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11-15
    上一期   
    “关系政治”:概念、理论及其应用的中国语境 
    叶娟丽, 宋佳琳
    2024, 41(6):  1-25. 
    摘要 ( 5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关系”的研究是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起点。中西方都是如此。关于何谓“关系”,“关系”的结构与功能是什么,关系权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直接或间接地作出了回答,那就是“关系”始终指向某种特殊的利益,且与权力、资源、资本密切相关。但近代以来,“关系”的语境逐渐中国化,“关系”在很多情况下被置换为“中国式关系”,在海外中国研究中,这种趋势尤其明显。从“关系”视角观察中国社会,无论是社会差序格局,还是现实政治互动,无不受到“关系”的影响,某种“关系政治”确已形成。但回看西方社会,无论国际政治还是国内政治,“关系”同样普遍存在,“关系政治”同样是重要的分析工具。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所有权关系探赜
    寇瑶
    2024, 41(6):  26-38. 
    摘要 ( 5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私有财产说明异化劳动理论,并将共产主义看成是对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及其手稿等著作中,马克思转向从分工和劳动过程中劳动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分配方式之历史演变出发,以劳动与其所有权的历史性关系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早期异化理论。从所有制深入所有权,最终把异化劳动揭示为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下劳动和所有权彻底分离的产物,指明了以社会的个人所有制为基础重建劳动与所有权的统一是未来社会发展中消除异化劳动的路径。

    “联动域”在联动叙事中的存在状态与伦理共识的重建
    曲春景, 王鹤彤
    2024, 41(6):  39-48. 
    摘要 ( 4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数字时代,以本故事为蓝本的联动剧日益增多。影视创作团队在观众追捧认可的本故事基础上,对其展开接续、穿插、跨媒介转换等各种不同的联动叙事。“联动域”是新故事与本故事的连接点,是新旧故事的重叠部分,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联动域”是对本故事中人物角色的继续使用;其二,“联动域”是本故事某一事件在时间维度上的前后展开;其三,“联动域”是对故事空间的重复使用。纯伦理维度无法构成“联动域”。联动作品多维度的伦理取向,主要由观众趣味性与叙事主体导向性双重力量所掌控。联动叙事作品是深度媒介化社会建构民众伦理共识的重要场域。

    身体、体育观和国族认同建构——论中国体育电影的叙事主题
    张斌, 王天翼
    2024, 41(6):  49-59. 
    摘要 ( 5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体育电影引发了媒体和观众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事实上,中国自20 世纪30年代开始拍摄体育电影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政治语境中展现出不同的面 貌和叙事重心的变化。中国大陆体育电影叙事主题经历了革命体育观、人民体育观、人文体 育观、奥运体育观和复兴体育观的历史变迁,这种变迁与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相互映照, 也与中国社会转型密切相关,体现出身体、体育观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密切关联,也因此形成了 对中国独特的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的表达,并以此实现对国族认同的建构。

    本土化、自主性与空间性——早期上海电影美学实践的三个面向
    王银辉, 赵瑞宇
    2024, 41(6):  60-71. 
    摘要 ( 5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早期上海电影的美学实践主要展现在其本土化策略的实施上。首先,电影技术东渡 之后,早期上海电影人通过选材、制作和放映等方面进行了独特的形式探索和美学实践。整体 的营构与美学旨趣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气息。其次,在与西方影像中的“他者”表述进行的博弈 中,早期上海导演群体自觉地担当起建构具有自主性形象的责任,并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新人形象,如农民、小市民及女性等。最后,从茶馆这样的混杂空间到专业性电影院的转换过程中,早 期上海电影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国家、社会与人民在文化、社会结构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特 点。这构成了考察早期上海电影美学实践的三个面向:鲜明的本土化、自主性和空间性。

    建构文学史的国际政治学:《剑桥俄罗斯文学史》的话语性和学术性 
    林精华
    2024, 41(6):  72-94. 
    摘要 ( 4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苏联解体以及之后的进程表明,苏联体制内学者编纂的汗牛充栋的俄罗斯文学 史,和这个国家一样是失败的,相反,“冷战”时代斯拉夫学编纂的同类成果,则仍有学术生命 力,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莫泽主编的《剑桥俄罗斯文学史》(1989)影响力尤甚。这部文学史, 率先确立在帝国进程中认识俄罗斯文学的文学史观,搭建正视俄罗斯文学是在欧洲文化影响 下发展起来的文学史框架,运用在俄国文化变迁历程中认识俄罗斯文学的方法。这种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冷战”时代西方政治正确话语的文学史,是大多局限于用官方意识形态指导文学 史编纂的苏联体制内学者所不能及的。

