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11-15
    上一期   
    回归“心态”:城市社区治理 共同体研究的视角转换
    金 桥
    2023, 40(6):  1-14. 
    摘要 ( 1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如何构建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既有研究呈现出“治理共 同体”与“社区共同体”两种思考路径。前者较多关注治理主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功能匹配,侧 重分析治理主体间的有效合作何以达成,主要体现了“结构—合作取向”的分析思路;后者则 延续了有关社区本质属性探讨的悠久传统,聚焦社区特征与居民主体,着重从社区心理、精神 层面探讨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何以形成的问题,体现了“心理—团结取向”的分析思路。国外 研究围绕社区意识、社区依恋等彼此含义交织的不同概念形成了各自的研究脉络,也直接影 响了国内相关研究,但有将作为整体的社区精神生活碎片化之嫌。在城市治理日益精细化的 背景下,有必要重新接续费孝通所倡导的“心态”研究脉络,基于扎实细致的田野调查,探讨超 越社区、扎根传统、更为隐秘且不可分割的居民“心态”样貌及其对构建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 的影响。借助“心态”视角的此类研究已经出现,但无论是对“心态”的深入理解,还是对不同 城市、社区、群体的比较,均需深化与拓展。值得提出的是,特大城市因具有特殊的学理意涵 与战略地位,对其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问题,尤其需要加以特别关注。
    消失的影像:重思数字电影的数字性
    姜 宇 辉
    2023, 40(6):  15-26. 
    摘要 ( 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技术正在令现实消失,这或许是当今时代的一个典型趋势。面对这种绝对而 被动的消失,维利里奥和鲍德里亚不约而同地以相对而内在的主动消失的策略来对抗。但这 些策略最终皆陷入僵局,尤其难以回应主体之消失这个根本困境。由此,他们文本中暗示出 的第三种消失即绝对否定似乎显示出某种解脱的可能。从计算主义到内在批判,从融合视效 到分离影像,数字电影的种种手法似乎也展现出这三种消失的面向。经由对数字电影的数字 性的深入剖析,不仅得以对数字技术和数字社会的本性获得更深入的认识,还能够探寻在一 个数字宇宙之中重建主体性的途径和希望。
    数码风景:媒介生成与审美重塑
    陈 涛
    2023, 40(6):  27-36. 
    摘要 ( 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于视觉艺术史来说,从古典绘画到机械复制的图像,风景不仅是贯穿性的图像 主题,也以物质性和象征性的方式,界定了自身作为自然意识的观看模态。数码时代的风景 更多表现为一种跨媒介的图像或影像,并不断融合与改造现实,在媒体的介质和传播上超越 了一种“再现”或“造型”的功能与性质,成为一种新的视觉和空间形态。此外,奇观化的数码 风景侧重于追求“感觉真实”,破坏了机械复制时代的索引性,将真假的杂糅和拼贴以“感觉现 实主义”的样貌呈现,并不断重塑人们的认知与审美经验。
    从当代艺术到电影: 触感及其理论的合法性问题
    赵 斌, 张 玮
    2023, 40(6):  37-50. 
    摘要 ( 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艺术中触觉问题的研究具有源远流长的传统。在视觉文化批判性理论中,触感 理论成为新晋的、具有普遍影响力的新知识。一方面,它倡导当代艺术特别是跨媒介艺术要 充分利用视觉之外的触觉,完善多维度的审美与意义构建,相关研究受到了现象学的广泛支 持。另一方面,在电影这种较为特殊的视觉艺术中,触感研究不再致力于审美与意义构建,而 是试图建立一种以触觉为导向的电影本体论。受惠于现象学理论,电影触感理论借助电影身 体、电影皮肤、触感视觉等概念,试图颠倒并发展出完全不同于主体/语言理论的新本体论,这 种尝试与整体性的反理性/反形而上学潮流密切相关,对推进视觉批判具有一定的认识论价 值。但这一理论中的谬误、媒介分析的缺陷及阐释力的局限,使得其难以肩负电影本体论重 构的任务。艺术中并不存在普遍而一致的触感现象,触感理论也难以跨越艺术门类和媒介, 难以发展为具备理论同一性的艺术本体论。
    增强智能的双重含义及其影响
    杨 庆 峰
    2023, 40(6):  51-62. 
