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3-15
    中国问题
    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2018)
    徐昕,黄艳好
    2019, 36(2):  1. 
    摘要 ( 6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8年,司法改革围绕着中央部署的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任务,在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发展专业化审判、深化司法公开等方面有所进展。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改革困难重重。在当前难以取得关键性突破的背景下,可行的策略是通过司法公开等技术性改变来不断接近正义,逐渐完善司法生态。
    影视理论研究
    数字后现代时代的电影研究
    [南非]柯岩·托玛瑟利1,吴维忆2,段似膺3译
    2019, 36(2):  20. 
    摘要 ( 5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后工业、后现代及后学科的学术环境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新千年的世界已经不再建立于现代主义假设甚或是其现实之上,随着虚拟的、增强的技术发展,20世纪电影理论标准范式所提供的确定性已经失落了。在不同时期、语境和技术的背景下,探讨电影学科的认识论、主题史以及电影理论范式变革的价值成为关键。以“语言”(结构、形式、流派)和“言语”(语调、风格、轶事)的符号学框架作为批判性考察上述问题的主要方法论,并使用这两个术语来分别透析电影研究中的“主题”(学科意义上的“语言”)和“话题”(可能脱离其所在学科的“言语”)。当下很多电影学院仍然采用现代主义工业授课模式,而与之相对的,以分析电影文本为基础的后现代主义授课模式则倾向于不以电影理论为解释框架。另外,数字式故事讲述通过“观看行动”者虚拟互动的体验式参与来重新绘制“语言”和“言语”的图景。
    语法、历史与文化的三层级电影#br# 类型研究框架#br# ——里克·奥尔特曼电影类型研究述评
    桂琳
    2019, 36(2):  33. 
    摘要 ( 4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美国爱荷华大学教授里克·奥尔特曼是当今国际电影类型研究领域最被推崇的学者之一。二十多年来,他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电影类型研究,实际上形成了一个语法、历史与文化三层级分析框架。这个理论框架能够将商业类型电影所蕴含的美学、商业和文化的多重特性及其相互影响有力地揭示出来。他的理论成果对我国电影类型研究的理论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0世纪中国研究
    霸权更迭、俄国革命与“庶民”意涵的变迁#br# ——重返“五四”之一
    罗岗
    2019, 36(2):  43. 
    摘要 ( 5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转向和“五四”学生爱国运动的爆发,在某种程度上都可视为“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欧战”的后果不仅是协约国战胜同盟国,还标志着“20世纪文明”对“19世纪文明”的克服与超越。具体而言,“欧战”标志着“19世纪文明”的“总体危机”,“俄国革命”则成为了“20世纪文明”的起点,借用霍布斯鲍姆“短暂的20世纪”和阿锐基“漫长的20世纪”的历史分期,“欧战”的意义也许还能进一步被理解为是为资本主义的霸权更迭铺平道路,而“革命”则意味着对这种霸权更迭的“突破”。正是在这个由“战争”与“革命”构造的双重视野中,以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代表的《新青年》同仁们在思想上经历了“从威尔逊到列宁”的深刻转变,进而试图将“新文化”召唤出来的“新主体”,与“庶民”这一“胜利的主体”和“历史的主体”联系起来,为“后五四”时代从抽象的“人”向具体的“人民”逐渐转化奠定了基础。
    政治地理学与清末的文明史观
    傅正
    2019, 36(2):  62. 
    摘要 ( 5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因民族危机的刺激,地理学在清末蔚为显学,政治地理学就是其中重要的分支。这门学问1897年始创于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讨论的是国家有机体与地理空间的关系,并由其学生契伦发展成为地缘政治学。换言之,近代地理学产生于地理大发现,却在19世纪末具有国家主义的底色,它既可能具备近代早期的进步主义元素,更可能蕴含19世纪后期的达尔文主义竞争哲学。这两种品质同时影响了中国人的历史观念,构成了清末文明史观的重要内容。
    法学研究
    中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权利构造
    许娟
    2019, 36(2):  77. 