    农村婚礼仪式品味的变迁与“城里人”想象——以豫东P 村为例
    张敦福, 高夏丽
    2024, 41(6):  95-109. 
    摘要 ( 5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婚礼仪式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基于对豫东P村村民的半结构访谈和参与观察所获得的经验材料,通过对农村婚礼仪式品味 变迁的研究可以发现:传统农村婚礼仪式的品味旨在形式与意义一体化的文化表达;而在城 乡社会流动、文化融合及消费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婚庆公司的介入为农村青年期望通过“城里 人”想象的构建提升审美水平进而实现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提供了可能。在农村婚礼仪式的现代化演化过程中,视觉消费与体验成为婚礼举办者与参与者共同关注的核心,农村青年通 过对时尚婚礼的模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品味提升需求的虚假满足。然而,因文化资本获 得性差异,“城里人”想象处于一种未竟状态,以婚礼仪式为代表的城乡间青年审美品味区隔 仍难破除。

    精神富有场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生产张力及其治理
    林莉, 孙璇
    2024, 41(6):  110-121. 
    摘要 ( 5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统村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开发在创造 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传统村落空间生产的资本化与文化传承危机。旅游开发与文化保 护之间的现实矛盾、资本主导下的物质显化与精神缺位在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空间、文化制度空 间与文化精神空间等场域均有体现:旅游减贫与破坏性空间剥削并存,经营性获利与对抗性空 间争夺并发,集体记忆变现与商品化空间相生相悖。场景理论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生产张力 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分析依据,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空间的美学表达失范、文化制度空间的身份认 同熵增、文化精神空间的价值定位失序等导致了场景动力匮乏。为突破资本逻辑的宰制,回归 精神富有场景的本质,实现传统村落文旅深度互融,应以科技文明赋能文化景观美学,以公平 制度保障真实文化生活,以人的全面发展深挖传统文化价值,促进文化振兴。

    委托合同中的利益冲突及其救济
    张雅萍, 李村
    2024, 41(6):  122-136. 
    摘要 ( 5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委托合同作为一种“为他人行事”的合同模式,其本质特征在于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非对抗性的利益格局。当受托人的个人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发生冲突,并导致委托人未实现其本可期望的最佳利益时,就构成委托合同中的利益冲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未对委托合同中的利益冲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需要通过法律解释予以明确。在规范依据上,利益冲突不宜被纳入注意义务与超越委托权限等规范范围之内。利益冲突实质上构成了对受托人忠实义务之违反,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第二款关于特殊诚信义务与第九百一十九条关于事务履行义务之规定。在利益冲突的法律救济方面,一般情况下,可采取损失赔偿、解除委托合同、拒绝管理行为效力的移转等不同层级的救济措施。而在特殊情况下,当受托人因违反忠实义务而获得高于委托人实际损失的利益时,基于法律政策的抑制论,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二十七条进行目的性扩张解释,以实现获利交出的实际效果。

    论“双碳”背景下我国绿色港口的法制建设
    张静
    2024, 41(6):  137-148. 
    摘要 ( 5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社会系统论视角看,绿色港口的建设需要平衡与港口相关的诸多系统,实现港口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在我国,处于转型关键期的绿色港口在推动清洁能源应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这离不开一个多层次、宽领域的综合性绿色港口法律规范体系的支撑。但当前我国绿色港口建设仍面临船舶岸电经济激励的法制供给不足,港口船舶污染物监管的法律制度不完善,绿色港口建设的评价制度有待更新等诸多方面的法制挑战。未来需要通过推广船舶岸电补贴制度、重视税费激励制度、探索绿色金融投融资制度来完善绿色港口岸电经济激励的法律制度;通过优化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机制、明确船舶压载水排控的监管部门,不断强化港口船舶水污染物法律监管制度;通过优化绿色港口评价指标及可行性分级规则等健全指标评价制度体系,寻求绿色港口建设的实施路径与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