    摘要 ( 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人工智能在各个经验领域的运用,智能决策正在作为一个显著现象被关注, 这种关注使得增强智能的实现成为可能。然而,如果仅仅在经验领域内理解增强智能,则会 低估其对于人工智能伦理而言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对增强智能范畴哲学化和道德化处理 之后则会发现其能够为人工智能伦理提供一种双重意义的可能性支撑:表层的辅助关系触及 人与机器的关系,但这一层仅仅是工具论思维的延续;而深层的共生关系则触及人类与智能 机器不同物种之间的生存关系。
    GPT语言模型的心智问题、影响与风险 ——从ChatGPT谈起
    简 圣 宇
    2023, 40(6):  63-78. 
    摘要 ( 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预训练转化语言模型展现出了初步模拟人类心智的能 力,并有可能经过持续优化和技术迭代演化成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用技术。 当GPT语言模型开始具有类人心智并且获得产业化运用之后,将带来远超之前时代的新增生 产力,乃至能重塑人类社会基本格局。然而,GPT语言模型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会带 来岗位替代等问题,进而引发技术发展过快而带来的衍生风险。GPT语言模型及其衍生应用 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应当是一个渐进式的稳健过程,从而避免因为缺少缓冲时间对社会造成过 大冲击。
    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可能吗?
    周 丰
    2023, 40(6):  79-90. 
    摘要 ( 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工智能与人脑的差异意味着人工智能主体性的缺失:计算的本质和机械的一级 同构信息处理方式意味着人工智能只有一个信息输出端口,而人类的信息加工却同时具有机 体端口和意识端口的输出,且两者具有原型同构关系。意识端口是与机体端口相伴随的认识 或评价,指向自我。人工智能计算的本质决定了其艺术创作是机械的。因此,从传统的艺术 本质论来看,人工智能的作品并不是艺术;但从艺术体制论来看,它又可成为艺术。然而,这 种表达的主体并非人工智能,而是它背后的推动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智能只是媒介。 人工智能可以作为一种技术媒介表达主体性,但这需要人工智能正视主体性问题,才能发挥 作为媒介的长处从而进行艺术创新。
    数字经济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基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
    何 树 全, 陈 京
    2023, 40(6):  91-106. 
    摘要 ( 1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它能否缩小收入差距是中国发展中需要关 注的问题。如果数字技术进步具有技能偏向性,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会存在技能偏向性特征, 从而影响收入差距。基于《企研数据:数字经济产业专题数据库》构建的城市数字经济综合指 标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个体微观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分位回归模型 研究数字经济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可以发现:(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总体上扩大了收入差距; (2)数字经济通过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提高中高技能工人技能溢价而扩大收入差距;(3)数字 经济在低收入人群中的技能偏向型特征不明显,甚至存在偏向低技能劳动力的倾向;(4)数字 经济对女性、农村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收入差距影响较大,技能偏向性特征更加明显。
    贸易模式对自由贸易港服务贸易 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新加坡、中国香港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为例
    甘 露
    2023, 40(6):  107-121.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将服务贸易按提供方式分为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 存在、自然人流动四种模式。跨境交付主要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促进服务贸易扩围提效;境外 消费主要通过需求效应、制度供给效应和企业创新效应促进服务贸易扩规模,优结构;商业存 在主要通过要素优化效应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自然人流动主要通过信息效应和技术外溢效 应促进服务贸易降本提效。从国际成功自由贸易港的经验看,跨境交付下数据自由便利有序 流动;境外消费下跨境资金自由便利流动;商业存在下投资自由便利;自然人流动下人员进出 相对自由,这给我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激情符号学主体问题探讨
    屠 友 祥, 侯 明 珠
    2023, 40(6):  122-138.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格雷马斯符号学长期被视作忽略主体问题的客体符号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激 情符号学成为以格雷马斯为代表的符号学巴黎学派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与激情现象密切相 关的主体问题因而被纳入研究视野。在激情符号学的研究中,格雷马斯使用主体的“符号性 存在方式”描写主体在叙事中存在状态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进一步界定了激情主体“潜能化” 的存在方式。符号性存在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存在。行为符号学视野下的符号性存在方式 用来描写行动元类型间“在场”的功能关系;激情主体“潜能化”的存在方式则表现了激情主体 与“目标映象”之间“缺席”的意向关系。激情主体与“目标映象”都是一种心理实体,二者之间 的关系只取决于主体意向性,而与外部现实无关。因此,不同于作为功能载体的行为主体,激 情主体本质上是具有前摄意向性和本体感受能力的身体本体。对主体的符号性存在方式以 及激情主体“潜能化”存在方式的探讨构成了格雷马斯符号学进入叙事主体研究的独特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