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百年的乡土文学承载和记录着乡土中国的沧桑巨变,维系着乡土话语的血脉和声音。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专业主义”和“冷漠美学” 导致了乡土作家与乡土的隔膜以及代言热情的缺失;《妇女闲聊录》等代言乡村“底层”的作品,在“话语技术化”的操控之下,凸显了代言的虚妄。而代言底层乡土的“乡村型”知识分子和“新阶级”在“断裂”的中国已经难以生成,“80后”代表作家李傻傻的小说表征着“新阶级”谋求代言的话语权与获得“文化资本”之间存在的悖论性两难;揭示出创作主体在“新意识形态”的规训之下,深陷“自我殖民”的困境,窒息了乡土文学,乃至整个中国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