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1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8-11-15
    经济学
    论我国新阶段改革趋势
    迟福林
    2008, 15(6):  5-12 . 
    摘要 ( 15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大多同发展方式转变的阶段性特征相联系。传统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新的发展方式尚未实质性破题。目前社会发展阶段变化的突出特点是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与市场化改革同步、与国际化进程相适应和伴随着社会转型。因此,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要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促进社会进步。新阶段改革的主要任务是:(1)以市场化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2)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社会和谐建设;(3)以有效的公共治理促进政治文明。在改革的顺序上,短期内主要是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和垄断行业改革,中期内主要是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长期内主要是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和实行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而政府转型又成为改革的关键点和着重点。
    中图分类号: F120.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76522(2008)06000508
    哲学
    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启示
    陈新汉
    2008, 15(6):  13-19 . 
    摘要 ( 18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马克思通过对意识形态所持的否定和批判性阐释,在实际上表达了关于科学意识形态的基本思想。这些思想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深刻的方法论启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反思的自觉,是人们认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根据,是引领社会思潮的“精神的太阳”。
    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苏东剧变原因的新视阈
    李华;王伟
    2008, 15(6):  20-26 . 
    摘要 ( 19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原因是多元的,为后世留下了诸多深刻的教训,其中忽视思想文化层面的软实力建设是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留给后世的惨痛教训。为有效控制西方国家思想文化入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有必要大力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社会共识的一般机制
    尹岩
    2008, 15(6):  27-33 . 
    摘要 ( 15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社会共识是社会主体自我意识的两种现实形式即权威社会评价活动和民众社会评价活动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社会共识是权威社会评价活动和民众社会评价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达成一致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全体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社会共识,在于社会能够建立相应的社会机制。

    影视理论研究
    华语电影三代女明星的文化表征及其转移轨迹
    丁亚平;张斌宁
    2008, 15(6):  34-51 . 
    摘要 ( 18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电影女明星作为视觉化的范本,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明星的文化认同跟主体所处的社会空间和所担任的社会角色有密切的关系。华语电影的三代女明星的文化表征,分别隐喻着近30年以来中国社会与电影及大众文化表演的转移轨迹。新时期电影表演与政治叙事的框架下掩饰不住的是大众的集体幻想;而巩俐则是作为传统东方文化及想像的承载对象而出现的;章子怡作为大众传媒时代的明星,是按照电影工业和明星制的机制及规范逐步被打造而成的。她们分别对应的是身体性的历史展示,文化想像被作为一种假象的情色奇观以及纯粹符号化的快感凝视。传播民族文化,准确把握明星受众视觉与文化心理,进而推及到国际语境之中,是我们常常看不到的问题。
    华语电影:世纪性文化整合及其当下的现代性抉择——兼论21世纪初全球化与本土化之抗衡及其必然的历史走势
    黄式宪
    2008, 15(6):  52-59 . 
    摘要 ( 20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华语电影指的是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裔电影之总称。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海峡两岸暨香港三地的新一代导演以其现代性的文化品格而崛起,实现了华语电影世纪性的文化整合。到了21世纪伊始的这七八年,在《卧虎藏龙》、《英雄》、《赤壁》之后,华语电影业已进入了“后‘大片’时期”。面对全球化的严峻语境,如何认知华语电影现实的生存境遇,促成华语电影在产业与文化上渐趋良性、和谐与可持续性的发展,这是一个具有迫切性的实践课题。
    华语大片与中国电影工业
    饶曙光
    2008, 15(6):  60-69 . 
    摘要 ( 18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大陆华语电影,尤其是华语大片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与中国电影工业的结构不合理分不开。而中国电影工业的结构不合理,则与中国电影人对中国电影工业的认识,以及决定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乃至产业化政策分不开。因此,从电影工业角度重新梳理、阐释中国电影的发展,是摆在当今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界的一个极其迫切的课题。通过从新中国电影事业体制与电影工业布局、新时期与中国电影工业、电影机制改革与中国电影工业、电影产业化推进与中国电影工业的变化、华语大片与中国电影工业、中国特色电影产业化与中国电影工业等方面梳理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变化,可以总结相关历史经验,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跨媒介”视野下的电影叙事二题
    李显杰
    2008, 15(6):  70-79 . 
