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11-15
    社会治理:人工智能时代算法偏见的问题与规制
    岳 平, 苗 越
    2021, 38(6):  1-11. 
    摘要 ( 17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快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算法社会。算法已经全面渗透于社会经济、生活及管理的运行。然而算法并非是完全客观、价值中立的技术。算法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偏见及问题,其本质是社会偏见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映射,逐渐显现侵害社会公众的人格平等权、隐私权,并对数据安全形成威胁甚至破坏,从而导致对社会危害现象的发生。因此,不应禁锢于算法中的技术乌托邦理念,通过把握算法偏见产生的环节及其存在的法律及事实风险,减少其因不确定性危害风险带来的对社会秩序的冲击,有必要及时建构法律和综合治理的风险防控体系,并将对算法偏见的防控治理纳入常态化社会治理体系中。

    算法规制的私法进路
    刘 颖, 王佳伟
    2021, 38(6):  12-32. 
    摘要 ( 15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算法的黑箱状态掩藏并固化了原有不平等的社会权力结构,产生了诸如算法歧视等失控问题。算法规制的私法进路在于明确算法控制者与数据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以保障个人免受算法的规训。私法规制的前提是,算法应当被认定为工具,背后的控制者(开发者)应对算法失控的后果承担责任。算法决策离不开数据,算法失控问题的根源在于算法控制者收集的数据存在问题。个人作为数据主体对个人信息(数据)享有人格权,算法控制者提供服务以获得使用权,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应解释为信托关系,在信义义务的框架下算法控制者负有勤勉、忠实和信息披露义务。明确算法控制者的义务后,更应在私法权利谱系中寻找规制算法的工具,包括数据主体的个人信息权确立与隐私权夯实两条进路。

    多模态与智能手机片: 展望影视人类学3.0版
    鲍 江
    2021, 38(6):  33-42. 
    摘要 ( 15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屏幕视角梳理影视人类学史,可以建构影视人类学1.0版、2.0版和3.0版的三分模型。最初的电子音像屏幕是电影院银幕,影视人类学作品是在那上面呈现的,这是学术史第一阶段,即影视人类学1.0版,始于20世纪50年代。学术史第二阶段,即影视人类学2.0版,始于70年代,从那时起,电视屏幕逐渐普及,并催生了专业影视人类学教学和研究机构。立足现在以展望未来,学术史第三阶段即影视人类学3.0版的特征,应该是手机屏幕作为成果呈现载体。影视人类学2.0版和3.0版之间,存在着一个基于电脑的DV阶段,从1995年持续至今。DV阶段可以视为阈限期,它既包含过去的因素,也包含未来的因素。

    跨越文化空间:节日影像中的文化整体表达策略
    王 海 飞, 张 瀝 元
    2021, 38(6):  43-55. 
    摘要 ( 15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民族志文本的特殊形式,影像民族志在文化的细节描写方面具有优势。传统的影像民族志长于在具体情景中对文化完成局部细致阐释,但受限于影像的线性记录以及对可见世界的表达。节日影像是影像民族志的重要类别,是在影视人类学学科相关理论指导下,通过长时间田野工作,以影像方式对节日背后的文化系统做出的描写。在《金翼山谷的冬至》节日影像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尝试摆脱传统影像民族志恪守现实空间中的线性时间记录所呈现的表达结构,使影像对文化系统的解释与表达脱离场景的束缚,面对不可见的世界,获得在不同层级文化空间中跨越和自由穿梭的能力。以此次实践为个案的多模态影像民族志生产路径,或许会为学科提供全新的机遇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民族志实现对文化的整体性表达。

    历史电影的转轨、再造与证成 ——当代美国历史电影的种族政治转向与话语接合策略
    王 鑫, 黄 皓 宇
    2021, 38(6):  56-67. 
    摘要 ( 16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历史电影作为多元话语与意识形态争夺的文化场域,提供了一面从文化层面观照社会问题的 “影像之镜”。历史文本的每一次改写,都意味着话语生态与文化体系的改变或重塑。种族问题深植于美国的建国史与发展史中,并在不同历史年代的影视作品中延展出殊异的叙事文本,也暗含了种族政治在美国社会中的走向与态度变迁。通过梳理美国历史电影在叙事话语上的嬗变,将不同时代表征同一历史事件的影像文本相互对勘,从而揭示了美国历史影片的种族转向既是种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又以不同的接合策略介入现实,指引少数族裔进行平权抗争,从影像话语出发不断形塑着美国种族政治的时代地形图。
      
