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09-15
    文艺理论研究
    检察人员司法责任制体系的构建及其与检察权属性之间的关系
    崔永东
    2017, 34(5):  1-12. 
    摘要 ( 5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检察权既有司法权的属性,同时也有行政权的属性。以前者言之,检察权的行使要符合司法规律,即独立行使;以后者言之,检察权要符合行政规律,即上命下从。这就涉及司法责任制的落实问题。显然,当检察官行使的是带有司法权特性的检察权的时候,他才需要承担司法责任;当他行使的是带有行政权特性的检察权的时候,则无需承担责任或者只承担部分责任,向其发布指令者应当承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中国检察权实质上是一种带有行政色彩的司法权,只不过这一行政色彩在过去被不适当地强化了。因此,今日的检察改革应当注重去行政化,逐步淡化检察权的行政色彩。检察官独立与法官独立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检察官独立是在检察一体化的大框架下的独立,因此只能是一种相对的独立。这一认识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检察人员司法责任制体系的前提。

    电影与记忆的工业化——贝尔纳·斯蒂格勒的电影哲学
    李洋
    2017, 34(5):  13-19. 
    摘要 ( 9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法国当代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的电影思想从胡塞尔关于意识的两种记忆形式出发,即第一记忆(感觉)和第二记忆(回想),提出了“第三记忆”理论。斯蒂格勒认为,在电影中,视听记录技术创造了“意识的容器”,成为一种如同记忆只能在时间中才能自我展开的“时间客体”,成为随时可以把过去带到当下的意识副本。依靠外部物质存储的人的“第三记忆”正被迅速工业化,这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电影与人的意识高度同化,摧毁了欲望经济;二是改造了人的一般性审美体验,可以被精细化的数字技术所调节,导致人类丧失了原始的自恋能力以及图像的盲视式毁灭,斯蒂格勒称之为“符号的贫困”。

    现代电影编剧理论的奠基人——悉德·菲尔德论
    蔡兴水
    2017, 34(5):  20-29. 
    摘要 ( 8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悉德·菲尔德是与罗伯特·麦基齐名的著名电影编剧理论家。他所著《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等书成为编剧初学者入门的必读经典。他的编剧理论重基础,讲实效,接地气。他提出电影剧本写作的“三段式结构”和四大条块诀窍,凸显传统影响痕迹,强调剧本中前后两大情节点的重要性,强调构思电影剧本最先考虑的是结尾而不是开头。他促成现代电影编剧理论的创立,是电影编剧学的先驱者和实践者,是电影剧本写作的启蒙导师和习作引领者。当然,悉德·菲尔德的编剧理论偏于保守,对非线性叙事电影等的关注度略显不足。

    扬雄《剧秦美新》与汉代的王道观
    王允亮
    2017, 34(5):  30-44. 
    摘要 ( 6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中“奋三为一”,李善和五臣均释为于《尧典》、《舜典》外,新作帝典一篇,合三篇而为一,这种解释实为误解。“奋三为一”源于“王道通三”观念。“王道通三”是汉人王道观中的核心命题,它在贯通天人的基础上,强调屈民伸君、屈君伸天,是与汉政治文化环境相应的原创理论。汉帝国不仅政治上超迈往古,思想上也涵括天人,具大一统特色。其王道观于思想领域集成众说,另辟新义,是时代精神的高度体现。

    清初庙堂文人诗学意识形态之建构——以施闰章、魏裔介、冯溥为中心
    白一瑾
    2017, 34(5):  45-59. 
    摘要 ( 4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施闰章、魏裔介、冯溥为代表的清初庙堂文人,对诗坛进行整饬和规范:通过批判晚明诗风,重申诗歌的教化功用,向儒家诗教回归;通过反思清初诗风,倡导正风正雅;以“雅正”诗学为主导,对前代成果兼收并蓄,肯定唐诗正统,有限度地承认宋诗和明诗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建立清王朝的诗学意识形态。他们所构建的诗学规范,契合了清政权重构政治意识形态的需求。

    语言·本质·世界 ——维特根斯坦语言观再思考
    孙志农,沈楠
    2017, 34(5):  60-68. 
    摘要 ( 11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经历了从“语言图像论”到“语言游戏论”的思想变迁,以反本质观与日常语言观为主要特征。从语言与本质所存在的辩证关系来看,尽管世界上不存在能够解释一切事物的终极本质,但是存有在各个系统层级上起到局域规范作用的局部本质,因此反本质观将“现象”与“本质”绝对对立起来值得商榷;另一方面,从语言与实在的关系、语言的多样性和开放性等方面来看,世界决定着语言,日常语言分析不具备先验意义上的封闭性和自主性,也不可能消解所有的哲学问题。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尽管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存在局限性,其在语言哲学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不可磨灭。

