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5-15
    中国问题
    广义产权论:为天地人共同体立命的探索 #br#
    常修泽
    2020, 37(3):  1-17. 
    摘要 ( 2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以“天地人产权”为核心的广义产权理论,是“三论”(产权论、 人本论、转型论)中最先探索的领域。探索过程呈四个特点:第一,探索突破:经过多年潜心研究,逐步完成由“狭义产权论”到“广义产权论”的跨越性过渡;第二,求“道”非“术”:不是着眼于构建一个产权运作的技术体系,而是尝试为当代政治经济学体系构筑一个“广义产权的理论基石”;第三,“产人耦合”:打破单向度的“孤立的产权理论研究”范式,以图把“广义产权论”与“人本经济论”融为一体,寻求一条更大社会公约数的“产权人本共进”改革之路; 第四,“天人合一”:借鉴司马迁撰著《史记》“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精神, 不仅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身,而且为更大范围的“天地人生命共同体”立命。“广义产权论”的探索过程,从一个方面折射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产权领域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刻变革。

    影视理论研究
    在野与守望:以影视人类学视角反思少数民族影视创作#br#
    朱靖江
    2020, 37(3):  18-27. 
    摘要 ( 4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影视人类学作为人类学体系当中主要涉及影像创作与研究的分支学科,自学科诞生之日起,即与世界范围内的少数民族、边缘群体或传统知识的影像表达建立了广泛而深刻的联系。当代影视人类学在民族志电影创作中,通常会遵循一套相对规范的学术准则,以确认影像的学术价值、伦理边界与社会责任。影视人类学反对民族影像创作中的“内部东方主义”与“自我东方主义”,倡导体现少数民族自我发声的“主位电影”,主张在民族社区的语境中观照影像作品对于民族身份认同、文化传承与反思等方面的多元价值。总之,影视人类学更强调文化持有者的权利,反对外来者的影像剥削,它应该被定位为整个民族影视创作与研究体系中的“清醒剂”。

    仪式影像中的群体记忆与意义建构#br# ——基于裕固族仪式影像的实践与思考#br#
    王海飞 黄钰晴
    2020, 37(3):  28-36. 
    摘要 ( 3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仪式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部分,既是民族文化承续的载体与空间,亦是凝聚民族群体、实现社会调节的路径与场域。通过对裕固族剪头、婚礼和祭祀鄂博等生命和生产仪式的民族志影像记录、表达过程进行观察与反思,可以发现,摄影机与群体记忆密切互动并推动仪式影像文本生成,而影像文本经过表达之后,则成为建构仪式意义的行动依据和统合群体记忆的积极力量。

    “一心一意”: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br# “共感”#br#
    张静红
    2020, 37(3):  37-48. 
    摘要 ( 3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影视人类学和感官人类学的交叉视域下,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关系可以被理解为两者“多感官”或“身体感”方面的冲突或协调。有关茶道技能学习的几次拍摄,是剖析的重点案例。茶道强调“一心一意”,要求学习者心无旁骛、不厌其烦地重复练习;拍摄者从起初对这种“机械式”练习的反感,发展到在摄像机的刺激下对这一行为逐步理解,直至在拍摄行动中与被拍摄对象产生“共感”。这一过程揭示了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关系,不仅涉及摄像机在场所带来的合作与非合作、影像的权力及伦理,还涉及拍摄者与被拍摄者所携带的感官场域。因此,观察式电影不仅是携带摄像机的参与式观察,同时亦是拍摄者对被拍摄者身心经历的参与式认知与体验。

    法律学研究
    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2019)
    徐昕, 黄艳好
    2020, 37(3):  49-67. 
    摘要 ( 5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9年,司法改革总体上是补充性的机制完善。法院、检察院、司法部公布各自的五年改革纲要,在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废除收容教育制度、完善民事和刑事证据规则、社区矫正立法、开展刑事辩护全覆盖试点等方面有所进展。但多数改革是对先前改革的落实和既有机制的完善。在改革框架确定的情况下,可通过建立政策指导调整司法、司法有效适度回应政策的良性互动机制,逐步改善司法政治生态,点滴推动法治。

