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根据国家意识形态的需要,配合主流政治,用革命话语对传统故事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征用与改造,特别是借用底层妇女的形象,以建构个人对阶级的归属及对政党的服从关系,用现代革命话语完成对传统意识形态的替换。这类影片虽然集中塑造了女性角色,但仍然是一套男权话语的言说机制;无产阶级革命话语对女性意识具有内在的排斥性。“女性”承担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功能,但却没有对女性自身的言说,只是阶级符号而非性别代表。新中国“十七年”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女性电影。
曲春景,张霁月. 女性意识是革命意识形态的剩余物——“十七年电影”底层女性的群体特点 [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8(4): 20-27.
QU Chun-Jing, ZHANG Ji-Ru.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as a Remainder of Revolutionary Ideologies
——The Group Traits of the Bottom Women in the “17 Years” Film[J].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1, 18(4): 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