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朱立元. 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与董学文、陈诚先生商榷之一[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7790.
[2] 俞吾金.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兼答杨学功先生[J]. 哲学研究,2002,(11):1621.
[3] 张一兵. 实践:在何种意义上成为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基石——经济学视域中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 学习与探索,1998,(6):6469.
[4] 黑格尔. 美学:第一卷[M]. 朱光潜,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 贺祥林. 马克思开创的实践思维方式论纲[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8):8794,162.
[7]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 黑格尔. 小逻辑[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9]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11]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 列宁. 列宁全集:第1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3]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 朱立元. 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
[15] 海德格尔. 路标[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6]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选集[M]. 孙周兴,译.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1996.
[17] 列宁. 列宁全集:第1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8] 詹姆斯. 彻底的经验主义[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
[19] 罗素. 西方哲学史:下卷[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20] 列宁. 列宁全集:第1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1] 高清海. 再论实践观点的超越性本质[J]. 哲学动态,1989,(1):36.
[22] 杨耕. 物 质、实践、世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基本范畴的再思考[J]. 北京社会科学,2000,(3):1727.
[23] 列宁. 列宁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4] 赵文. 反思实践存在论这一理论命题——从阿多诺对海德格尔的批判谈起[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4):2123.
[25] 阿多尔诺. 否定的辩证法[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26] 黑格尔. 逻辑学:上卷[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
[27] 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28] 何中华. 物质本体论的困境与实践本体论的选择[J]. 南京社会科学,1994,(11):3034.
[29] 田心铭. 关于马克思主义观的十二个关系问题论纲[J].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4):29.
[30] 熊进,李志洁. 实践本体论:对传统哲学的超越和提升——简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有关问题[J]. 中南大学学报,2009,(4):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