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7-15
    社会学研究
    重整生活世界:慢病女性的日常身体实践
    侯慧, 何雪松
    2019, 36(4):  1-13. 
    摘要 ( 6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传统文化赋予女性的家庭角色责任以及疾病等客观限制,慢病女性的主体性发挥陷入困境。与此同时,慢病女性通过对疾病与生活意义的反思和重构,在对疾病积极适应以及利用疾病突破自身局限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关系结构进行了重塑,最终实现了对生活世界的重整以及主体性的重建。这一个案不仅展现了慢性疾病与传统父权文化对女性的束缚,也诠释了女性是如何将原本限制个体的疾病转化为机会与资源,进而完成主体性建构与日常实践的。

    性别、代际与家庭暴力的幸存者:#br# 一项基于两代受暴妇女的生命史研究#br#
    王曦影, 董晓珺, 夏天, 乔东平
    2019, 36(4):  14-27. 
    摘要 ( 8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两代受暴妇女对暴力的解读、求助策略和离婚决策的过程,显示出了明显的代际差异。中老年被访者多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她们多生于男尊女卑的父权制原生家庭,对家庭暴力的解读有“宿命论”的倾向,在暴力婚姻中停留很多年,习惯于求助邻居、娘家等非正式支持系统,在正式支持系统中习惯求助于单位和妇联; 青年被访者出生于改革开放时代,相对而言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较强的性别平等意识和权利观念,她们对于暴力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当遭遇暴力,常常选择报警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能够比较果断地离开暴力婚姻。研究讨论了性别、年龄、代际、阶层和教育水平是如何相互交叉影响着两代受暴妇女的经验,为顺应不同代际的受暴妇女的需求并提供相关服务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结构洞察中的职业学校女孩——基于启明中专的个案研究#br#
    王毅杰, 薄小奇, 宋姣
    2019, 36(4):  28-41. 
    摘要 ( 8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身体社会学的两种分析视角,即身体结构模式和身体行动模式,可探讨职业学校女孩的规训、洞察与应对逻辑。研究发现,“差生”的共享身份使职业学校不再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而把关注点放于“守规矩”和“课外活动”;职校为学生制定了可预见的未来,但遭到职业学校女孩的抵制,她们有自己的职业设想;职校女孩片面洞察了结构性钳制,却无力反抗,由此在校内外,她们呈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应对策略。在校内,她们以“乖乖女”的形象示人,迎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校外,她们是在酒吧和KTV里抽烟、喝酒与“混混”谈恋爱的“坏女孩”,她们寄希望于外界,对爱情、婚姻和家庭充满渴望。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底层再生产中女性群体特殊的一面。

    影视理论研究
    作为力比多装置的电影——利奥塔的电影哲学评述
    李洋
    2019, 36(4):  42-51. 
    摘要 ( 8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的电影哲学是建立在他于20世纪70年代阐发的“力比多经济学”理论之上的。利奥塔对再现剧场空间进行了分析,通过三重空间的切分及其功能分析,阐述了电影作为力比多装置的基本特征。利奥塔回到电影作为运动书写的本质,提出了两种反抗力比多装置的电影形式,即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中的极度静止与极致运动。在故事片和历史论文电影中,也会因真实再现的过剩堆积而导致“诱惑变形”;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那些描写如平底锅一样普通物品的镜头,会突破力比多装置的权威,表现出电影面向未来的至尊性。

