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7-03-15
    中国问题
    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br# ——经济全球化新挑战的中国选择
    迟福林
    2017, 34(2):  1-13. 
    摘要 ( 4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对当前国际环境出现的逆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冲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国需要加快以经济转型为目标的结构性改革,以深化结构性改革破解经济转型的突出矛盾,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释放经济转型的巨大增长潜力,激发市场活力,稳定增长预期。当前,在我国经济转型与新一轮全球化形成历史交汇的大背景下,推进以货物贸易为主的“一次开放”转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二次开放”,是我国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同时,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决定着结构性改革的实际进程。只有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才能拓宽经济转型的市场空间,放大结构性改革的市场效应,加大有效的制度供给,实现经济转型的实质性突破。以开放转型促进结构性改革,不仅决定了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未来,而且将对全球经济增长和经济治理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影视理论研究
    中国与中东欧电影交流的历史和现状#br#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再思考
    陈犀禾,刘吉元
    2017, 34(2):  14-23. 
    摘要 ( 5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梳理、描绘中国和中东欧电影交流的历史与现状出发,我们可以分析并展望当下中国电影传播的意义、价值与策略。首先,植根历史,可对1990年以前中国与中东欧电影交流的相关史实进行归类和总结;其次,关照当下,立足“冷战”结束、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国际政治新格局,可勾勒出1990年之后中国与中东欧电影合作的现状;最后,放眼未来,以中国对中东欧的电影传播可能为“中国梦”做出的贡献为切入点,可对中国和中东欧电影交流的战略任务进行合理定位。

    以移动视角审视世界电影与#br# 华语电影
    张英进,翟莉滢译
    2017, 34(2):  24-33. 
    摘要 ( 4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世界电影和华语电影的概念重构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平行发展的世界文学与世界电影在关于中心/边缘、支配/对抗的讨论范畴是重叠的;其次,以突出多地观点和移动视角作为审视世界电影的新方法,并赋予多切入点的连接脉络,摒弃僵化的结构系统;再次,审视最近关于西方学者的华语语系电影理论和中国学者的重写电影史的争论,并将其作为地缘文化政治的电影研究的两个相互角逐的新阵营,但双方所持二元对立的立场值得质疑;最后,强调华语电影作为跨地实践和世界电影中包含的多中心视角,世界电影与世界文学一样,也应是一个开放的领域,需要更进一步的学术探讨。
     

    论动画伦理的超越性本质
    高晨
    2017, 34(2):  34-45. 
    摘要 ( 6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画是应用艺术、科技等多元媒介创造出的展示现实、超越现实的文艺形式和制作技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它描述人类社会现实,具有社会伦理意识;从超现实角度来看,它融合并超越其他文艺符号,在创造视野冲击的同时,表达无限。因此,动画可以凸显个体伦理诉求,建构出超越社会伦理的内涵,即动画伦理的超越性本质。其内容在形式、内涵和方法三个层面上分别为“现代神话”“娱乐启蒙”和“跨界移情”。在动画艺术顺应世界潮流谋求多方位发展且不断创新的当下,研究动画伦理本质是推动动画发展、建构动画伦理理论的关键。

    国外人文社会科学
    《论解构:结构主义之后的理论#br# 与批评》25周年版序言
    [美]乔纳森·卡勒1,陆扬2译
    2017, 34(2):  46-53. 
    摘要 ( 5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论解构:结构主义之后的理论与批评》1982年面世以来,“解构”这个词语始终是文学和文化批评中的一个论争焦点。在最宽泛的意义,解构已经成为对权威的一种批判,它联手其他后现代与后结构主义思潮,来激发对既定范畴和经典的怀疑,进而挑战客观性。新版序言聚焦以下领域:女性主义/性别研究/酷儿理论、宗教/神学、建筑以及政治、法律、伦理学,解析解构的变迁兴衰。

    中国古典研究
    《汉书》的中古传播及其经典意义
    陈君
    2017, 34(2):  54-72. 
    摘要 ( 5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汉书》在中古的传播表明,中古时期,人们有一个“汉代情结”。时人对《汉书》的认识,蕴含着他们对汉帝国的历史记忆和情感认同。作为秦汉帝国制度和思想的结晶,《汉书》这一“包举一代”的新制作,其流行程度超过《史记》,并成为新经典,治道镜鉴意义之外,还在于它文字典雅和法度严整,而后者正契合了六朝隋唐的贵族文化氛围。

