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曦影, 董晓珺, 夏天, 乔东平. 性别、代际与家庭暴力的幸存者:#br#
一项基于两代受暴妇女的生命史研究#br#[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6(4): 14-27. |
[2] |
吴冠军. 马基雅维利政治及其激进溢出——《权力的游戏》与政治哲学[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4(1): 65-. |
[3] |
陈奇佳,李宸璐. 时代欲望的隐蔽书写——论近年来国产喜剧中的家国元素[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3(5): 47-60. |
[4] |
. 《末世之城》:大屠杀的历史记忆[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3(3): 103-115. |
[5] |
徐小霞. 作为治理技术的博物馆
——托尼·贝内特的博物馆政治思想[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3(1): 128-140. |
[6] |
段凡. 建国初期私权利的历史变化与现实启示[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2(3): 107-117. |
[7] |
章辉. 大众文化与社会革命:为菲斯克辩护[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5): 53-63. |
[8] |
朱丽颖, 任 鹏. 政府权力悖论下的群体性事件审视[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4): 121-133. |
[9] |
陈晓云, 缪贝. 电影明星的身体呈现与视觉政治 [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0(3): 27-37. |
[10] |
李向平. “宗教生态”,还是“权力生态”——从当代中国的“宗教生态论”思潮谈起[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8(1): 124-140. |
[11] |
李显杰. 国家叙事与主体间性——论新中国电影六十年的叙事嬗变[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7(4): 60-74. |
[12] |
倪才龙. 建立健全我国家庭财产申报制度的若干问题[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7(2): 42-52. |
[13] |
. 布迪厄符号权力理论评介[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7(06): 104-117. |
[14] |
姚华. 权力关系重构与政策难题化解——以S市2003年居委会直选政策的执行过程为例[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5(3): 114-119 . |
[15] |
杨家騄. 组织政治行为的人本观[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4(3): 79-83 . |