    离散与叠加——德里达关于电影的哲学修辞
    李科林
    2019, 36(4):  52-60. 
    摘要 ( 10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尽管德里达并不是一位典型的电影理论家,但是他在分析电影经验的过程中提出的概念和他在其他领域中的概念相互呼应,反而使得其电影理念具有了很强的延展力:电影中相信和无信的叠加,作为幽灵的过去和当下影像的叠加,作为看见和看见看见本身的叠加,以及电影中影像和声音的叠加,而在这里的每一重叠加中又包含了不同方式的离散,为超越主体性打开了不同路径。德里达的电影理论恰恰在这一点上体现了他的思考风格,即以解构的方式进行建构,以此保持电影思考本身的鲜活性。
    关键词: 
    想象与介入——萨特电影理论中的复调
    阎伟
    2019, 36(4):  61-71. 
    摘要 ( 10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萨特的电影理论是在他的哲学研究和文学实践中逐渐丰富和完善的。他的电影理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的现象学的心理学时期,他从影像入手,指出影像的心理性和象征性特点;40年代的存在主义时期,他认为影像先于存在,并通过叠加逐渐显示生命本质的真实和意义;40年代到6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时期,他认为电影本质上就是对人群说话,电影的生产与传播具有产业化与社会化的特点。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研究
    组织起来与提高技术 ——新中国农业集体化的宏观机制及在地化实践
    常利兵
    2019, 36(4):  72-92. 
    摘要 ( 11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致力于农业集体化成为国家与农民相互关系生成的重要历史实践。从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再到人民公社,广大农村经历了一个不断被组织化和制度化的整合过程。通过考察分析农业集体化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可揭示出组织起来与提高技术作为实现集体化的宏观机制,不仅使中国的显性农业革命得以持续展开,而且为1949年后农村社会主义化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性基础。
    关键词:
    通俗化与伦理世界的重建——作为“新启蒙”故事的《小二黑结婚》#br#
    朱康
    2019, 36(4):  93-99. 
    摘要 ( 11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赵树理将其自1941年开始明确推动的文艺通俗化运动视作“文化大众化”的主要途径,视作新启蒙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实现“‘文化大众化’的‘新启蒙’”。这一启蒙之所以是“新”的,是因为相对于“五四”启蒙诉诸人的觉醒而言,这一启蒙在人的觉醒之上,诉诸大众的意识,诉诸大众作为大众的意识,进而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起一个新的伦理世界。“文化大众化”不仅意味着文化成为大众的文化,而且意味着,大众通过文化成为大众本身。《小二黑结婚》正是赵树理通俗化实践的产物,它是一个通俗故事,更是一个新启蒙故事。小二黑与小芹通过“相好”获得了人的自然的觉醒,通过结婚,在一个已瓦解了的旧乡村秩序上建立了一个新的伦理世界,这个新的伦理世界,其一端是自然,另外一端是法。

    法学研究
    法治视阈下数字经济发展与规制统创新
    陈兵
    2019, 36(4):  100-115. 
    摘要 ( 8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经济作为新时代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消费升级和模式创新的重要动力和实践进路,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诱发诸多规制风险与危害。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是以数据及大数据资源为基础的生态产业链。由于当前数据产权制度不明晰,基于数据资源产生的各种形式的竞争行为严重挑战了现行法律及其实施机制。为回应制度供给不足与实施乏力的困境,因应数字经济发展,应更新规制理念与方法,确立系统规制的逻辑,利用整体的、多层次的规制思维,改善实施机制,构建由政府主导的,经营者、消费者、社会组织参与的多维度、多元化、全方位的经济法治规制系统。这一规制系统依赖于顶层设计与顶层推动的协同联动,尊重多元利益的平衡,最终实现效率、公平及安全的三维一体。

    《新加坡调解公约》背景下我国商事调解制度的完善
    唐琼琼
    2019, 36(4):  116-129. 
    摘要 ( 12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的商事调解存在基本法缺位、调解员认证机制缺失以及调解员职业守则统一化、国际化程度不足等制度性问题,其弊端将在《新加坡调解公约》对我国生效后显现,迫使法院不加区分地承认商事类争议的国际和解协议的效力,而其中某些类型的争议可能是我国立法本无意授权调解予以解决的,这损害了国际商事调解的正当性,减损了调解对于当事人的吸引力。为此,我国应当制定一部商事调解基本法,就可调解事项、调解的保密性以及和解协议的执行等当前立法盲点问题作出规定;引导民间机构建立调解员认证机制;制订调解员职业守则范本,并将职业守则的遵守情况与调解员认证挂钩;以调解员认证和职业守则为手段整合机构调解、律师调解和行业调解,推动我国一体化市场调解机制的形成。

    《循环经济促进法》制度设计的问题与出路
    俞金香
    2019, 36(4):  130-140. 
    摘要 ( 8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9版《循环经济促进法》已经不具有现实适应性,对其修改正在进行中。必须认识到《循环经济促进法》担负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推动产权制度改革深化的重任,《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制定与修改特别值得关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存在制度性结构错位,《循环经济促进法》制度设计中涉及该法的理性定位,循环经济战略与规划,循环经济监管体制等重大制度变革,在《循环经济促进法》修订时需要慎重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