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1-15
    上一期   
    20世纪中国研究
    产业升级研究的微观探索: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br#
    2021, 38(1):  1-13. 
    摘要 ( 4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现有的经济学文献对产业升级动力机制的研究更加侧重于宏观层面,代表性的理论思路包括由需求面和供给面驱动产业升级的非平衡增长理论和由禀赋结构升级驱动产业升级的新结构经济学,可以概括为产业结构变迁的恩格尔定律、鲍莫尔定律和林毅夫定律。然而,在经济学研究文献中,产业升级动力机制更多侧重于所谓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经济学原理,缺乏在企业层面对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的实践过程的全面而清晰的理解。然而最关键的还是应聚焦于企业自身的动态核心能力,但企业的动态核心能力又以企业的自生能力为必要条件,即企业的资源禀赋结构需要与企业的价值链结构相匹配。未来深入研究基于企业自生能力的微观产业升级机制,可以将经济学文献侧重理论机制和管理学文献侧重于实践内容的特征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认识世界和指导实践。

    影视理论研究
    论戏曲电影的叙事修辞
    蓝 凡
    2021, 38(1):  14-28. 
    摘要 ( 6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戏曲电影是一种用戏曲式的影像动作叙事的艺术。舞台表演的镜头剪辑,唱、念、做、打的镜头特写和绝技表演的镜头奇观,是戏曲电影叙事的三大特殊修辞。戏曲舞台分场连接的镜头化、戏曲动作冲突连缀的镜头化和戏曲虚拟时空转换的镜头化,构建的舞台表演的镜头剪辑,是戏曲电影生成的最基本文法,也是戏曲电影获得的戏曲性和电影性的双重叙事意义。而作为唱、念、做、打的镜头特写,则强化了戏曲程式表演的表现,放大了戏曲程式表演细部,锁定了戏曲程式表演的所指,从戏曲程式表演的功能、魅力和想象上,赋予了戏曲电影的“戏曲性”一种新的维度表达。对于电影的奇观镜头,戏曲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电影类型,在自身的衍变过程中,从戏曲表演特有的“绝技”镜头奇观、“虚幻”场景奇观到“子弹”虚拟奇观,展现了技术对这种电影类型的巨大作用。戏曲艺术的叙事修辞与电影镜头的叙事修辞的相融,产生了丰富的效果,并构成了戏曲电影最具有功效和审美意义的叙事修辞。历史经验说明,戏曲与电影的结合,既是不同的艺术类型之间的结合,也是艺术类型适应社会及自身生存的一种方法和途经。在这种意义上说,戏曲电影既是艺术自身的变革,也是艺术适应社会的变革。将电影的叙事修辞完美地运用在具有特殊民族风格的戏曲叙事上,在坚持戏曲叙事修辞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电影作为工业的现代叙事品格,是戏曲电影必须走通的途径。

    中国诗电影探幽—比较视阈下的诗影共谋#br# #br#
    熊 莺
    2021, 38(1):  29-39. 
    摘要 ( 4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电影《妖猫传》中,文学与电影叙事融合与互动。《长恨歌》作为该电影的背景文本,其诗歌意象的电影表现能越过影像本身的叙事性-诗性之争,引领我们考察电影诗性再阐释的潜质。在现代诗人洛夫的同题诗中,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长恨歌》中频繁出现的芙蓉意象被具有异质性的蔷薇意象所取代,喻示其影射的杨贵妃形象由中国传统诗学话语体系转向中国当代诗学话语体系的蜕变;而在电影《妖猫传》中,两种花意象相互交缠,凭借《长恨歌》文本的文学叙事性与影片镜头语言的非叙事性共生为一种突破载体意识的诗性,进而实现一场模糊载道与言情之界线、回归本土形象思维的诗影共谋。

    政治学研究
    内外在超越之外:儒家内在超越论及其诱发结果#br#
    任 剑 涛
    2021, 38(1):  40-53. 
    摘要 ( 4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内在超越确定儒家思想特质,是一个比较流行的主张。这是力求在中西文化比较视角凸显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特质的一种进路。随着中国内在超越与西方外在超越说流行开来以后,人们发现中国也有外在超越论说,西方同样有内在超越言述。于是,内外在超越便不足以用来界定两种文化的特质。即便承诺内在超越的断言,那么需要看到它的双刃剑性质:它并不单纯凸显中国文化的特质与优势,同时导致了两个严重的阻断。儒家必须致力于实现三个突破,才能连接两个长期的阻断——神对人的规范与约束、物对人的独立与价值。由此,儒家及中国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失于现代首创的败绩,承诺高位政治规则和认知外部世界,逆袭上位,实现古今转变。