    摘要 ( 17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从“跨媒介”的理论视野看,电影叙事已不再是单纯的、严格的、传统的银幕影像叙事,而是包容横跨了电视电影——荧屏影像、手机电影(包括电脑网络电影)——显示屏影像等多种媒体介质的影像叙事。银幕影像、荧屏影像与显示屏影像三种影像形态各自具有的媒介特征与不同的叙事偏重,表明着电影叙事载体的流变和电影叙事格局的分化,意味着当下的电影叙事正在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单纯走向复杂,正渐次形成多种叙事形态共存的发展态势和多层次竞争互补的文化格局。
    电影写实美学的当代反思与“在地”诉求——“纪念安德烈·巴赞诞辰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理论笔记
    聂伟;郭丽莉
    2008, 15(6):  80-86 . 
    摘要 ( 17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在“纪念安德烈·巴赞诞辰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内外电影创作界与理论界共同围绕巴赞的电影美学观念、历史流变与跨地域移植等问题展开探讨,经由还原、反思与重构,发掘其对于当下世界电影美学尤其是华语电影理论与批评实践的现实指导意义。
    文学研究
    作为审美的、人性的及当下话语参与的文学史写作——读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
    查屏球;苗田
    2008, 15(6):  87-95 . 
    摘要 ( 17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章培恒、骆玉明两位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汲取了近代人文思潮中的文学史观以及现代精神分析、文本批评和接受美学的成果,重视经典的解读,微观实证与宏观结论相结合,将文学史的审视与人性精神史的考察融汇一体,使文学史的写作既是对精神历史审美形态的严肃解读,又是对当下精神与审美话语的积极介入,体现了人文学者的求实学风与现实关怀精神,对于推进文学史学科建设的现代化、提升文学史研究的思想性都有启发意义。
    朱熹《诗集传》所代表的南宋《诗》学革新精神的主要成因——朱熹《诗集传》与南宋《诗》学革新精神研究之三
    邵炳军
    2008, 15(6):  96-99 . 
    摘要 ( 18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以朱熹《诗集传》为代表的南宋《诗》学革新精神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用全新的学术思想来研究《诗经》;二是懂得用文学眼光来研究《诗经》;三是注重以涵泳文本的方法来研究《诗经》。
    关于晁衡的汉诗
    陈福康
    2008, 15(6):  100-103 . 
    摘要 ( 16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晁衡在华的神奇经历和他的汉诗及和歌创作都是值得记述的。他的一首著名和歌的两种中译,竟然被人误作他的“汉诗”。江户时代日本有人污蔑他“叛国”,也有人为他驳诬,如今中日两国人民都深情纪念他。
    历史学
    教会防范教案:甲午战后新教传教士集体上疏清廷考
    陶飞亚
    2008, 15(6):  104-111 . 
    摘要 ( 16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以往的晚清中外关系研究往往强调了甲午战后民教冲突的一面,而从未提到过传教士迫切希望减少这种冲突并为此作的努力。虽然清廷两派在基督教问题上的分歧导致1895年新教传教士集体上疏清廷的成效甚微,但清廷高层的改良派官员与李提摩太等传教士的交往和了解成为基层民教冲突影响高层政治决策的中间环节,预示了日后清廷修正基督教政策的可能性。
    近代来华传教士的中文学习——以金陵大学华言科为中心
    刘家峰
    2008, 15(6):  112-117 . 
