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影视理论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无法明述的经验:李安电影的创伤哲学

  

  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3-15 发布日期:2018-03-15

  • Online:2018-03-15 Published:2018-03-15

摘要:

李安的两部电影即《少年Pi的奇幻漂流》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探讨了创伤的再现形式与伦理追求。导演通过记忆重构的方式唤醒创伤的可视性,在其充满实验色彩的影像手法上,展现出独特的伦理视角:《少年Pi的奇幻漂流》以虚实交错的叙事结构与奇幻的想象,再现了一个少年黑暗的“成人创伤”(也即结构性创伤);《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3D 4K 120帧/秒的技术实验再现了由媒介、战争和民众构成的代理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在当代社会中的运行机制。这两部影片实现了从结构性创伤到集体性代理创伤的演变。

关键词: 创伤再现, 见证的伦理, 成人创伤, 代理性创伤, 空的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