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3-15
    中国问题
    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2017)
    徐昕 黄艳好
    2018, 35(2):  1. 
    摘要 ( 5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7年的中国司法改革,在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保障律师会见在押罪犯的权利等方面有所进展。但司法改革的“正当性”不足,民众对司法仍有较大不满。当务之急是消除司法改革的信任危机,提升民众对法治的信心。

    信任机制:个体性被害风险聚集的现代性解读
    岳平
    2018, 35(2):  23. 
    摘要 ( 3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网络已全面介入社会生活,但尚未有与此匹配的安全保障机制。因此而产生的个体性被害风险聚集的现象与网络活动中监视机制的缺位有密切关系。目前传统社会与网络社会的信任机制并不能自动产生无缝对接,网络社会的信任机制呈现出了虚化状态。运用日常活动理论对个体性被害聚集现象进行的现代性解读表明,建构在虚化的社会信任机制基础上的世俗化网络极易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因此,在建构多层级二元结构的现代监控机制和新型信任机制及运行中,现代社会治理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影视理论研究
    无法明述的经验:李安电影的创伤哲学
    蔡潇
    2018, 35(2):  32. 
    摘要 ( 4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李安的两部电影即《少年Pi的奇幻漂流》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探讨了创伤的再现形式与伦理追求。导演通过记忆重构的方式唤醒创伤的可视性,在其充满实验色彩的影像手法上,展现出独特的伦理视角:《少年Pi的奇幻漂流》以虚实交错的叙事结构与奇幻的想象,再现了一个少年黑暗的“成人创伤”(也即结构性创伤);《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3D 4K 120帧/秒的技术实验再现了由媒介、战争和民众构成的代理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在当代社会中的运行机制。这两部影片实现了从结构性创伤到集体性代理创伤的演变。

    论虚拟表演的有机性
    周倩雯
    2018, 35(2):  45. 
    摘要 ( 5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表演艺术通过对有机生命体运动的模仿,从而体现其有机性特征。虚拟表演是表演艺术的特定形态:在抽离客观现实的场景中,演员运用自身身体,展现生命的有机能动性,并赋予空间和交互以实际意义。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下,表演艺术的机遇与危险并存:机遇在于,动作捕捉和VR技术将虚拟表演作为新技术条件下必备的表演方式;而危险在于,当人类的感觉和想象过于依赖虚拟影像后,可能会逐渐丧失情感认知和行动能力以及在行动过程中展开的有机联系,而这将意味着表演的终结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物联网分享还是人工智能垄断:#br# 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数字资本主义
    刘方喜
    2018, 35(2):  52. 
    摘要 ( 4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重构马克思工艺学批判理论,把对当今数字资本主义和各类极致技术的分析纳入马克思主义框架。工艺革命引发生产力革命。机械性劳动资料使物质生产之动力系统得以自动化运转。新型智能性劳动资料将使大机器体系之智力系统也得以自动化运转。动力系统与智力系统双重的自动化运转,将使作为“社会人的生产器官”之大机器体系完全发育成熟,人类生产力发展将达到极致。工艺革命还引发生产关系革命。当今商业化“局域物联网+人工智能+公司”模式力图将智能性劳动资料封闭、垄断起来并导致更快速积聚,劳动者智力也开始被排斥,劳动更彻底从属资本;而以3D打印机为工具的“万维物联网+人工智能+创客(个人)”则有望开辟出非商业化模式,呈现出开放、分享、碎片化、使劳动资料重新回到劳动者个人手中的新态势,“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劳动者之间超越交换价值的点对点的直接社会联系,以及劳动摆脱资本的进程已在工艺上被开启,资本主义更彻底地走向瓦解,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由此获得更加坚实的工艺基础。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傅其林,张宇维
    2018, 35(2):  66. 
    摘要 ( 4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毛泽东于1942年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构建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本土话语,同时对世界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形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世界范围内,《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思想传播最为广泛的文章之一。该文在英语世界中的传播掀起过三次高潮。以这三次高潮(20世纪60年代,70—80年代,90年代至世纪之交)为线索,考察毛泽东《讲话》70多年以来在英语世界的接受转型,从而揭示英语世界汉学家对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接受转变,以及这些转变所体现出的知识社会学的变迁和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

