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整体和宏观上看,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是现实存在的,两者并非边界模糊乃至完全消失。在定义——从科学活动的目的和动机、科学研究的结果和终局、科学理论的层次和程度——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基础上,就价值关联、精神气质、评价承认、知识产权、自决程度、组织管理、资助来源七个方面以及意图、功能、认知上的歧异对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加以区别。当然,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也有诸多联系和某些相同或相近之处,因此两者的区分在某种意义和某些个案上具有相对性和约定性。
中图分类号:
李醒民. 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重新界定及其相互关联[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8(2): 45-62.
LI Cheng-Min. The Redefinition and Mutual Relation of
Basic Science and Applied Science[J].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1, 18(2): 45-62.
[1] 戈兰.科学和反科学[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
[1] | 孙绍谊. “大脑即银幕”:从神经科学到神经-影像[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2(6): 40-51. |
[2] | 刘奕. 《论语》“未足与议也”解诂*[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2(6): 73-82. |
[3] | 俞立平. 不同高技术产业创新路径绩效比较研究——基于系统广义矩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估计[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2(6): 83-92. |
[4] | 张剑. 情境诗学:理解近世诗歌的另一种路径[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2(1): 92-101. |
[5] | 周剑之. 论古典诗学中的“事境说”[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2(1): 103-113. |
[6] | 王占阳. 关于抓住两种政改历史机遇的若干问题[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6): 12-21. |
[7] | 章辉. 大众文化与社会革命:为菲斯克辩护[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5): 53-63. |
[8] | 赵卫防, 张文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左派电影族群的历史贡献[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5): 1-11. |
[9] | 谈洁. 20世纪上半叶香港本土电影[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5): 29-41. |
[10] | 杨莲秀. 最低工资标准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上海为例[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5): 91-102. |
[11] | 易旭明. 中国传媒产业制度变迁的动因与机制——以电视产业为例[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5): 128-140. |
[12] | 聂伟, 朱青. 中韩早期电影“对照记”:1930年代银幕的东亚想象[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1): 12-20. |
[13] | 高建平. 美学的超越与回归[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1): 21-29. |
[14] | 西蒙.劳伦斯. 节点或面:张艺谋翻拍《血迷宫》的跨文化误读[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1): 1-11. |
[15] | 宋瑜 . 后现代语境下的传媒研究 ——论戴维·莫利媒介理论对中国媒介与文化研究的启发 [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0(5): 128-14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21
|
|
|||||||||||||||||||||||||||||||||||||||||||||||||
摘要 81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