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1-15
    上一期   
    逻辑嵌入法理的历史 ——新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70年演进
    陈金钊, 陈星伟
    2023, 40(1):  1-18. 
    摘要 ( 8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律方法论研究在体系建构、知识创新、思维方式升级及法治话语塑造等方面均取得很大进步。方法论已经成为中国法理学的重要内容。法律方法论研究还逐步确立了法律思维规则在法治建设中的构成性功能;对逻辑的重视正在型塑与法治相匹配的法治思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的体系建构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新中国70年的法律方法论研究可分为:全面向苏联学习的阶级分析法学;向欧美学习推理、解释方法的技艺法学;新时代在中西结合基础上建构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与法治话语的法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现有的法律方法论研究主要是对西方法学知识、原理、方法的继受性整合,研究成果的借鉴成分较多,原创性以及对中国问题的深入度不足。
    “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 双边条约法律机制创新研究
    任 虎
    2023, 40(1):  19-31. 
    摘要 ( 7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特征决定了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贸的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参与国家布局知识产权的策略。针对我国同“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家间共同加入的知识产权相关国际公约的研究表明,并没有一个公约是普遍适用于所有“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因此,加强双边合作,创新双边条约法律制度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阶段性路径,如“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知识产权双边条约法律机制须体现“共同但区别”的原则,不仅要具有对外统一之共性,也要考虑“一带一路”不同参与国家的知识产权环境,制定有区别的双边条约法律制度;须体现“双边为主、多边为辅,渐进式发展”的战略,阶段性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目标;以“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须并进原则”以及“支持能力培养原则”等为核心纲领,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双边条约体系。

    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的法律内涵及其实现 
    杨 淦
    2023, 40(1):  32-44. 
    摘要 ( 8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有助于督促以网络平台为代表的个人信息处理者通过自我规制维护用户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公司法》相关规定,守法守德和维护交易安全是企业社会责任条款的核心内涵。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范体系下,守法守德既是检验个人信息处理者有效合规的重要依据,也为其建立差异化的合规体系提供了解释空间。维护交易安全可以被《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安全原则所吸收,其规范意义仅限于遵守道德底线。在实施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强制报告时,应以遵守或解释的方法来分离披露指标。建立健全合规体系是落实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合规义务的履行应当在董事会和监事会同步下沉,由外部专业人员组成的个人信息保护监督委员会也应嵌入公司监事会并向其负责。此外,社会责任条款作为概括性规范也可进入司法裁判。
    电影和瓦格纳式愿景 ——对声音设计和感官历史的思考
    詹 姆 斯·拉 斯 特 拉, 何 霜 紫(译), 张 泠(校)
    2023, 40(1):  45-57. 
    摘要 ( 8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美国电影《现代启示录》中,声音设计实践及环绕立体声技术的出现标志着瓦格纳式愿景的重新觉醒。这部绝对视听电影不仅是现代电影声音设计的里程碑,也是对技术、奇观和感官体验政治的持续反思。作者回顾了感官经验与声音设计历史,如19世纪感官技术构成集体感知装置的核心部分,使得人类感官与技术现代性相遇;1915年爱迪生通过一系列“声音测试”见证了留声机区别于现场表演的根本性变革;1958年,卡尔肖录制的唱片《莱茵的黄金》将声音再现与现场表演分离开,重建感官体验能力;1979年,电影《现代启示录》将声音再现从记录功能中分离出来,以虚拟感官经验取代人类实际经历世界,这也最终推动了“麻醉刺激”批评。
    多重场面调度:《猎手之夜》中的偶得声音在克拉尔《白昼月光》和戈达尔《电影史》中的运用
    艾 米·史 克 杰 塞 斯, 姜 清 远(译) 张 泠(校)
    2023, 40(1):  58-73. 
    摘要 ( 9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音乐是电影场面调度中的重要元素(“场面调度”指将观众带入电影世界的多重感官介面)。借鉴和发展米歇尔·穆赫雷(Michel Mourlet) “轮廓理论”(contour theory),来分析声音质地、震动和节奏等听觉元素如何产生与光、影、演员动作等为人熟知的视觉元素类似的影响。传统上,对音乐主题动机(leitmotif)的分析把旋律和孤立的影像符号相对应;然而在轮廓理论中,观者感受到的是连缀成线的场景调度元素,从而极大丰富了影像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为证明这一分析手法的有效性,特选取查尔斯·劳顿执导的《猎手之夜》及两部运用了该片视听材料的后作,即让-吕克·戈达尔的《电影史》与刘易斯·克拉尔的《白昼月光》。虽然《猎手之夜》作为故事片支持由主题动机切入的解读方式,但是它的配乐却像实验电影的声音一样拒绝简单直接的音画对应。轮廓理论通过分析音画叠加,使场面调度有了更多可能性。
    跨界公共危机治理行动者网络:一种新的解释框架
    张 玉 磊
    2023, 40(1):  74-92. 