    我国剥削性滥用行为违法性判定#br# 基准审视#br# ——以非价格型剥削性滥用为视角#br#
    陈兵, 赵青
    2020, 37(3):  68-80. 
    摘要 ( 4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2010年底的“3Q”战,到2019岁末的“京东与淘宝”之战,互联网经济在我国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似乎被施以了“二选一”的魔咒。对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违法性的判断始终困扰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和互联网市场的治理。虽然我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为规制以非价格手段侵害用户(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在实践中尚未形成对此类行为违法性判断的一般性基准。故可考虑借鉴域外经验,在阐释一般性的违法性判断基准的同时,细化“显著性”和“不当性”的内容。比如,对“显著性”的判断要综合考虑商品或服务的性质,行为发生的时间、次数与持续期间,被侵害消费者的范围,相似市场上其他经营者的交易条件,交易条件变更前后市场支配经营者的成本变动程度,相关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差异,等等。对“不当性”存在与否的判断,应当具体考虑行为的目的是否在于追求过度的垄断利润,行为的性质,行为的持续期间,市场结构和特征等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个案分析,提高法律适用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

    经济学研究
    创新数量与质量下自主研发与#br# 协同创新绩效研究#br#
    俞立平, 龙汉, 彭长生
    2020, 37(3):  81-95. 
    摘要 ( 2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的视角可研究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关系与绩效,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数据,基于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主研发对创新数量贡献较大,对创新质量贡献较小,互动关系总体较好;协同创新对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作用均不大,互动关系较弱;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协调水平有待提高;自主研发对创新数量的贡献呈现规模经济特征,协同创新的规模经济特征较弱;自主研发对创新质量贡献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特征,协同创新的规模经济特征很弱;创新数量下自主研发投入与研发劳动力呈现替代关系,协同创新只在创新数量较低时呈现一定的互补,创新质量下自主研发与研发劳动力呈现互补关系。

    创新效率对地区间经济差距的#br# 影响途径研究#br#
    崔婷婷, 陈宪
    2020, 37(3):  96-106. 
    摘要 ( 2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减弱、资源约束的增加,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目前,相关研究多关注创新驱动对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作用,而创新对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影响途径研究并不多。通过将创新效率引入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分析框架中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创新效率对地区间经济差距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由于不同地区的创新禀赋不同,该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特征;创新效率不仅能直接作用于地区间经济差距,还可以通过影响创业水平间接对地区间经济差距产生作用,其中,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当以创业水平为门槛变量时,创新效率对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创业水平的提高使得创新效率对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影响增强。

    基于广义生态群落的跨境电商软性#br# 供应链仿真分析#br#
    戴永辉, 魏农建, 袁莹, 戴伟辉
    2020, 37(3):  107-117. 
    摘要 ( 3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跨境电商供应链具有灵活多样的软性结构特征,传统的供应链建模仿真方法难以对其复杂变化特征进行有效的描述和分析。文章从广义生态群落理论的新视角出发,指出影响跨境电商软性供应链运行有5项可观测关键指标:商品品类数量、商品品类在架时长、新增用户数量、用户留存时长、购买转化率。通过对跨境电商平台生态群落的多Agent建模仿真分析,指出增加跨境电商平台及供应商收益的三种主要措施:提升单位时间内的新增用户数量,提升购买转化率,提升单位时间内新发布的商品品类数量。为跨境电商软性供应链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传播学研究
    我国媒体融合的新模式、新问题与#br# 新趋势#br#
    张路曦
    2020, 37(3):  118-128. 
    摘要 ( 4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已有六年多的时间。 回望六年来的实践探索与生死纠缠,我国传媒业形成了“中央厨房”“平台化融合”“制播分离”“混合所有制”等新模式,传统媒体在融合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可圈可点。进入互联网的下半场,我国传媒业深度融合遇到的赢利模式困境、传播权力转移、人才流失加剧、体制机制掣肘等新问题亟待破解。未来的智能时代,我国传媒业的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呈现传媒边界加速消失、人工智能无所不在、体制改革峰回路转、版权保护力度增强等趋势。总之,媒体融合不相信眼泪,只相信趋势。

    艺术学研究
    美国公共艺术法和运作机制的转型#br# ——以理查德·塞拉《倾斜的弧》为例#br#
    汪单
    2020, 37(3):  129-140. 
    摘要 ( 4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美国的公共艺术始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是公共艺术制度和政策较为完善的一个国家。20世纪末,理查德·塞拉受美国联邦政府委托制作公共艺术项目,其《倾斜的弧》被视为法律制度和艺术创作模式的双重转折点。通过对当时相关资料的疏理,可较为完整地勾勒整个事件的始末,借《倾斜的弧》个案展示美国公共艺术转型时期法律制度和艺术创作的复杂面相,并重新解读公共艺术中公共利益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