    法律学研究
    国际制裁与合同履行障碍
    石 佳 友, 刘 连 炻
    2021, 38(1):  54-73. 
    摘要 ( 5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多家中国企业受到美国制裁。从宏观层面看,美国针对中国企业实施的制裁对中国国家利益和企业的供应链安全造成巨大损害;从微观层面看,被制裁中国企业相关合同的履行障碍问题如何应对值得关注。国际商事交易中,一方主体因制裁措施的实施不能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合同履行障碍在相关合同准据法下会被如何认定?国际制裁导致合同履行障碍的风险应如何通过事前的合同条款安排在合同双方之间分配?对于国际制裁导致的合同履行障碍,在中国法框架下应如何应对?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探讨。有鉴于此,在对国际制裁及由此引发的合同履行障碍进行类型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国际制裁导致的合同履行障碍是否构成债务人免除合同义务的事由进行比较法分析,讨论实践中通用的国际制裁相关的不可抗力条款、免责条款及合规承诺条款在适用效果上差异,并就国际制裁导致的合同履行障碍问题在中国法框架下的应对提出思考。

    社会治理路径下我国白领金融犯罪之防控#br#
    赵 辉
    2021, 38(1):  75-88. 
    摘要 ( 3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白领金融犯罪是金融领域内的管理者、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等利用职业便利牟取非法利益,对金融秩序及他人利益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目前,由于刑法自身的局限性以及白领金融犯罪的复杂性、专业性等,我国白领金融犯罪的防控面临困境。综合性的社会治理手段多元、全面,在预防白领金融犯罪时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控制犯罪的滋生。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有助于探寻白领金融犯罪的多元防控路径及具体防控对策。

    自贸区构建人才高地劳动标准问题研究#br# ——以劳工权利保护为视角#br#
    张志军
    2021, 38(1):  89-104. 
    摘要 ( 4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贸区构建人才高地的劳动标准应着眼国际、国内两个维度。在国际维度上,应有所取舍地对标国际劳工公约的国际劳工规则和标准,借鉴美式与欧式双边自贸协定中有关劳工条款的有益经验和合理成分,为我所用;国内维度则应着力聚焦高层次人才的特殊需求和国家的制度供给水平与能力。前者提供了国际化人才所应具有的基本劳动权利保障规则,后者则体现了本国立法者意志和制度供给水平。具体来说,可以有选择地吸纳国际劳工标准的核心部分和精髓,提高人才流动自由度,以及采取更为灵活的工时制度等。在实现路径方面,除了考虑让国际通行劳工标准有条件在自贸区落地试行之外,还应在国际劳工制度的制定和修订中扮演参与者、引领者的角色。同时将美欧FTA有关跨境自然人流动精细化和实际可操作性的条款作为参照系,结合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实际需要,有条件地在区内实现中外人才和劳工的有序流动。当然,从国内立法角度着手,理应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权”和法律解释方法,最大限度扩大自贸区立法权限,实现既定政策目标。

    哲学研究
    大数据和创构认识论
    王 天 恩
    2021, 38(1):  105-114. 
    摘要 ( 3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更深层次展示了大数据的重要性。正是在大数据基础上,汇聚了信息科技发展过程中生发的新认识论旨趣。从电子计算机到智能算法的哲学研究,新的认识论旨趣相继出现,不仅在计算机哲学研究中有程式认识论,而且在智能算法的哲学研究中提出了算法认识论,这些都是不同于面对既存自然世界认识的认识论旨趣,属于相对于描述认识论研究的创构认识论探索。创构认识论旨趣源自创构活动,创构是信息创生意义上的整体建构,而创生是无中生有的创造。基于大数据的创构活动展示了从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到创构世界的发展,其中不仅意味着从描述性认识到创构性认识,而且意味着从描述认识论到创构认识论的镜像扩展。

    西美尔“货币”哲学话语的现代遗产及其思想史效应#br# ——基于马克思文本的互文性分析#br#
    蒋 伟, 任 暟
    2021, 38(1):  115-127. 
    摘要 ( 5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货币,作为中介和符号,是理解现代社会的重要枢纽。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代性研究中,阐释马克思货币哲学,引入西美尔视角十分重要。以往研究常忽视西美尔的货币哲学的内在维度,也缺乏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史效应的考察。马克思的货币哲学是一种基于对货币、所有制、生产方式等结构关系的阐释而形成的唯物史观及其批判理论范式。比较之下,西美尔对货币的分析更多是基于心理体验和互动交换关系的文化社会理论范式。西美尔理论是对马克思宏观结构分析的补充和拓展,并直接影响到卢卡奇对马克思哲学的阐释路向。这为卢卡奇思想来源提供了一种新的证据,西美尔货币哲学话语具有重要的思想史内涵,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也有启迪。

    文学研究
    莎士比亚戏剧世俗性与神圣性的对立统一#br#
    周 涛
    2021, 38(1):  128-140. 
    摘要 ( 4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世俗性与神圣性共存是莎士比亚戏剧的一大特质。从莎士比亚时期的戏剧演出场地、观演习惯、戏剧艺术特质和环球视点四个方面出发,可分别阐释娱乐空间与仪式空间如何构筑公共空间,观众与演员共同参与演出形成的仪式化观演关系,角色以有形的表演展现精神的无形以及用有限时空展现无限时空的时空艺术之本质,戏剧艺术综合性特质所带来的世界舞台的环球视点。借此可说明处于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的莎士比亚,处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民族国家兴起和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变革点上,其艺术作品所具有的世俗与神圣的对立统一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