    由《左传》看《老子》所述大小国关系#br# 的年代学特征
    宁镇疆,赵争
    2017, 34(2):  73-86. 
    摘要 ( 6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左传》所述春秋史实看,其时大小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尚未失衡,大国对小国犹有忌惮。更重要的是,春秋时周礼犹有浓厚影响,这对霸主的强权构成有力制约。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春秋时的大小国有双向的责任和义务:大国对小国要扶危济困,小国对大国也要克敬职贡,这正是《老子》所述大小国关系的时代背景。相反,战国之世捐礼义而任诈伪,以攻伐为贤,大小国的力量对比已严重失衡。所以,《老子》对大小国相处原则的这种设计只可能出现于春秋时代,而绝不可能是战国之世。

    法学研究
    进化中的环境法上的权利类型探析#br# ——以环境享有权的核心构造为中心
    汪劲
    2017, 34(2):  87-98. 
    摘要 ( 4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曾经一度被热烈讨论的环境权及其相关理论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新时期时遭遇到了空前的冲击。环境法上权利类型的发展需要基石性范畴的支撑以形成有效应对环境问题的法律方法;环境保护的法律实践需要加强法律权利的赋能;法律应对环境问题的进化需要体系化与精密的环境权利;环境治理之中良好的法律遵从需要可得的与可实践的权利。从与环境相关的权利集合进化到具有一定雏形的环境权利(权力)体系,环境法上的权利类型进化到了一个亟须核心范畴支撑的关口。基于这种考量,环境法上的权利类型再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突破:环境保护法治工作中治理行为的下移或许是必然选择;环境利用行规最终将成为环境治理的前沿;环境享有权将成为环境法上权利类型的核心构造。

    公开与不公开之间:我国公众环境#br# 知情权和政府环境信息管理权的#br# 冲突与平衡
    严厚福
    2017, 34(2):  99-109. 
    摘要 ( 4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中国政府在环境信息公开这一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主要体现在政府部门经常以“国家秘密”为由不公开环境信息,以及对公众申请环境信息公开严格进行“生产、生活、科研需要”的审查。在完善我国公众环境知情权时,应当考虑到社会稳定的需求以及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能力。从切实可行的角度来看,为了平衡政府对环境信息的管理权、政府公开环境信息的能力和公众环境知情权之间的关系,应当在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依法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环境信息不得被确定为国家机密”;考虑参考目前环境公益诉讼的做法,规定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无需理由申请政府公开环境信息;鼓励“民间环境信息公开”,并大力提升公众的环境科学素养。

    文艺理论研究
    论环境法上权利的异质性及其#br# 类型化的方法论功能
    吴凯
    2017, 34(2):  110-125. 
    摘要 ( 5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环境法学研究中“法律理论”与“法律工程”思维模式的混淆,“法律工程”思维模式主导下形成的环境法上以“权利库”形式存在的权利群落呈现出高度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与不同环境自然资源要素背后的科学原理差异性,以及我国不同地区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多样性和特定时空下的政治判断与决断密切相关。从实在的权利主体视角出发加以审视,这种异质性体现为适应当下需求的“国家/企业/公民”三分法与面向未来的“国家/城市(共同体)/公民”三分法的并存。而面临环境法上的权利过分的异质性,类型化方法能够实现有效回应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矫正异质性的负面影响。环境法上权利类型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领域为单位对环境法学科体系的重组与优化、“以人为本”因素在环境法研究中的复归、对环境法上权利在时代变迁中样态变化的认知与把握,以及环境享有权作为环境法上权利类型的核心构造的提出。在这诸多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应当通过类型化方法提炼环境法学研究的核心范畴。

    语言学研究
    语义对比研究的问题和原则
    万华,冯奇
    2017, 34(2):  126-133. 
    摘要 ( 4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英汉语言多义范畴的对比分析,揭示当前对比研究中存在夸大语言之间差异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在对比的过程中没有采用统一的标准对待两种语言的不同现象,单向强化一种语言对概念切分精确度高于其他语言的某些特例,将参数上的差异上升为原则上的差异。对比研究应该遵循典型对典型,变异对变异,而不是典型对变异的原则。

    管理学研究
    心理紧张度和心理韧性对飞行员#br# 工作绩效的影响#br# ——以通用航空飞行员为例
    张梅1,廖江群1,彭凯平1,齐学梅2
    2017, 34(2):  134-144. 
    摘要 ( 4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飞行员是一种高压和高风险性的职业,研究飞行员的心理状态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的影响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采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心理韧性和心理紧张度对通用航空飞行员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心理韧性和心理紧张度对飞行绩效存在交互作用,共同影响飞行员的工作绩效。该结果在理论和应用上对飞行员的选拔、培养及提升工作绩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