    审计师处罚的市场溢出效应研究
    任永平, 徐梦琪
    2021, 38(6):  68-83. 
    摘要 ( 16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证监会2001—2018 年对审计师和事务所的行政处罚事件,运用事件研究法与回归分析法研究了行政处罚是否对除涉案公司以外的被审计客户的股价造成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师(及事务所)处罚事件发生时,资本市场对受处罚审计师、同组审计师、同所审计师的审计客户均做出了显著的负面反应,甚至还能观察到涉案公司同行业内的其他公司的市场负面反应,更全面地证实了审计师处罚的市场溢出效应。研究还发现:处罚引起的市场溢出效应,随着与受罚审计师的联结降低而衰减,具有“差序格局”现象;市场溢出效应程度受到事务所处罚力度和客户产权性质的影响。该研究对审计师执业与审计师选择带来了警示,对审计师监管部门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福利型治理逻辑研究
    童 峰, 徐 林, 陈 瑞
    2021, 38(6):  84-94. 
    摘要 ( 15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战后福利国家经济危机所致的财政紧缩催生了福利治理的诞生,这充分证明了过分依赖政府提供高福利水平的制度是很难具备可持续性的。在重建福利供给的过程中,每一个参与主体都有通过福利治理来推动自身提升抗风险能力并改善福利供给水平的权责。在此逻辑下,政府于保障房片区内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因兼具保障性与治理性双重需求的社区类型以及复杂的客观因素,导致了福利困境的出现。以N市H保障房片区为典型案例,通过收集数据并筛选走访对象等方法,调查得出,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后,在社区组织提供服务时出现了供求割裂的窘境,以及公共服务项目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本研究进一步对此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为现阶段我国福利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个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研究
    蔺 捷, 田 晨
    2021, 38(6):  95-107. 
    摘要 ( 16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数字科技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个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已成为不可逆趋势。域外数据立法试图以规制的方式寻求个人金融数据跨境自由流动同个人金融数据保护两者之间的平衡。我国个人金融数据经历了从绝对本地化要求到有条件跨境流动的过程。个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规制面临多重困境:个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规范不清晰和不统一;个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安全审查未引入针对金融行业的考量因素;个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国际规则制定中难以形成我国影响力。在未来完善个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的进程中,“进”应树立动态的个人金融数据价值观,细化个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具体规制措施,为个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的不同场景构建区别化的规制模式;“退”则通过识别个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过程中的不同法益,在现行法律体系框架下积极寻求和探索综合且多元的个人金融数据保护路径。

    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与刑法保护
    肖志珂
    2021, 38(6):  108-118. 
    摘要 ( 16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民法典》虽然对虚拟财产进行了规定,但理论上关于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争议依然存在。实质上,虚拟财产的民法规定只具有宣示性意义。即,立法主体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虚拟财产的属性定位问题,依然需要司法主体根据实践需求进行具体认定。从刑法角度看,如何认识虚拟财产,尤其是如何看待电子数据与虚拟财产的关系,对司法适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刑法修正案(七)》中规定非法获取计算机系统信息数据罪之后,关于非法获取虚拟财产的行为定性更是在理论界引起争议。就虚拟财产而言,需要根据其内容进行类型化区分,为司法主体准确认识其属性提供合理判断。当下,还需要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司法解释,或者制发指导性案例,对虚拟财产的刑法意义进行司法诠释,为给非法获取虚拟财产的行为定性提供指引和参考。

    动物的“面容”:列维纳斯的面容理论与生态伦理批判
    王 茜
    2021, 38(6):  119-129. 
    摘要 ( 17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列维纳斯认为,他者的面容作为一种昭示着无限的自我表达者先于并且超越自我,它规定了主体的基本伦理维度并且传递出“汝勿杀”的道德律令。倘若将列维纳斯他者伦理中解构同一化的倾向彻底推进,并进一步清理其理论中人类优先性立场的残余,则可以提出动物面容的问题。思考动物的面容有助于消除功利主义生态伦理以人衡量动物或者生态整体主义伦理观忽视具体生活情境差异性的不足,使生态伦理由“自我—他者”转向“他者—自我—他者”的思考路径,从人赋予非人类他者伦理地位的介入式生态伦理,转向一种人最小限度地干预非人类他者的消解主义式生态伦理,并且使生态伦理建立在以培养人的健全感性为目标的生态美学基础上。

    梦入繁花 ——奥迪隆·雷东象征主义绘画作品中的花卉入画
    李 梦 蝶, 方 英 敏
    2021, 38(6):  130-138. 
    摘要 ( 17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奥迪隆·雷东是法国19世纪后期象征主义绘画的领军人物。梦入繁花是雷东作品营造的重要意境。雷东基于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绘画语言赋予花卉多重寓意,在主客之间建立起“秘密的亲缘关系”,对于象征主义美学原则的确立有着特殊而普遍的意义。从花卉入画的绘画史看,雷东对写实主义与印象主义进行了反动与推进,从而在写实花卉、写意花卉之外创造了抽象花卉,丰富了花卉入画的审美风格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