    席勒“中介论”美育思想简论
    孟丽,高迎刚
    2017, 34(5):  69-78. 
    摘要 ( 5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席勒将审美带入现实生活,认为它连接着感觉和思维这两种对立状态,是消除冲突的关键环节。他站在人生立场批判人性异化,认为人应该在审美游戏中生成;他抓住了人的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这一矛盾,希望借审美教育实现人的自由;他认为在力量和伦理的国度里,人的活动和意志受到束缚,只有审美王国能够给予人真正的自由,并寄予审美教育以改良社会的美好愿望。

    国外服务创新研究演变历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湛军
    2017, 34(5):  79-93. 
    摘要 ( 5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熊彼得时代至今,服务创新仍然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学界对服务创新本质看法不同,对服务创新的定义观点不一,服务创新研究遭遇了发展瓶颈。目前,对服务创新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的研究数量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研究发展脉络不清,对研究内容认识不足。通过概念分类法对1996—2016年期间的国外服务创新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收集与梳理,探索了服务创新研究演变历程,总结了服务创新研究的内容类别。研究结果显示:(1)目前的研究大多以熊彼得创新理论作为出发点,通过“内向角度”来看待服务创新。(2)大多数研究依据变化程度、变化种类、变化新颖性以及变化来源四个方面对服务创新展开探索。(3)研究在服务创新的价值共创方面的探索不足,忽视了服务创新在利益回报方面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现阶段研究进行了评述,指出研究的主流方向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薄弱之处,提出了基于价值共创与顾客体验的“外向角度”重新审视服务创新,以及通过改变认知逻辑展开深入研究的展望,从而弥补了目前在服务创新综述研究方面的不足,为今后服务创新研究破“瓶颈”问题提供必要的方向与思路,同时为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期国内服务业创新,特别是高端服务业创新提供一定的前期基础和理论参考。

    中国PPP项目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王彧
    2017, 34(5):  94-105. 
    摘要 ( 8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PP模式推广近三年来,已成为我国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PP市场。PPP模式在我国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项目签约率、民营资本参与率、投资收益率均偏低以及融资难、融资贵、风险分担不合理等问题。为了促使其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建议国家加强顶层设计,尽早立法,增强投资者信心,降低准入门槛,扩大市场参与主体,破解融资难问题,合理设置投资回报率。

    流动摊贩与城管的行为逻辑及博弈演进机制——以浙江慈溪A镇为例
    张丙宣,罗凯
    2017, 34(5):  106-115. 
    摘要 ( 3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规训与反规训的框架下从远郊小镇浙江慈溪市A镇的个案研究中可发现,市场逻辑与行政逻辑是摊贩与城管行为的内在依据,逃跑与追逐、软磨硬泡与教育、暴力抗法和没收财产成为他们博弈策略的三种组合,策略组合的演进是博弈的升级过程。博弈的演进和升级强化了非正规空间的非正规化,重塑了城镇的非正规经济和公共空间。在微观尺度上,博弈策略的有效性取决于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执法者)控制博弈升级以防双方容忍极限被突破的策略。

    “全面二孩”政策对城镇女性就业质量的影响
    张樨樨,王利华
    2017, 34(5):  116-130. 
    摘要 ( 6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全面二孩新政背景下,再度生育对城镇女性就业质量的冲击成为其生育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再次聚焦生育对其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工作特性和工作环境显著影响女性就业质量,属激励性因素;劳动关系、工作价值和社会环境相关因素验证为非显性因素,属保健性因素。生育对城镇女性工资率呈显著负向效应,每生育一个子女会使其工资率下降9%—10%,“生育代价”普遍存在。因此,政府与用人单位双方应逐步营造女性就业保护环境,完善支持照料体系,强化生育治理工作,兼顾生育新政的平稳落地与女性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

    礼与法:两种规约形式的符号学考察
    祝东
    2017, 34(5):  131-140. 
    摘要 ( 6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礼乐符号与法律符号都是在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之中抽象出来的对人的表意行为进行规约的形式规则。礼的分节控制社会的分层,礼的稳定性带来的是社会秩序的稳定性。法源于礼,法家用术重势,其根本原因在于重建统治阶层的符号宰制权。法家的事功倾向适应了统一的需求,但缺少制动价值则转向极端功利主义,礼法互用是对儒家道德自律下形成的制动价值的肯定。儒表法里的实质是“动制同源”,单一的元语言“礼”使得历史演进缺乏必要的符号动力,阻碍了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