    摘要 ( 4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信息社会具有高度复杂性,简约的概念化思维无法面对复杂的本体,必须以整体方法论阐释个人信息保护的权能,以人格与财产二象性构成权属,以人格嵌入财产进行权利构造。在给定个人信息的人格要素状态下,一组事件(劳动与交易),在环境及外部约束条件下,使个人信息在原有隐私权、人格权、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分离出一组新的权能,并通过国家赋权、功能创生出个人信息权的新形态,包括个人信息控制权、公开权、信息产权、被遗忘权、剩余权等,所有这些以一组交叠共识的权能构成个人信息权。面对个人信息权利的复杂构造,中国个人信息保护以混合立法模式和整体立法原则相结合,形成以私法为起点,以经济法、行政法、刑法为保护,以社会法为保障的整体性法律构造。构建出一套既要让个人信息流动起来,又要防止因个人信息流动而产生巨大风险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
    自动驾驶事故的侵权责任构造#br# ——兼论自动驾驶的三层保险结构
    韩旭至
    2019, 36(2):  90. 
    摘要 ( 5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自动化程度高低,自动驾驶可分为高度自动驾驶与无人驾驶。但无论何种程度的自动驾驶,均无法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我国民法典立法过程中,应充分回应自动驾驶对侵权法的挑战。首先,在产品责任上,对汽车改造以实现自动驾驶的改造者,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生产者,应承担严格责任;同时应借鉴消费者合理预期标准判断产品缺陷,且适用因果关系推定与举证责任倒置,不适用发展风险抗辩。其次,在交通事故责任上,需根据自动驾驶类型进行区分。高度自动驾驶汽车事故由生产者与使用人承担连带责任,无人驾驶汽车事故由生产者承担责任。最后,在汽车保险上,自动驾驶保险将体现为独特的三层结构,包括汽车所有人或管理人投保的交强险、使用人或生产者投保的商业险以及生产者或销售者投保的产品责任险。
    翻译学研究
    走出“西方中心主义”:基于中国经验的#br# 翻译理论研究
    马会娟
    2019, 36(2):  104. 
    摘要 ( 3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翻译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最为迅猛的人文学科之一。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翻译理论研究基本上都是以欧美为主导的西方中心主义研究,导致了中国翻译研究在国际上几乎处于失语或半失语状态。世界范围内翻译研究领域出现西方中心主义的原因有两个:当代欧洲翻译研究的快速发展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强势地位。我国翻译研究要去除西方中心主义,中国学者就不能只关注和研究以欧美为中心的西方翻译理论,而是应该了解和研究我国自身的翻译历史和翻译实践活动,了解和研究翻译历史文化传统及地域上与我国相近而与西方大相径庭的东方各国的翻译理论,特别是开展基于中国翻译活动实践的研究,以促进我国的翻译学科理论建设,应对西方翻译学术话语权,增强文化自信。
    从初识到会通:李渔作品在英语世界的#br# 译介与研究
    肖娴
    2019, 36(2):  114. 
    摘要 ( 4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两百多年来,英语世界对李渔作品的译介和研究呈现如下阶段性特征:作为中西互识之“镜”,经历了从单一译介到译研并重的多元化研究过程,从最初对东方文化的猎奇走向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文化对话。其嬗变历程反映了中西文化心理、理论语境和研究视角的差异。海外汉学界对译介题材选取的偏好和研究成果为国内的李渔研究提供了多维度视角,而李渔作品在英语世界呈现经典化趋势的最终决定因素,乃是作品的世界性及其文学本体价值。国内学界应关注海外汉学界的译介与研究成果,了解以求互鉴,对话以求会通,或可形成学术对话新空间。
    传播学研究
    论作为媒介之叙事#br# ——谈讲故事之研究的媒介生态学方法
    [美]兰斯·斯特拉特1,张云鹏2译
    2019, 36(2):  126. 
    摘要 ( 4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讲故事,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性特征,是人类语言和符号传播能力的一种产物。正如在媒介生态学领域,语言被认为是一种媒介一样,叙事在被理解为一种语言、一种基本社会现象的同时,也被理解为一种传播媒介。作为一种媒介,叙事与其他媒介相互作用,同时又被其他媒介所改变,在经历巨大改变的过程中,叙事通过口传传统、戏剧表演、书面文件以及视听媒介等得以表达。人物和情节在性质上的重大转变伴随着从口头向文字的转变。书写,尤其是印刷,使很多新型叙事的出现成为可能。讲故事通过新媒介的引入继续发生着改变,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强调把叙事作为环境,尤其是与社会互动和游戏有关联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