2)团队规模大、有女性的团队、从业背景多样化、学历多样化程度高的管理团队收益较高,“老手带新手”的团队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较差;(3)“老手带新手”、有海外经历的团队风控能力较强;(4)有公募背景的基金经理团队收益较差,风控能力不佳。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
金洪飞,葛璐澜,程小庆
2019, 36(3): 126-140.
摘要
(
8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2015-2017年间中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数据,可以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缺口和债务规模的扩大会导致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利差上升。此外,债券发行期限越长,同业拆借利率越高,发行利差越大;第二产业占比越高,各省份金融环境越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越小。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地方政府债券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具体来说,相比于一般债券,专项债券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更敏感;相比于定向置换债券,公开发行的政府债券发行利率更合理地反映了地方的财政和经济信息。建议加快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吸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完善价格机制,并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债券评估和风险预警体系。
在线办公
作者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下载中心
>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
友情链接
期刊基本信息
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
主 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 办:上海大学
主 编:曾军
ISSN 1007-6522
CN 31-122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