    摘要 ( 8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跨界公共危机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其有效治理需要构建行动者网络,行动者网络理论为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性框架。跨界公共危机治理行动者网络中的多元行动主体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政府是责任终极承担者,军队是巨灾应对中的突击者,企业是应急产品提供者,社会组织是重要补充者,公民是关键支持者等。同时,多元行动主体在跨界公共危机治理行动者网络中又具有不同的行动逻辑:政府为职责驱动与政绩追求,军队为军地平行关系下的合作驱动,企业为逐利导向下的社会责任担当,社会组织为公共价值驱动的自组织机制,公民为“经济人”理性与公共精神。多元行动主体不同的行动逻辑产生了不同的互动关系,主要涉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企业、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地方政府与公民、社会主体和公民等。遵循行动者网络构建的一般规律,从转译的不同阶段提出跨界公共危机治理行动者网络构建的具体策略:在问题呈现阶段确立共同目标,在利益赋予阶段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在征召和动员阶段形成责任共同体。
    应急与演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共卫生治理政策变迁研究
    南 锐, 李 艳
    2023, 40(1):  93-114. 
    摘要 ( 8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卫生治理呈现出鲜明的应急导向和特征,依据公共卫生应急政策变迁可探究公共卫生治理的改革历程与规律。以1978—2020年中央层面出台的460份公共卫生应急政策为样本,采用政策文献量化方法,从政策时间、政策类型、政策主体、政策问题、政策工具五方面可以对政策变迁的外部属性与内部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公共卫生治理呈现应急性演化趋势,即政策数量总体增长与阶段波动共存、政策主体权威性与多元化交互、政策主题应急性与连续性共生、政策工具组合性与主导性共在。据此,从政策角度提出优化我国公共卫生治理改革的对策建议,即协同政策主体,提升危机应对能力;强化政策工具,提高应急响应效率;优化政策议程,实现智慧应急治理。
    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学理性思考
    李 娟
    2023, 40(1):  115-127. 
    摘要 ( 9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部署。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养老事业,逐年加大对养老事业的财政投入,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好评,但是也出现了社会过度依赖政府,政府养老压力过大,政府养老难以为继的困境。养老产业发展势必有助于缓解政府压力,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但是由于当前存在人们对养老的基本属性认识不准,对养老产业供给养老服务持怀疑态度和政府养老产业政策不完善等障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养老产业尚未更好发挥养老潜力。因此,厘清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发展的逻辑起点、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对完善养老产业政策和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养老的福利性和私人性的双重属性,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应该从形成可持续的养老理念、创设有利于养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创新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福利工具等三个层面进行战略规划。
    论朱熹的道德批评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以朱熹对屈原与扬雄、陶渊明与王维的评价为例
    邵 明 珍
    2023, 40(1):  128-139. 
    摘要 ( 8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道德批评是朱熹文学批评的重要特征,其中对屈原与扬雄、陶渊明与王维两组著名作家的评判最为典型。他以“忠节”观念作为评价作家及其作品的首要准绳,一揄扬一贬斥,在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这两组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各自的历史地位。朱熹的道德批评既有社会政治的影响,与其作为道学家的身份相关,也是他“道在文先”的观念在其文学批评中的显性反映。朱熹的道德批评至今仍有影响,值得我们充分重视。
    后奥斯维辛反思:阿甘本审美政治探微
    麦 永 雄, 侯 银 河
    2023, 40(1):  140-151. 
    摘要 ( 8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审美政治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维度。阿甘本对奥斯维辛大屠杀之后的生命政治反思,比较集中地体现在“集中营”“活死人”和“见证”三个重要维度。首先,惨绝人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不啻为纳粹至高权力制造“例外状态”的物质化空间。其次,集中营里“活死人”是阿甘本“牲人”系列的重要表征和“赤裸生命”的极端形象。最后,奥斯维辛大屠杀之后的“见证”,意味着“剩余”的创伤记忆与“幸存”表达等问题。阿甘本以关注生命政治的姿态,凸显了诗学正义和批判美学取向。他关于后奥斯维辛的审美政治反思,丰富了当代西方左翼思想的文艺理论空间。
    颜色本体的关系论表征
    刘 龙 根, 杨 雅 平
    2023, 40(1):  152-161. 
    摘要 ( 7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颜色关系论一反将颜色视为某种物理性质或自成一类的独立性质的看法,主张将颜色定义为主体、客体以及感知环境的三位关系,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物理论、原初论等颜色理论的局限性,凸显了主体感知变异在颜色性质认知与表征中的独特作用。然而,颜色关系论似有将主体对客体颜色的感知表征混同于客体颜色本身之嫌,未能恰当地将颜色的形而上学性质与颜色的认识论特性区别开来。更加科学合理的颜色本体论表征应当兼顾颜色的主客观性质,择取一种辩证、动态、多维的理论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