    摘要 ( 16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熟练掌握当地语言是基督教事业成功的基本要求。19世纪的来华传教士在中文学习上面临师资、教材和方法上的种种困难,但自1912年金陵大学华言科和其他一些语言学校相继建立以后,这一情形有了根本改变,传教士的中文学习模式从以个体自学为主演进到体制化的课程学习。语言学校不仅提高了传教士语言学习的效率,也加强了传教士对中国社会与历史文化的全面理解,在培养合格传教士以及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汉八校尉军事建置考辨
    谢彦明
    2008, 15(6):  118-123 . 
    摘要 ( 15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西汉八校尉是指武帝在京师长安设置的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个校尉。古今众多学者认为中垒校尉统领其他七校,且这八校尉及其所率军队均属北军范围。然在汉代史籍中,仅见中垒校尉掌北军营垒内军务的相关记载,尚未发现其统领其他七校尉的确凿证据。此外,无论是从组织系统、驻军地点,还是建军意图方面分析,中垒校尉以外的七个校尉都不在北军之列。
    翻译学
    《圣经》汉译原则的嬗变及其影响
    傅敬民
    2008, 15(6):  124-130 . 
    摘要 ( 18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圣经》汉译,自唐朝景教以降一直是基督宗教在华传布进程中的重要事工。然而,中国翻译研究界在解读中国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时,往往强调佛经汉译而忽略《圣经》汉译的嬗变及其影响。文章以《圣经》汉译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其翻译原则的嬗变,从学理的角度揭示《圣经》汉译与中国翻译理论发展的关联。由此可以看出,《圣经》汉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一系列翻译原则问题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完善,因此,《圣经》汉译研究理应成为中国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汉译原则的嬗变,既有达到宗教传布目的之需要,也有适应中国本土文化发展之调适。对《圣经》汉译的研究不仅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具有社会学的意义。
    法学
    试论生命权与安乐死权
    李惠
    2008, 15(6):  131-136 . 
    摘要 ( 22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生命权是近代社会确立的人的三大自然权利之一。生命权不仅包括生命安全维护权和司法保护救济权,还应包括生命利益支配权。安乐死权属于生命权,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选择死亡时间的权利和选择理想死亡状态的权利。安乐死的权利属于安乐死的适用对象,安乐死的适用对象选择安乐死是一种权利而并不是一种义务。
    我国国际私法采用判例制度可行性探究
    何志鹏;洪迪昀;孙萍萍
    2008, 15(6):  137-144 . 
    摘要 ( 21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全面推进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涉外民商事交往日益频繁,而国际私法领域也同样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尤其是涉外民商事案件数量越来越多,案情越来越复杂,我国现行国际私法立法已很难适应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国际民商事案件的处理需要。应该对大陆法系诸国对待国际私法判例的态度进行系统的比较和分析,从而探究我国在国际私法领域引入判例制度的可行性,致力于引入判例制度,完善和发展我国国际私法。
    我国民事诉讼中应建立答辩失权制度
    胡胜;陈莺
    2008, 15(6):  145-151 . 
    摘要 ( 14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中尚未确立答辩失权制度,而现行的答辩制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有违程序公正原则,降低庭审效率,不利于现行民事证据规则的推行。建立答辩失权制度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合理限制,有利于落实诉讼平等原则、避免举证混乱、提高诉讼效益,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双重价值目标。国外答辩失权制度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制度合理性,因此我国应当借鉴英美法系以答辩期间作为答辩权行使的法定要件的立法模式,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同时也应注意保护被告的合法权利。
    中国房地产投资信托风险规避机制之建构
    李智
    2008, 15(6):  152-157 . 
    摘要 ( 14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风险的规避问题,是任何一个研究REITs的理论界或实务界人士都必须关注的问题。银监会暂行办法在REITs的风险控制与监管上存在种种不足。中国C-REITs风险规避机制之设计应从外部与内部两方面着手。在外部风险规避机制中,一是形成完善的房地产投资信托风险规避法律体系;二是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三是建立合理的税收体制。而内部风险规避机制则通过明确规定信托投资公司的独立法人地位、健全内控制度以及风险预警制度等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