    20世纪中国研究
    文人土改: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革命实践与话语表达
    常利兵
    2018, 35(2):  79. 
    摘要 ( 7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国初期,各类知识分子不断奔赴各大新区参加土改运动,并写下了大量观后感、日记、工作笔记等,凸显了土改与知识分子之间多重复杂的历史关联。土改作为一种革命实践,知识分子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其中,并由此建构出了一套话语,以表达对新时代、新政权的认同和思考。在当时政治意识形态的总体制约下,文人知识分子群体对土改的认识和看法,不仅有积极主动,也有难以适应的无奈、困顿,于是呈现出了同中有异的实践表达。这既是知识分子在走向新中国时的历史遭遇,也是革命年代的一种折射。

    建国初期工农联盟的巩固——以1954年春节前后重庆、四川、湖南等地实践为例
    吴奕佳,李放春
    2018, 35(2):  97. 
    摘要 ( 7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工农联盟在新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1954年春节前后重庆、四川、湖南等地工农之间的交往互动为主要实例,并结合1949—1954年其他地区的实践状况,可初步考察并呈现建国初期中共巩固工农联盟的具体途径、方式与策略。一方面,中共继承了革命年代的宝贵财富,将工农联盟实践与生产运动紧密结合;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推动工农互访与生产参观、工农联欢、工农座谈等工农之间面对面的互动,以及工农通信这一非面对面的互动,中共试图在巩固实践的过程中重塑工农对工农联盟的认识。

    传播学研究
    “人内传播”再商榷
    聂欣如,陈红梅
    2018, 35(2):  109. 
    摘要 ( 5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内传播”是我国传播学的五大范畴之一,这一概念尽管出现于早期的西方传播学,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便从西方传播学的经典文献中逐渐消失。我国学者林之达、董天策等人在90年代曾对我国传播学界使用这一概念提出质疑,但没有引起学界的反响。“人内传播”在我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认为在人体内可以形成一个传播系统,可以形成“主我”“客我”对话的互动传播模式。从认知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研究成果来看,在人体内形成传播系统的说法基本上不能成立,这一理论对于人类大脑思维活动的理解有简单化和二元化之嫌,与当今世界研究身心问题趋向于一元化的立场相悖,其依据符号互动理论所建立的人内传播模式与米德所提出的社会理论亦是背道而驰。据此,“人内传播”这一概念不能成立。

    传播符号学视角中的福柯——社会互动与讯息意义
    李 敬
    2018, 35(2):  121. 
    摘要 ( 6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播学领域对福柯的研究兴趣一直持续着,尤其在新媒介技术勃兴的今天,数据库技术的使用对个体社会实践的影响成为讨论的热点。由于福柯思想的艰涩难懂,普遍存在的误读和不恰当的理论应用成为传播学基础研究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从传播符号学出发,通过“信息意义”和“社会互动”两大环节可以探寻福柯与传播学研究的理论交集:福柯对“信息撒播”与“社会实践”的理解,与传播符号学形成共鸣;而通过对作为“信息意义”与“社会实践”之内在逻辑通道的“规训技术”的层层解析,则可揭示出传播学对福柯理论的应用研究中所存在的重要问题及原因。

    管理学研究
    跨界危机治理中的府际合作研究
    张玉磊
    2018, 35(2):  130. 
    摘要 ( 4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各种因素叠加作用下,跨界成为公共危机常态,这给传统公共危机治理模式带来挑战,需要对其进行跨界治理,而府际合作已成为跨界危机治理的核心议题。然而,当前跨界危机治理中的府际合作面临多重掣肘:“经济人”理性诱发的政府本位主义导致府际合作受阻;传统科层制强调的专业化分工导致政府部门间合作困难;行政区行政产生的区域分割导致横向地方政府间合作梗阻;行政性分权引发的中央—地方分权模式导致纵向政府间合作不畅。通过理念、体制、机制、法制等层面的革新,可以构建垂直、水平、部门三重互动的府际合作网络,有效化解当前跨界危机治理中的府际合作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