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3-15
    影视理论研究
    激浊扬清:拓展华语电影的国际视阈及其文化主体性创新
    黄式宪
    2014, 31(2):  1-11. 
    摘要 ( 10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几年来,华语电影在中国内地市场上迎来了自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与此同时,竟无可回避地陷落于文化缺失和唯GDP至上的误区。以GDP论英雄,由GDP来主宰市场并扭曲电影之为电影的文化根本属性,这就给华语电影及其产业造成了结构性的危机。当今处于“后融合期”的华语电影共同体及其产业,无疑需要葆有一种文化的韧性和定力,激浊扬清,吐故纳新,锐意拓展华语电影前瞻性的国际视阈及其文化主体性创新,再度聚合中国内地与香港、台湾、澳门暨海外华裔多地域性的文化正能量,以实现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对接,中华人文精神与人类共通价值观的融合。
    关键词:
    “高概念”电影与国产大片
    周学麟
    2014, 31(2):  12-21. 
    摘要 ( 12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进入21世纪,中国电影产量逐年增长,电影票房持续走高,已逐步成为世界电影大国;在此过程中,本土生产的商业大片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些大片真是拯救中国电影免被好莱坞完全吞并的“救命符”吗?通过文本分析,比较好莱坞“高概念”电影《拯救大兵雷恩》(1998)和国产大片《金陵十三钗》(2011)的美学风格和叙事手段,借此期冀对这个问题提供某些思考与启示:中国电影要在好莱坞“狼逼门前”的威胁声中真正“走出去”,需认真思考如何平衡本土与世界(故事题材、主题意义方面)、繁复与简洁(叙事结构、美学风格方面)间的关系。
     
    “镜花水月”与“天地不能久”:李安的中国宗教精神对《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重塑
    范若恩, 黄莺
    2014, 31(2):  22-29. 
    摘要 ( 17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语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通过对一系列西方宗教和文学经典的互文性借用,既模仿了后者的主题、情节与结构,又继承了其隐含的对具体神灵信仰的质疑和难以超脱的精神迷惘,这也使小说中人虎共存与食人独生两个故事存在难以调和的尖锐对立。李安将自身对中国传统的道家与佛教的信仰作为底色融入他对小说的理解和电影艺术的再创作中;这一中国宗教虚空精神在电影中的无形融入,将主人公对具体神灵的信仰与困惑导向对更高意义的伟大性的感悟,并借此获取心灵的慰藉与救赎。这一顿悟的产生又微妙地调和并重塑着原作中存在根本对立的两个主题,使之在电影的中国意境中得以升华并融为一体。
    关键词:
    文学研究
    《熊》的创作流变与福克纳的生态伦理
    朱振武, 朱晓亚
    2014, 31(2):  30-43. 
    摘要 ( 20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福克纳的许多作品都是对其早期发表的短篇小说进行二次修改而成的,这是福克纳创作生涯中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在其短篇小说《熊》的基础上,福克纳经大量修改和扩充完成了中篇小说《熊》的创作,从而实现了作品主题思想的巨大升华与超越。从《熊》的两个版本的对比中,我们洞见到了福克纳的创作动机,考察到了作者在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背后更深层的思想嬗变。较之同名短篇小说,中篇小说《熊》不仅赋予荒野与文明以善恶对立的道德内涵,还试图据此为美国南方种族制度的痼疾和生态危机寻觅出路,表现了作家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与生态伦理的深刻思考。
    论两宋理学“观天地生物气象”义蕴及其多向性展开
    王培友
    2014, 31(2):  44-53. 
    摘要 ( 14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观天地生物气象”话语来自于“观物取象”文化传统,因之具有会通性基因并发展出独特文化义蕴。之中“观”具备兼手段与目的的特性,其体用的基本方面由原始儒学“观”之义蕴发展而来,而非来自佛教。“生物”、“气象”以及“观天地生物气象”等话语义蕴,亦是层积地发展而形成的。二程在继承邵雍、周敦颐等人相关思想的基础上,对该话语之“体”、“用”与“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朱熹则从体、用及其关系方面,以具体化、超越性的发展向度,对该话语整体性义蕴进行了开掘。由此,“观天地生物气象”因其具备会通自然界与道德界的体用属性而具有重要文化价值。
    关键词:

    王世贞《州山人续稿》成书、版本考
    魏宏远
    2014, 31(2):  54-65. 
    摘要 ( 8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王世贞的著述主要分布在史部和集部,《弇山堂别集》、《弇州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为王世贞作品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弇州山人续稿》卷数最多,刊刻时间最晚,在王世贞作品中地位最重。考察《弇州山人续稿》的成书、版本是王世贞全集整理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王世贞去世前已将《弇州山人续稿》整理完毕,却因经济拮据而未能刊刻,后来因王氏子弟管护不善,至万历二十七年刊印时,《弇州山人续稿》已散佚二十余卷,后来又发现十一卷,遂补刻为《附集》。《弇州山人续稿》有明抄本、明刻本、清抄本,明刻本又分初印本、后印本。《弇州山人续稿》版本复杂,卷帙浩繁,成于多人之手,有重收、散佚、校勘错误等情况。
     
    美学研究
    面向问题综合创新——2013年度文艺学研究前沿问题论
    吴子林, 陈浩文
    2014, 31(2):  66-78. 
    摘要 ( 13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文学研究中,文艺学向来以“先锋”的姿态出现在理论前沿;在所谓“后理论”时代,2013年度的文艺学前沿问题研究,从中国的实际问题出发,在有效“介入”现实世界,以及学术创造或突破上取得了一定实绩,显示了我国文艺学研究持续发展与创新的强劲态势。
    论加达默尔对视觉存在论的反思
    高燕
    2014, 31(2):  79-92. 
    摘要 ( 7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追求唯一确定性的思想指向和二元化的思维结构使视觉成为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形象化表达,加达默尔对存在之真理的探索就是通过解构传统形而上学的视觉中心主义和建构阐释学的视觉存在论来实现的。加达默尔从视觉对象与视觉主体之间存在的关系去理解视觉观看,并通过对游戏的具体论述建构其视觉存在论,消解了视觉观看坚守的主客对立和主体对客体的优先性,使视觉观看在返诸自身中具有了存在论涵义。加达默尔对视觉存在论的揭示,为重新确认沦落于现世黑暗之中的个体生命存在的本然自足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法学研究
    加强激励法学研究完善法治国家建设
    倪正茂
    2014, 31(2):  93-102. 
    摘要 ( 7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法律史是人类解放自身的历史。法律除组织管理、惩戒外,还有激励功能。重视法律激励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国古代法制与外国思想家、外国法制的重大区别。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军事远比外国发达,可能正是这一区别所致。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之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法等激励法的作用,正是其迅速崛起的首要原因。深入探讨激励法律文化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加强激励法学研究,是改善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
     
    网络著作权犯罪的实证分析与司法应对——基于100个网络著作权犯罪案件的分析
    于志强
    2014, 31(2):  103-115. 
    摘要 ( 11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对100个网络著作权犯罪案例样本的分析,在政策和法律双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对网络著作权犯罪惩治力度不断强化。司法实践中涉及的著作权类型多元化,重视共同实行犯罪的处罚,“以营利为目的”认定问题不再突出,重视罚金刑的适用,同时坚持刑罚轻缓化。但是也暴露出忽视单位犯罪,极少处罚帮助犯,漠视移动网络中的犯罪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应当反思解决我国著作权刑法保护领域中存在的“运动式司法”和“选择性司法”现象,并提出在整体策略上应当坚持立法的“积极作为”和司法的“持重平衡”之道。
    语言学研究
    翻译功能探索
    傅敬民
    2014, 31(2):  116-125. 
    摘要 ( 9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翻译功能研究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尽管翻译所涉及的因素很多,但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翻译工作者(译者、翻译研究人员、出版人等)构成翻译中三个基本要素。翻译实践的功能与翻译目的休戚相关;翻译理论之用不仅体现于翻译研究本身,对于其他学科的发展也利莫大焉;译者功能的发挥则在个性张扬与关联因素共谋的张力中得以体现。
     
    管理学研究
    欧洲高校教师薪酬透视:以瑞士、瑞典、芬兰为例
    王英立, 乌力吉图
    2014, 31(2):  116-140. 
    摘要 ( 9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化环境,如何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话题。欧洲高等教育区和研究区国家对此进行了不同模式的教育改革探索。瑞士的新薪酬制度改变了原来的随资历固定薪级薪酬递增模式,通过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支持的工作环境和组织文化促进高校和个人的未来发展。瑞典在吸引、培养和保留优秀教师人才层面,从固定的薪酬阶梯转向个别化薪酬制度,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招募高质量高校教师的外部人力资源环境。芬兰推出的高校UPJ薪酬制度为提高大学竞争力、领导力,促进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薪酬制度建设不存在普适模式,也没有现成模式,但不同国家教育体系的经验能够为我们规范薪酬治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科技竞争能力建设,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